文档详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F****n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6KB
约5页
文档ID:92090056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_第1页
1/5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一、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修辞方法比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昨天的村庄”和“今天的特区新城”各是什么样儿的赞颂改革开放政策给特区带来的繁荣昌盛三、教学准备;1、歌曲《春天的故事》以及深圳今昔图片2、学生课前初步了解特区等相关情况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歌曲《春天的故事》2、听过这首歌吗?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吗?(指名说)3、小结:现在的深圳是一个繁华的都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著名的经济特区可是改革开放前的深圳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二十年前,这儿是一座村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课题: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要求:正确、通顺数一数这首诗歌共有几节?看一看这座村庄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在课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

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自学情况1)诗歌共有8节2)按句式说一说:昨天,这座村庄______今天,这座村庄______教师板书:昨天:贫穷落后今天:焕然一新(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1、现在让我们跨越时空,一起去看看昨天那座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吧!默读第1-2小节想想,这座村庄贫穷落后在哪些方面?1)完成填空:昨天,这儿是一座_________的小村庄,因为___________练习说话中随机理解词语:现代文明、遥远和渺茫)2)是呀,一直以来,这座村庄的人们生活就是这个模样:即使起早摸黑地干活,还是难以温饱,妇女依然围着锅台转,人们吃的是溪里的水3)朗读指导:过去是那样的贫穷想一想,这一部分,应这样读读时语调要低沉)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是从哪几方面讲的?(学生边读边用直线划划)1)组织交流:高速公路、厂房、儿童乐园卡车运送、办厂、学习、娱乐2)出示今昔图片想想:这地方还会有哪些变化?3)教师小结:课文从社会环境和人的变化两方面来写的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翻天覆地、焕然一新)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

指导朗读)3、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师引读第8节)1)“春燕”是指谁?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2)他们还将描绘怎样的美好春光”?3)小结:改革开放给这座村庄带来了无限生机指导朗读第8节)(改革开放使贫穷的村庄变化为繁华的特区新城、勤劳的人们用双手和智慧改变了生活、……)昔日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世人瞩目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教师总结,学生配乐朗读全诗)(四)联系实际,感受变化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拓展:联系实际,说说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住房、家用电器、生活水平等五)、板书设计:18、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改革开放前,农村贫穷落后的模样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区奇迹般的变化“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特区飞速发展原因(六)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并完成上海作业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2、家长报听写词语3、预习古诗(听录音熟读古诗并会背诵及理解诗句相关的意思)第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