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5KB
约3页
文档ID:440858886
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护理_第1页
1/3

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作者:谈敏娟 来源:《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1期谈敏娟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1.02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 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当累及神经系统时, 以累及脑最多见,约10%患者可发生各种精神障碍,如躁动、幻觉、猜疑、妄想等,约15%患者 出现癫痫发作凡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均表示病情活动,且严重,往往预后不佳,称为狼疮 性脑病[1]2010年12月~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狼疮性脑病患者23例,在工作中积累了 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3例,男4例,女19例年龄18〜52岁患SLE 6个月~21年 出现狼疮性脑病症状半天至5年 3例有躁动、幻觉、猜疑、妄想等精神障碍, 6例出现癫痫发 作,8例出现意识障碍,9例出现头痛,5例出现头晕、头昏,2例出现中枢性面瘫所有患者 均合并1个或多个其他系统受累,其中11例合并肾脏损害,6例合并血液系统受累,7例出现 间质性肺炎或肺间质病变,1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1例出现高血压,12例有发热,15例出现 面部蝶形红斑或其他部位充血性皮疹,5例有口腔溃疡。

本组有7例自行停用激素,1例因怀孕 拒绝服药,后因胎儿发育不良引产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冲击疗法对有癫痫发作者或 并发精神症状者加用抗精神失常药物,有脑水肿者加用脱水剂,有局灶性脑梗死加用抗凝药等 同时,对于并发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如抗感染、降温、保护消化道黏膜、止血等1.3结果23例患者中,16例病情好转出院,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签字要求自动 出院,2 d后在家中死亡;3例转精神专科医院继续治疗;3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23例患者 住院期间未发生自伤、走失、伤人等情况,未发生压疮、静脉炎等2护理措施2. 1急性发作期的护理2.1.1 癫痫发作的护理患者癫痫发作时,护士应沉着冷静,迅速松解患者衣带,去枕仰卧, 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吸引装置,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压舌板或 毛巾等放在患者臼齿之间,预防舌咬伤;同时,立即呼叫他人通知医师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给予安定缓慢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脱水剂等给予2〜3 L/min氧气吸 入,减少缺氧对组织器官的损害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情况,观察抽搐发作的时间、 癫痫持续状态的时间和伴随症状,观察有无昏迷发生。

指导家属不可在患者抽搐时强压肢体, 防止骨折床边备好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及各种抢救药品和器械2.1.2意识障碍的护理狼疮性脑病的患者会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等意识障碍,如癫痫发作缓 解后会伴有脑水肿而导致昏迷遵医嘱给予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瞳孔情况,观察有无烦躁不安采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药物脱 水治疗,一般使用甘露醇,当患者合并肾脏或心脏损害,不宜使用甘露醇,而应用其他药物, 如地塞米松加50%葡萄糖静脉注射安置患者卧气垫床,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 预防压疮遵医嘱予保留导尿,做好导尿管的护理,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必要时 可留置鼻饲管,定时给予鼻饲,并做好护理2.1.3精神障碍的护理狼疮性脑病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躁动、幻觉、猜疑、妄想、乱语、 抑郁、有自杀或杀人倾向等应保证患者处于一个安全的休息环境,尽量安排患者住单间,戴 手腕带,窗户安装防护网,病床设置床栏;清除患者身边的危险物品,如剪刀、绳子等嘱家 属24 h陪护,随时注意患者的言行举止,防止患者外逃、自伤或伤人对一些烦躁、不配合的 患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遵医嘱给予镇静、抗精神病药物等。

2.1.4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的护理(1)用药护理狼疮性脑病患者往往采用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我院常用的激素为甲基强的松龙,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环 磷酰胺冲击治疗时应注意控制好给药速度,太快易发生意外,太慢达不到治疗效果如甲基 强的松龙冲击治疗,0.5〜1.0 g要求在10〜15 min内滴完,过快可导致心跳停止而死亡,在 滴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血压情况[2]静脉使用免疫抑制剂时,要确保静脉通道 通畅,输注前后进行冲管,防止药物外渗[3]2)预防交叉感染因机体接受免疫抑制治 疗后抵抗力弱,为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将患者安置在单间病房或隔离病房,保持室内清洁、空 气清新,减少人员走动,每天进行2次室内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等,使用时避免紫外线直接照 射患者每日做好患者口腔和会阴清洁护理,预防感染3)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由于冲 击治疗所用药物可引起严重电解质紊乱、溃疡出血、结核复发、诱发和加重感染等,因此,治 疗前应注意询问胃肠疾病、结核、牙龈出血等病史冲击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高热能加重脑损害,应遵医嘱使用物理降温,不宜使用退热药和冬眠疗法,以避免发生出血、 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颜色、性状,定期检查大便隐血,以便及时发现应激 性溃疡,一旦发现出血应及时给予止血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环磷酰胺可引起消化道症状和出血 性膀胱炎等,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有无尿频、尿急、血尿等出 血性膀胱炎表现可通过加大输液量和鼓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的方法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的发 生2.1.5血液净化的护理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液净化方式,对 重症狼疮性脑病的救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4-5]血液净化前应进清淡饮食,换宽松衣裤和 排空膀胱护士应备好抢救药物和器械血液净化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 者有无口渴、出汗、头晕、口唇发麻等,有无针眼渗血等,对血液净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血 液净化后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后免疫球蛋白下降, 患者易发生感染,应做好预防工作2.1.6腰椎穿刺的护理对狼疮性脑病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术,一方面为了明确诊断,另一方 面可鞘内注射药物进行治疗术前向患者做好介绍和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术中协助医 师摆放体位和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腰椎注射的患者应头低脚高 6 h 使药物流向脑组织利于吸收 然后再去枕平卧24 h [6]。

注射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抽取脑 脊液的患者术后去枕平卧4〜6 h,以防止腰疼、脑疝等并发症放脑脊液过多者,可嘱多饮水, 如2000〜3000 ml穿刺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3 d内勿进水,1周内避免潮湿,以防引起感染 腰穿后第1次下床应有人看护,防止跌倒或突发头痛2.2缓解期的护理2.2.1心理护理SLE患者一旦发生狼疮性脑病,患者和家属均会产生悲观、恐惧等情绪, 同时SLE的长期治疗给他们带来精神和经济的双重负担,易产生消极情绪医护人员应积极做 好健康指导,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其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和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随着治疗效果的体现,增强患者的信心2.2.2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尽量避免进食 易过敏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光敏食物,如芹菜、香菜、菌菇、无花果等多吃新鲜蔬菜、瓜果 及肉蛋类,多喝牛奶、豆浆等2.2.3用药护理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仍是SLE治疗的常用药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 高血压、糖尿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肝肾功能损害、口腔溃疡、骨髓抑制 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相关情况,做好预防和对症处理。

如预防性应用漱 口液,防止口腔感染;预防性使用药物补钙,防止骨质疏松;使用降压药物控制高血压;使用 降糖药物控制糖尿病等用药过程中不能随意减药或停药,以免引起病情反复,必要时咨询医 师药物的调整2.2.4健康指导狼疮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1)未及时诊断和治疗 (2)应用激素治疗 不规范3)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4)妊娠时机不对5)各种不良刺激等为避免狼疮 性脑病的发作,应对患者做好相关方面的健康指导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并严格遵医嘱服药, 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生活应规律,不宜劳累,发现身体不适应及时诊治;日常生活中注 意避免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室内应注意开窗通风,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注意个人 卫生,勤换内衣裤,注意口腔清洁,勤洗手天气变化和季节更换时要适时加减衣服,冬季外 出戴口罩、帽子、手套等,预防感冒外出应避免阳光直射,撑伞、戴遮阳帽等,避免使用化 妆品和染发剂等化学品女性患者做好避孕措施,避免口服、注射含雌激素的避孕药,在病情 不允许的情况下避免怀孕根据自身情况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生化免疫指标等3小结狼疮性脑病患者发病危急,对医务人员是个考验面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需要护士具备 丰富的专业知识,对疾病可能发生的情况具有预知性,同时护士应具备扎实娴熟的专业技能, 才能将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而对于恢复期患者的观察和健康指导也不容忽视对于狼疮性 脑病的护理,更应注重预防和预见性护理措施的落实对于SLE的患者,护士应切实做好各项 健康指导,让每位患者掌握尽量避免狼疮性脑病发生的方法在接收到狼疮性脑病患者时,护 士应明确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以应对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参考文献[1] 叶任高•内科学[M] .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909-911.[2] 高宏华•狼疮性脑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 11 (6):146-147.[3] 方蘅英,潘英华.神经精神性狼疮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11,9 (6B): 1514-1515.[4] 孔卫红,叶志中,李博,等•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对比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0):3721-3723.[5] 陈德宝,万汝根,楼永刚,等•血浆置换治疗35例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 (4): 218-220.[6] 徐玲.甲基强的松龙与环磷酰胺双冲击疗法治疗狼疮性脑病的护理[J] •泰山医学院 学报,2007,28 (10): 820-821.收稿日期:2014-09-14)本文编辑陈景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