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短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漫、涛”2 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 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 重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 难点 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漫、涛”2 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 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出示课件2】 《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 谈话导入,解释题目,介绍作品和作者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出示课件3】 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4】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 1919 年冬至1921 年秋所写小诗164 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 “冰心( 1900年 10月 5日-1999年 2月 28日)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 年 8 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 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 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 年返回中国1999 年 2 月 28 日 21 时 12 分冰心在北京 医院逝世,享年99 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 1)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6:词语】 漫灭 波涛 繁星 藤萝 膝上 躲到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漫、繁 ” ,后鼻音“藤”,读准易错音“膝” ( 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7】 重点指导“藤 膝” “藤”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腾” “膝”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需要注意,上面是个 “木”,撇捺要注意避让穿插,下面不是“水”。
( 3)理解词语【出示课件8】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思潮: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 《繁星》(一五九) 【出示课件9】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词语,从字的音、形、意入手,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出示课件10】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 --”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 【出示课件11】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预设:发现现代诗押韵的特点 预设:我发现现代诗字数不要求相同的特点 力, 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课堂小结或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诗歌初步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3、 14】 1.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 ( 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 ( tā 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 (chá o)里 2.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鸟儿/躲 /到它的巢里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 /波涛的/清响?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漫灭( ) 清响( ) 回忆( ) 思潮( ) 【答案】 1.A 2.A 3.漫灭(磨灭) 清响(响声) 回忆(记忆) 思潮(思绪)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繁星》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出示课件16】 复习检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温诗歌的美好意境,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出示课件17】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 4. 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 (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出示课件18】 母亲啊!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 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 “风雨”景象 ( 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板书:风雨: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 预设: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如下:【出示课件19】 ( 1) 1900 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2)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 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出示课件20】 ( 1) 1900 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 2)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初步感 知 现 代 诗 的 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11 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 3) 1921 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 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出示课件21】 (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 2)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
《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板书: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出示课件22】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 怀, 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预设:是一种依恋的感觉 预设:趴在母亲膝上是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 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23】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 藤萝的叶下, ( )的 ( ), 母亲的膝上 ( )的 (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朗读成诵,齐背三首《繁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4】 1.学习冰心先生的诗,被她浓浓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所打动。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 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板书 内容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出示课件25】 风雨: 狂风暴雨 繁星 困难 挫折 痛苦 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26、 27】 一、形近字组词 漫( ) 藤( ) 萝( ) 膝( ) 慢( ) 腾( ) 箩( ) 漆( ) 二、阅读《繁星》(一五九),回答问题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3.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三、填空 冰心,原名 ,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 (年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 ” 【答案】 一、漫(漫步) 藤(藤萝) 萝(萝卜) 膝(膝盖) 慢(慢慢) 腾(腾飞) 箩(箩筐) 漆(漆黑) 二、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 困难 挫折 痛苦 3.对母亲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三、谢婉莹 现代 一片冰心在玉壶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注意朗读的教学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2. 注意读写训练 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是将一些 “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诗集里总的来说,它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扬;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在艺术上,冰心以童心关照一切,诗歌美在清纯,美在朦胧,美在含蓄教学过程中可以立足反复朗读感悟,想象画面,品味生活,感悟情感,在构建立体的画卷中,领略短诗的美 引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现代诗歌的认识、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在富于乐感的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现代诗的节奏,进而展开想象,体会情感,感受阅读诗歌的乐趣 【作者介绍】 冰心(1900 年 10 月 5 日 -1999 年 2 月 ),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1913 年全家迁至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 年 9 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1923 年 8 月赴美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读书,不久因病住疗养院七个月这时期代表作有《悟》《寄小读者》等1926 年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返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平女子文理学院1931 年的小说《分》、1934年的《冬儿姑娘》等作品中都表现出对于“爱的哲学”的深化和突破1946 年,与丈夫吴文藻同往日本,应邀在东京大学教课l951 年秋回国解放以来相继出版散文、小说、诗歌集《小桔灯》《樱花赞》《再寄小读者》等自1954 年以“爱的哲学”为主题,代表作有《超人》《烦闷》等冰心除创作外,还翻译过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永不漫灭的回忆 “永不漫灭的回忆”的中心词是“回忆”,在此可理解为“往事”;题目关键词是表修饰的“永不漫灭”,在此可理解为“难以忘记、铭刻在心”等因此,可转换为“铭刻在心的往事”,“这些事”的指代内容:一是“月明的园中”,即自然之趣;二是“藤萝的叶下”,即童心童趣;三是“母亲的膝上”,即母爱及亲情.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人物评价 在这里,我们觉得冰心女士所谓“人世间只有同情和爱怜,人世间只有互助和匡扶,”——这样的“理想的人世间”,就指的文艺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谓的“人生的虚无”就指“苦难的现实”,就意味着所谓的“泪珠”。
而且她明白地说:我要讴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画“现实”赚取人们的“泪珠”茅盾) “有你在,灯亮着一代代的青年读到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巴金) “一颗善良美丽的星辰陨落了,而她的光芒,将永远留在几代人的心里……”(魏巍) “冰心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人性是它的生命力,虽然作品数量很少,而且没有长篇,但冰心那富有声音的作品,以及对人性的一种侧面的仔细的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日本]萩野修二)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汉字 fá n xī nɡ xī shà nɡ bō tā o duǒ dà o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回忆 ()的园中 ()的叶下 ()的清响 三、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1.哪一颗星没有光? 2.哪一朵花没有香?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重点片段品析。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3.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 藤萝的叶下, ( )的 ( ), 母亲的膝上 ( )的 ( )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母亲节到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如果让你选择一首小诗为母亲诵读,你又会选择哪一首?快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吧! 参考答案: 一、繁 星 膝上 波涛 躲到 二、(永不磨灭) (月明) (藤萝) (波涛) 三、1.哪一颗星都有光。
2.哪一朵花都有香 四、1.月明时分寄托着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2.我们感到温暖、安全、幸福 3.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阳光下 )的 (校园 ), (安静 )的 (教室 ), (喧腾 )的 ( 操场) 五、我想说:“母亲,您辛苦了,我爱您!”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