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玉米秃尖缺粒发生原因及防治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80KB
约3页
文档ID:449522478
玉米秃尖缺粒发生原因及防治_第1页
1/3

玉米秃尖缺粒发生原因及防治2009-07-01 09:16:43来源:江苏农业科技报玉米缺粒现象在大田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侧面不实,即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 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秃 尖,即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是玉米 缺粒的主形式一、玉米秃尖的主要原因:玉米秃尖缺粒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 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 品种因素:由于不同品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不同,当不 良的外界环境条件超过了品种的适应范围,就易发生秃尖缺粒2. 土壤因素:沙性土壤盐分较高,低洼易涝,耕作层过浅,蓄水保肥能力差,瘠薄的土 壤,秃尖缺粒发生较重3. 营养因素:氮磷钾配合不当,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 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应不足,尤其是玉米开花灌浆期缺水脱肥,影响有机质的制 造与运转,使玉米吐丝较晚,田间花粉减少,花粉、花丝寿命缩短,致使玉米秃尖缺粒4. 气候因素:玉米生育中期连续干旱,造成多次卷叶,或开花时遇高温干燥天气,土壤 水分供应不足,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或玉米散粉时阴雨连绵,影响了正常的开花授粉; 或授粉时天气无风授粉不良,都可造成秃尖缺粒。

5. 管理因素:管理粗放,或种植密度过大,致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 合作用减弱,有机质合成减少,影响了玉米雌雄穗的发育,造成秃尖缺粒6. 病虫害因素:玉米各种病害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 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秃尖 缺粒二、防止措施1. 农业措施:(1) 种植优良的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栽培条件,选择和种植抗病、抗虫性和 适应性强的品种2) 改良土壤,增强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提倡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和深耕、中耕 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状况,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强其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3) 合理施用肥水:增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比,尤其是防止田间缺少磷肥与 硼肥;在水分供应上,要防止旱害和涝害,玉米拔节后生殖器官发育旺盛,水分供应要适时、 适量,以促进雌雄穗的发育4) 加强管理:合理密植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 促进雌雄穗的发育;加强中耕除草、培土技术,尤其是拔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促进玉米根系发育;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2. 防治病虫害(1)对各种叶斑病的防治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当玉米叶斑病发生后,可用50%的甲基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2)对玉米螟的防治:在玉米心叶末期,可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捏心;或玉米蚜发生后,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50%的久效磷乳油800倍液、10%的毗虫啉可湿性粉 剂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