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报告题目:儿童的学校适应关于儿童的学校适应,运用社会测量法测量了儿童同伴的关系通过此种人际关系来大致衡量儿童对学校的适应程度一、 确定测量地方标准问题1:在班级的小朋友中,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问题2:在你过生日的时候,你最想请那个小朋友到家里玩?以上两个问题都涉及感情关系取向,根据饿人际关系的描述进行回答,来判定远近亲疏,进而进一步了解儿童在学校的适应度且这两个问题都采用肯定的标准,尽量避免负面影响二、 实际测量我选定的测量团体是师大附幼小二班的10名小朋友(平均年龄3岁半)采用的是非参数简单选择法测定儿童人际关系以口头的形式向儿童询问上述的两个问题并对被试和提名的儿童进行观察对于第一个问题,小朋友是想了一会才给出的答案,显得比较郑重但是也有小朋友选择亲属例如姥姥或奶奶对于第二个问题,多数小朋友都以自己过完生日为由或者谁也不请作为答案第二个问题显然比较失败三、测量结果分析评价图1 是网络图,单项箭头表示单项选择;双向剪头表示双向选择;直线无意义⑨④ ⑩(图1)图2是用excel绘制的类似于靶形图的雷达图图2—1图2—2首先,儿童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是儿童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对幼儿园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幼儿园生活即学校的适应程度的满意程度息息相关这使得我的调查具有社会意义第二,社会测量法是定量地揭示团体(特别是小团体)内的社会结构模式,即人际关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及各成员在该团体内人际关系状况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假设是群体内部成员间的相互选择反应着他们心理上的某些联系,即人际关系状况,肯定的选择表示接纳,否定的选择表示排斥一个人在很多方面对另一个人做出肯定的选择,说明这个人在心理上对另一个人有很高的接纳性肯定的选择如果是相互的,说明双方相互接纳,心理距离也较小相反,如果一个人从多方面对一个人做出否定选择,说明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是高度排斥的否定选择若是相互的,那么排斥也是相互的,两者间的心理距离自然也是较大的心理距离的大小反映人际关系的亲疏当然,在问题设置上我没有选择否定性的问题,但是从小朋友否定性的回答中也可略知一二对于伙伴的肯定性和否定意义上的回答,都反应了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中队同伴的接纳水平,从而进一步反应儿童在这个团体中的人际关系水平,推测出儿童的学校适应水平第三,运用社会测量法,可以了解群体内一下方面的问题:即群体内以下问题: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群体中有无下属的无形的小群体。
从问题的回答及结果统计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在被试中,存在群体最受欢迎的人,根据样本估计,受欢迎率可达到25%以上在儿童自我中心的影响下,大多数小朋友认为我选了他他就一定也会选我,但实际结果中互选的比例不到20%最后,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群体下的小群体,人数在3—4人之间,小群体中存在“中心人物”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被试班级儿童对幼儿园生活基本满意,即对学校生活基本适应2. 班级受欢迎儿童大多也被老师所喜欢对最受欢迎儿童的进一步观察分析得出)3. 被试班级存在小团体和孤立同学的现象,幼儿教师可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