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计划 ,主讲老师:唐飞 Email: ftang@,,合肥工业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要 求,了解客运运输计划的组成,以及客流计划、全日行车计划、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等计划之间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目标和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系统,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概述,4,轨道交通运输计划的组成,客流计划 全日行车计划 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 列车交路计划,5,客流计划,客流计划:计划期间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客流的规划,是全日行车计划、车辆配备计划和列车交路计划的基础和编制依据客流:在单位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某个方向上通过的乘客人数 客流具有时间、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6,,断面客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 最大客流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各个断面的客流量一般是不相等的最大客流量是指最大客流断面的客流量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在以小时为单位计算断面客流量的情况下,分时断面客流量最大的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是指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的客流客流计划,7,客流计划,8,沿线各站到发客流量 各站分方向上下车人数 全日、高峰小时、低峰小时断面客流量 全日分时段最大断面客流量等,客流计划,站间客流OD表 Origin-Destination,,下行方向:A→E,﹢,﹢,﹢,=,客流计划,10,各站上下车人数统计,客流计划,11,断面客流量P的计算公式,Pi+1=Pi - Px+ Ps,公式说明: Pi+1——第i+1个断面客流量,人; Pi ——第i个断面客流量,人; Px ——在车站下车人数,人; Ps——在车站上车人数,人;,客流计划,12,例如:计算A-B区间下行方向断面客流,Pi+1=Pi - Px+ Ps,根据公式,需知道A-B之前的区间的断面客流量、在A站上车、下车的人数,下行:PA-B=0 - PAx+ Pas =0-0+29190 =29190,13,各区间断面客流量,客流计划,14,区间断面客流图,下行,上行,客流计划,15,区间断面客流,客流计划,16,客流全日出行分布图,客流计划,17,全日行车计划,全日行车计划:营业时间内各个小时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规定了轨道交通线路的日常作业任务,是科学组织运送顾客的办法。
它决定着运营工作量和车辆配备数,也是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依据输送能力,列车运用计划,18,营业时间计划:一般地18~20h 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模拟图 列车运载能力:编组辆数、车辆定员 满载率:指实际载客量与设计载客容量之比它反映着系统的服务水平一般地,满载率可取0.75~0.90全日行车计划,19,(1)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开行列车数 (2)计算行车间隔时间 (3)对各行车间隔进行微调 (4)最终确定全日行车计划,全日行车计划,20,分时行车计划中的列车开行对数计算公式: ni = pmax,i /(p列 * ß) ni --某i小时内应开行的列车数 pmax, i--该小时最大客流断面客流量 p列 --一列车的设计载客能力 ß--满载率,一般可取90%左右1.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应开行列车数,该公式中满载率为主要影响因素,计算所得的开行列车数可达到追求满载率的目标,所得结果为理论上的结果,并不一定符合实际,全日行车计划,21,在实际中,常用发车间隔Ii来评价行车计划,即: Ii =60/ ni (min) 或 Ii =3600/ ni (s),2.计算发车间隔时间,全日行车计划,在实际中,把方便乘客、提高服务质量作为编制轨道交通系统全日行车计划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3.根据发车间隔时间调整全日分时实际开行列车数,调整原则: 9:00-21:00的非高峰小时:行车时间间隔标准一般不宜大于6min; 其他时间:行车间隔时间标准一般不宜大于10min,全日行车计划,23,全日列车开行对数应为: N=∑ni,4.确定全日开行列车对数,确定全日行车计划,全日行车计划,举例:,条件: 营业时间:5:00~23:00 早高峰小时(6:30-7:300)客流量为39000人 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模拟图(见下页图) 列车编组6辆,车辆定员为310人 满载率:高峰小时120%,其他时间90% 高峰小时每列车乘客人数:310*6*1.2=2232 其他时间每列车乘客人数:310*6*0.9=1674,全日行车计划,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图,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比例,,根据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模拟图确定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27,5:00-5:30 n1 = pmax,1 /(cp* ß) =3120÷(310×6 ×90% )≈2,1.计算营业时间内各小时应开行列车数,5:30-6:30 n2 = pmax,2 /(cp* ß) =16770÷(310×6 ×90% )≈10,以此方法类推…,全日行车计划,在实际中,常用发车间隔Ii来评价行车计划,即: Ii =60/ ni (min) 或 Ii =3600/ ni (s),2.计算发车间隔时间,全日行车计划,3.根据发车间隔时间调整全日分时实际开行列车数最终确定全日行车计划,,,4. 最终确定全日行车计划,33,某地铁线路2012年早高峰小时运输能力,单项最大运输能力=列车定员数*列车满载率*开行列车数,34,定义 为完成全线全日行车计划所需要的车辆保有数量计划。
构成 推算运用车辆数、在修车辆数和备用车辆数三部分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35,推算方法,运用车辆数:根据线路远期客流预测数据,测算远期运行行车间隔可得出所需运用列车数; 备用列车数量:按照运用列车数量的10%取得; 检修列车数量:根据运用列车数量综合维修能力、修程修制取得,一般为运用列车数量的10%~15%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36,运用车辆数: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所必须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可用车辆数量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37,,运用车配备计划,运用车辆数与高峰小时开行的最大列车对数、列车旅行速度、折返站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 N=n高峰mθ列 / 60 n高峰:高峰小时开行的列车对数 m:平均每列车编组辆数 θ列:列车周转时间(min) 一个小时内列车周转次数,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38,列车周转时间:列车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 包括: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时间、列车在折返站作业停留时间 1)当列车走行时间及中间站停站时间已知时,按下式计算: θ列=∑t运+∑t站+∑t折停 (min) t运:列车路上往返一次各区间运行时分之和; t站:列车路上往返一次各中间站停站时间之和; t折停:为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之和。
列车周转时间θ列,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39,列车周转时间θ列,2)当旅行速度已知时,可按下式计算: θ列=L×2/VL × 60+∑t折停 (min) 其中, L为营业线路长度(km),VL为旅行速度(km/h),旅行速度(简称旅速):列车在区段内平均每小时走行的公里数,其中包括列车在区段内各区间的运行时间和中间站的停站时间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40,举例,已知某地铁区段线路上远期高峰小时开行最大列车对数为17对,列车以动车组编组,平均每列车编成为6辆,列车周转时间是50分钟,试问该区段上应配备多少列运用车?,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41,答案,N=n高峰Lθ列/60 =17×6×50÷60 =85 (辆),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42,在修车辆:处于定期检修状态的那部分车辆 车辆检修包括车辆检修级别和车辆检修周期根据设计性能、使用寿命以及运用环境和运用指标来确定 车辆的检修级别:日检、双周检、双月检、定修、架修、大修,43,某地铁系统车辆检修计划,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44,备用车辆:为轨道交通系统适应可能的临时或紧急的运输任务、预防车辆故障的发生而准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数。
一般说来,这部分车辆可控制在运用车数量的10%左右 新线车辆状态较好,客流量不大,备用车辆数量可适当减少车辆配备、 运用与检修计划,45,概念一:列车交路 列车在规定运行线路上往返开行的方式 长交路:列车在全线各站间运行,为全线提供运输服务,列车到达折返线/站后返回; 短交路:列车在某一区段内运行,在指定车站折返,它可为某一区段旅客提供服务; 混合交路:线路上长短交路并存的情形,列车交路计划,46,概念二:列车交路计划 根据运营组织要求和条件,按列车运行图或列车调度计划,列车在规定区段内运行、折返的开行计划 主要内容:运行区段、折返车站、按不同交路运行的列车对数,列车交路计划,47,(一)折返线的形式,A 双向折返线,B 单向折返线,,设置位置:列车中间折返站或端部折返站 折返能力:大于30对/h 适用:岛式车站,列车交路计划,48,(一)折返线的形式,C 渡线折返线,D 渡线折返线,,,适用于端点站渡线折返,列车交路计划,49,(一)折返线的形式,E 侧线折返线,F 环形折返线,,适用于:用地条件不受限制的端点站折返,,适用于:高架线路,列车交路计划,50,(一)折返线的形式,G 综合折返线,列车交路计划,51,(二)列车折返方式 站前折返:指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经由站前渡线进行折返作业。
站后折返:由站后尽端折返线折返,列车交路计划,,站前折返:列车经由站前渡线折返先折返,后清客 站后折返:由站后尽端经折返线或环线折返先清客,后折返,当列车到达终点站时已经经由渡线折返完毕,当列车到达终点站清客后,再驶进折返线或环线折返,优点:站前折返时,列车空走少,折返时间较短,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减少费用; 缺点:存在一定的进路交叉,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威胁,客流量大时,可能引起站台客流秩序混乱.,优点:站前折返时,列车空走少,折返时间较短,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减少费用; 缺点:存在一定的进路交叉,对行车安全有一定威胁,客流量大时,可能引起站台客流秩序混乱.,最常见: 站后尽端折返线折返,列车交路计划,正常情况下的列车折返作业,,上行,三色信号灯,红色信号灯,列车交路计划,实训一:,一、实训项目:全日行车计划的编制 二、目的与要求: 掌握全日行车计划的编制方法,理解相关指标的含义 三、形式与程序 形式:实操练习 程序:1、回顾相关理论 2、根据给定资料练习编制 四、实训内容,列车交路计划,55,实训一:,编制资料: 营业时间:5:00~23:00 预测2016年早高峰小时(7:00-8:00)客流量为32000人。
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分布比例如下表 列车编组6辆,定员为260人 满载率:高峰小时120%,其他时间90% 请根据预测资料编制某地铁线路2016年全日行车计划,58,59,60,正常情况下的列车折返作业,,,,,,,,,,,,,,列车交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