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区域卫生规划 (2014 -2030年) 为加强对岱山县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筑与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相匹配的,适应岱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区域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纲要方案》、《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区域卫生规划(2013-2020)》、《岱山县岱山分区规划(2013-2030)》、浙江省卫生厅等《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标准(2011-2015年)的通知》(浙卫发〔2011〕272号)的总体要求,结合岱山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中提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制定实施具有浙江特色的健康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国民健康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惠及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县委第十二届三次会议提出“启动省级卫生强县创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卫生事业快速发展”,这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入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不断深入,相关政策性制度陆续出台,各级财政支撑和保障卫生事业的能力持续增强,政府在重大卫生项目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明显加大,一些多年困扰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群众正在获得看得见的利益随着深化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将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三)岱山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岱山县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成为舟山群岛新区“一体一圈五岛群”空间布局的核心区域作为新区建设的核心战场,历史性地迎来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机遇,成为发展海洋工程与船舶产业、绿色临港石化产业、海洋旅游产业、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的重要区域。
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岱山县域人口将不断增长,2030年常住人口预计达到30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攀升,需调整县域医疗卫生规划,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更合理、更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健全,以适应群岛新区发展 (四)疾病谱变化给卫生工作带来多重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逐渐增多并已成为致死的主要因素同时,传染病依然是影响居民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尚未被完全控制,另一方面随着新区人口的持续增加以及对外开放交流的深入,一些可能突发的新传染病和输入性传染病存在潜在威胁卫生工作面临着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等带来的多重挑战疾病负担加重带来服务需求的增长,对优化卫生资源结构、增加卫生服务供给、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发展基础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岱山县位于舟山群岛中部,是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总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4915.5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326.50平方公里,由379个岛屿组成,住人岛屿16个,岱山本岛最大,陆地面积104.97平方公里。
全县辖6镇1乡,39个渔农村新型社区、11个城镇社区、85个行政村 近年来,岱山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海洋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船舶工业迅速崛起,常石、金海重工、惠生海工、海舟等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东邦修船、宏鹰拆船加快产能释放,和泰公司海洋试验平台、远洋鱿钓船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以船舶建造、船舶拆修、海工制造为主导的多元化船舶工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稳定向好港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中心镇、小集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新渔农村建设卓有成效,美丽乡村建设快速推进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10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650元,分别增长9%和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亿元,增长8.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增长2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增长14% (二)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1.人口与居民健康状况 2013年,全县户籍人口18.86万人,流动人口3.53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5.25‰,居民死亡率为8.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24‰,婴儿死亡率5.89‰,人口自然增长率-2.94‰。
平均期望寿命78.8岁,其中男性76.02岁、女性为81.68岁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697例,较去年下降10.98%,发病前三位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梅毒、病毒性肝炎,无甲类传染病及暴发疫情发生主要慢性疾病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患病率13.19%,死亡率6.67‰ 2.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2.1医疗卫生机构2013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9家,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家(2家县级综合性医院,1家县级中医院),县疾病控制中心1家,县卫生监督所1家,县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6家、村卫生室12家,门诊部3家,个体诊所及医务室56家,其它医疗机构1家全县设置急救分中心1个,挂靠县第一人民医院,配备救护车4辆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 2.2卫生人才队伍201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25人,其中医生379人(执业医师298人,执业助理医师81人),注册护士308人,药剂人员79人,医技人员96人,其它卫技人员208人卫技人员中,副高级以上职称73人,中级职称325人,分别占总数的7.12%和31.71%;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21.01%;大专学历人员占42.96%;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36.03%;全县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43人,其中医生数为2.01人,护士数为1.63人。
2.3医院住院床位2013年末,全县医疗机构核定住院床位560张,实际开放床位360张,按户籍人口计算,每千人口床位数1.89张全县乡镇卫生院设观察床位71张,社会举办医疗机构床位数为0 3.卫生服务状况 2013年,全县总门急诊量126.43万人次,其中,县级医院门急诊量74.20万人次,政府举办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量47.07万人次,其它医疗机构门急诊量5.16万人次;全县医疗机构出院11143人次,床位利用率87.29%,平均住院床日10.31天儿童免疫规划项目全程接种率99%以上,流动儿童免疫规划项目全程接种率95%,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8.62%;孕产妇保健覆盖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产后访视率均为100 %;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6.5% 4.卫生事业投入 2013年,各级财政对卫生事业总投入10026.24万元,其中用于县级医院卫生事业经费投入3643.13万元,用于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及卫生监督的卫生事业经费投入1262.39万元,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事业经费4186.27万元 (三)区域卫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疗卫生供需矛盾突出 1.1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
2013年底,全县医疗机构开放床位36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1.89张,明显低于《浙江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目标(4.13张/每千人口),远不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随着群岛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县域人口数不断增长,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1.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高县中医院仅为省二级乙等中医院,县二院尚未达到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标准,医院服务能级低下新区建设背景下城乡居民高质量、高水平、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与现有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县域群众住院绝大部分外流到省、市级医院,县内医疗机构住院人次仅占住院人次的40%,增加群众的就医负担 1.3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滞后随着医学科技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疾病谱发生了明显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县域群众老年康复、慢性病医疗保健、临终关怀等住院需求急剧增加,占用医院医疗资源现象较为严重健康养老服务产业滞后,供需矛盾突出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2.1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不均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高度集中在岱山高亭老城区,衢山岛等外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新区无一定规模的医疗机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2.2基层医疗机构低效运转乡镇卫生院设置多,机构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仪器设备配置不精,医疗资源利用程度不高,运行效率低下,急需进行整合、调整 3.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薄弱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由生态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化导致的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职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重大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处置能力亟待提高院前急救体系尚不健全,急救能力低下 4.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匮乏 卫生人才队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人才外流严重,补充困难,海岛实用型人才不足,高端医学人才更是奇缺卫生人才学历低下,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较少,素质提升乏力、卫生专业力量相对薄弱 5.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主体单一、筹资渠道狭窄,单依靠财政拨款发展卫生事业县财政对卫生投入逐年增加,但从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和医疗卫生工作的现状衡量,政府投入仍显不足,且财政投入对卫生事业重点领域发展的导向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卫生人才培养、预防保健、中医中药等卫生事业发展经费不足,不符合卫生投入公平与效益的原则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岱山县“以港兴县、工业强县、服务富县”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全面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宗旨,以建设“卫生强县”和“健康城市”为载体,以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为主题,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坚持政府主导,抓住当前突出矛盾,完善服务体系,破解资源要素制约,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缓解卫生供需矛盾,从整体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公平可及原则以基层为重点,面向城乡,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的作用,调整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设置的医疗卫生机构半径适宜、交通便利、布局合理,保证全体居民都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适度放开非基本医疗和特需服务 2.整体效能原则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调整存量,控制增量,充分利用医疗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素质,发挥医疗和预防保健网的整体效益 3.市场调节原则有效地运用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市场竞争,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医主体多元、办医形式多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统筹配置原则坚持正确处理控制与发展、规模与速度、成本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关系,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引导卫生资源合理增长遵循中西医并重方针,保证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