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51KB
约44页
文档ID:407084492
初级中药师中药药理学笔记_第1页
1/44

解表药麻黄1. 发汗——麻黄水煎剂、挥发油、麻黄碱(配伍桂枝后此作用明显增强) 机制: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有关2. 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 利尿——D-伪麻黄碱4. 解热——麻黄挥发油5. 抗炎——多种成分、多种制剂(麻黄水提取物、醇提取物)6. 镇咳——麻黄碱、麻黄水提取物,萜品烯醇7. 祛痰——麻黄挥发油柴胡1. 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2. 抗病原微生物——柴胡注射液、柴胡水提取物3. 抗炎——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柴胡挥发油 机制: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抑制白细胞游走   c.抑制肉芽组织增生4. 镇静——柴胡煎剂、总皂苷、柴胡皂苷元5. 镇痛——柴胡煎剂、柴胡皂苷6. 镇咳——柴胡、柴胡粗皂苷、柴胡皂苷元7. 保肝——柴胡、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8. 利胆——柴胡水浸剂和煎剂 机制:胆汁排出量增加9. 降血脂——柴胡皂苷桂枝1. 扩张血管促发汗2. 解热——桂枝煎剂3. 镇痛——桂枝煎剂、桂枝水提取物、总挥发油4. 抗炎——桂枝煎剂、挥发油5. 抗过敏葛根1. 解热——葛根素 机制:a.葛根使皮肤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增加散热。

   b.葛根素通过阻断中枢有关部位的β受体而使cAMP生成减少产生解热效应2.降血糖——葛根素3.抗心肌缺血——多种制剂4.抗心律失常——葛根乙醇提取物、黄豆苷元细辛1. 解热——细辛挥发油2. 镇静、镇痛——细辛挥发油3. 抗炎——细辛挥发油4. 对呼吸系统作用:平喘——细辛挥发油、甲基丁香酚、细辛醚 祛痰——细辛醚 松弛平滑肌——细辛挥发油清热药黄芩1. 抗菌、抗病毒——黄芩素、汉黄芩苷元2. 抗炎——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 机制:抑制组胺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代谢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过敏、提高免疫4. 解热——黄芩苷5. 保肝——黄芩、黄芩提取物 机制:抗氧自由基损伤6. 利胆——黄芩、黄芩素7. 镇静8. 止血——黄芩素、千层纸素、黄芩新素Ⅱ 机制:抑制胶原、ADP、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产生抗凝血作用9. 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Ⅱ 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黄芩新素Ⅱ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G)——黄芩素、黄芩苷10. 抗氧化——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连1. 抗病原体——黄连、小檗碱 机制:a.破坏细菌结构。

   b.抑制细菌糖代谢   c.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2. 抗细菌毒素、抗腹泻——黄连、小檗碱3. 抗炎、解热——小檗碱 机制: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或释放4. 镇静催眠——叔胺类生物碱比季铵类的生物碱效果好5. 降血糖——黄连煎剂、小檗碱6. 抗溃疡——黄连、小檗碱 机制:抗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7.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小檗碱 机制:a.竞争性阻断α-肾上腺素受体;   b.减慢心率;   c.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所致 (5)抗心肌缺血8. 抗脑缺血——小檗碱 机制: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9. 抗血小板聚集金银花1. 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和异绿原酸2. 抗内毒素3. 抗炎 机制:抑制炎症的渗出,又能抑制炎性增生。

4. 解热5. 增强免疫: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先天)大青叶、板蓝根1. 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2.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1)板蓝根多糖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2)提高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数;(3)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4)对抗氢化可的松的免疫抑制作用;(5)能显著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6)促进外周淋巴细胞转化及抗体形成3. 保肝——靛蓝混悬液青蒿1.抗病原体:抗疟原虫——青蒿素(高效、速效、低毒) 抗菌、抗病毒2. 抗炎——莨菪亭3. 解热、镇痛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栀子1. 抗炎——栀子醇提物、水提物、乙酸乙酯部分、京尼平苷2. 镇静、镇痛——熊果酸3. 降温和解热——熊果酸4. 利胆、保肝5. 促进胰腺分泌鱼腥草1. 抗病原微生物——鱼腥草素2. 抗炎——鱼腥草素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4. 抗过敏苦参1. 抗病原体2. 抗炎——苦参水煎液、苦参碱3. 抗过敏——苦参碱4. 抗肿瘤5.解热6.抗心肌缺血7.抗心律失常知母1. 解热2. 抗炎——芒果苷3. 对交感神经和β受体功能的影响——知母及其皂苷元(降低阴虚热症病人的β受体)4. 降血糖——知母水提物、多糖泻下药大黄1. 泻下——结合型蒽苷、番泻苷A2. 保肝 机制:(1)促进肝细胞RN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   (2)刺激干扰素产生,抑制病毒的繁殖;   (3)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等。

3. 利胆 机制:(1)疏通肝内毛细胆管;   (2)改善胆小管内胆汁瘀积,促进胆囊收缩;   (3)松弛胆囊奥狄氏括约肌,促进胆汁分泌和胆红素排泄4. 保护胃黏膜 机制:促进胃黏膜前列腺素生成5. 抗急性胰腺炎:疗效迅速可靠6. 改善肾功能7.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1)止血——α-儿茶素、没食子酸 机制:缩短出血时间 (2)改善血液流变性 机制:a.使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降低 b.抑制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血液稀 释,从而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 降血脂——蒽醌类、儿茶素芒硝1. 泻下——硫酸钠 机制:致肠容积扩大,肠腔扩张——刺激肠壁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2. 利胆3. 抗肿瘤——玄明粉4. 抗炎——硫酸钠番泻叶1. 泻下——番泻苷A、B2. 止血 机制:缩短凝血时间芫花1. 对胃肠道的影响2. 心血管系统作用:降压——芫花叶提取液 对抗预防心律失常——芫花总黄酮3. 镇静、镇痛及抗惊厥4. 兴奋子宫,抗生育祛风湿药秦艽1. 抗炎——秦艽碱甲 机制:兴奋下丘脑、垂体——使ACTH分泌↑——肾上腺皮质的功能↑2. 镇痛:剂量增加,镇痛作用增强,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与延胡索和草乌配伍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3. 抗过敏——秦艽碱独活1. 抗炎——甲氧基欧芹酚2. 镇痛——独活煎剂、独活煎剂3. 镇静——当归酸、伞形花内酯4. 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独活醇提物5.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欧芹酚甲醚五加皮1. 抗炎2.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五加皮总皂苷、多糖3. 镇静——细柱五加皮醇浸膏4. 镇痛——正丁醇提取物、短梗五加醇提物5. 性激素样作用防己1. 抗炎——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2. 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粉防己碱 机制:阻滞钙通道3. 镇痛——防己水煎剂(与川乌合用作用时间延长至24小时以上)4. 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粉防己碱 a.抑制心脏和抗心律失常 b.降压 c.抗心肌缺血5. 抗肝纤维化——粉防己碱 机制:(1)显著改善肝功能   (2)减轻肝脏病理性损伤   (3)肝内胶原沉积减少6. 防治矽肺——粉防己碱 机制:(1)大鼠实验性矽肺模型肺内阳性物明显减少;   (2)肺泡间隔蛋白多糖荧光强度减弱;   (3)矽结内胶原纤维以及蛋白多糖松解断裂;   (4)矽结节中心填充物减少雷公藤1.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抑制)——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生物碱2. 抗炎——雷公藤、雷公藤乙酸乙酯提取物、雷公藤总苷3. 对血管和血液系统的作用——雷公藤乙酸乙酯 机制: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全血和血浆黏度、减少红细胞压积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  可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下降4. 抗生育——雷公藤制剂5. 抗肿瘤——雷公藤甲素、乙素和雷公藤内酯芳香化湿药厚朴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厚朴煎剂对小鼠肠管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具有兴奋作用,但加大剂量则产生抑制作用;对豚鼠兴奋——不明显,抑制——更显著厚朴酚对组织胺所致十二指肠痉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促进消化液分泌——挥发油 机制:通过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温和地刺激局部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3.抗溃疡——生品厚朴煎剂、姜炙厚朴煎剂、厚朴酚、和厚朴酚 机制:抑制胃酸分泌过多4.保肝——厚朴酚5. 抗菌、抗病毒——厚朴酚6. 抗炎镇痛——厚朴乙醇提取物7. 中枢抑制——厚朴酚、和厚朴酚及厚朴乙醚提取物8. 肌松——厚朴酚、和厚朴酚广藿香1. 促进胃液分泌——挥发油2. 抗病原微生物苍术1.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2. 抗溃疡 机制: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3. 保肝——苍术及β-桉叶醇、茅术醇、苍术酮利水渗湿药茯苓1. 利尿:对肾性和心性水肿病人利尿作用显著2. 免疫调节3. 抗肝硬化——茯苓醇4.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松弛肠管,预防溃疡5. 抗肿瘤——茯苓多糖、茯苓素 机制:提高宿主的免疫系统功能及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两个方面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核苷转运——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并提高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能力——增强杀伤肿瘤细胞作用泽泻1. 利尿2. 抗炎——泽泻水煎剂3. 抗实验性肾结石——泽泻水提液4. 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5.。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