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戏曲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8.25KB
约4页
文档ID:266173603
戏曲程式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1/4

          戏曲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戏曲艺术是熔诗、歌、舞于一炉,并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地综合武术、杂技、魔术、朗诵、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门类逐步完善的它包括:剧本、音乐、唱腔、板式、曲牌、锣经、妆扮、脸谱、服饰、布景、砌末、刀枪靶子、分场、上下场式、空间、唱、念、做、打、行当等等,程式无处不有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社会观念、道德观念,也跟着改变,因此,戏曲程式的美学追求也是有时代性的,它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改进比如,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一场,杨子荣出场,按过去的程式锣鼓经要先打“急急风”、“四击头”,演员要走“起霸”、“拉山膀”等等,这样不仅拖沓,而且形式上也“一道汤”显然不符合剧情需要,这样就需要改进改革后杨子荣上场是一段管弦乐曲,急速跌宕,烘托出漫天风雪的景象,圆号奏出深远、迷茫的旋律,把人们引进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打击乐巧妙地糅进管弦乐中,以铿锵的节奏表现出杨子荣的英雄气概杨子荣骑马舞蹈,是传统的“趟马”程式和民间舞蹈“马舞”的结合这段表演大胆地突破了京剧原有程式,又保留了传统的长处,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一、旧程式新运用传统程式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

有人把学习行当程式比作写字,先描红薄印格,然后空写临摹如果把颜、柳、欧、诸、苏、米、蔡都临摹过了,自然就会化为一种风格这个比方,包含两层意思一个道理一个意思是,戏曲演员要掌握程式表演的基本功而且要多学几个行当的基本功;另一个意思是,掌握的行当程式多了,就会自然地另辟蹊径,自成一家一个道理是: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传统程式要改造,但要慎重著名戏剧家焦菊隐说,艺术的创造“必先守格”,然后才能“破格”和“创格”所谓“守格”不是要死抱传统不放,这是保守,而是要遵守戏曲的创作规律,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梅兰芳对于程式的出新,有句名言,叫做“移步不换形”移”就是对程式的改动,“不换形”就是指不脱离原来程式基础他认为传统的昆曲和皮黄老戏都有悠久的历史,有些常唱的戏,观众对它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些流传的唱腔和身段,观众看惯了,听熟了,对他们认为精华的部分,如果大刀阔斧地把它改得面目全非,观众一时未必就能够接受所以,他改革旧戏时总是根据这个原则来纠正不合适的地方各个地方戏中都有不少精彩的传统的表演程式,应该尽量挖掘、改造,发挥其精彩之处,为塑造人物服务二、行当程式的相互转化在生活中,一个人从小到老,动作、习惯虽然有变化,但基本特征不会变。

行当的分工就是根据生活中的人在各种不同时期、不同生活地位、不同性格所概括、归纳出来的表演程式一般来说,娃娃生表现年幼时期;小生、花旦、武旦、武二花表现青年时期;青衣、老生(戴黑髯)、架子花表现成年时期;老旦、衰派老生(戴白髯)则表现老年行当程式总的来说,都是表现人体的动作人的生活动作有共同的内容,如开门、上马、上楼、坐船……所以戏曲各行当之间有不少名目相同的程式,只是表演的分寸不同因此,向另外的行当借鉴某种表演程式是十分自然的事,所谓“行当不同,身段相通”,只要不离生活,无论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动作,都可以互相转化比如,传统花衫戏《天女散花》中,天女的舞蹈,借鉴了武生戏《探庄》的身段、《贵妃醉酒》中贵妃的舞扇;《穆桂英挂帅》中穆桂英的表演揉进了青衣和刀马的表演程式;老生戏《义责王魁》中老家院斥责王魁的负心,愤慨地脱下帽子和衣服离开王府的舞蹈动作,是分别从传统戏《剑峰山》和《天霸拜山》中吸收来的,这些都是运用其他行当的某种程式技术,来塑造本行当人物的例子所以,运用多种行当来塑造一个角色,绝非为了花哨,而是为了多侧面塑造人物性格,传统的程式动作可以创造,行当同样也是可以创造的,只要根据生活,遵循戏曲的表演逻辑,就能创造与观众沟通的新程式,得到广大群众的批准,达成新的共同默契。

总之,戏曲程式是为创造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但即使是传统戏也不能从程式到程式只有结合生活,遵循戏曲的美学原则,不断创造,程式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