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缠绕成型工艺§ 6-1 、概述 定义:将浸过树脂胶液的连续玻璃纤维或布带,按照一定规律缠绕到芯模上,然后固化 脱模成为增强材料制品的工艺过程因此三大过程:预浸、缠绕、固化脱模细节见图 7-1§6-1-1 、缠绕工艺分类及特点1、干法缠绕 预浸纱带(布带),加热粘流后缠绕 特点:严格控制纱带含胶量和尺寸,质量稳定,速度快,劳卫条件好,投资大2、湿法缠绕 浸渍无捻粗纱直接缠绕特点:材料经济,质量不稳3、半干法缠绕 预浸渍粗纱(或布带)随即缠绕到芯模上 特点:无需整套设备,烘干快,室温操作§6-1-2 、缠绕制品特点1、比强度高F:3Ti , 4Steel 原因:(1) 表面缺陷小(2) 避免纵横交织点和末端的应力集中(3) 可控方向与数量,实现等强(4) 纤维含量高 80%2、可靠性高 克服材料的韧性不够及缺口带来的可靠性降低3、生产率高 机械化,大批量4、成本低 无捻减少了纺织等其它工费 缺点:形状限制,投资大,必须大批量§6-1-3 、原材料 纤维增强材料,树脂基体 选择原则:满足设计性能指标,工艺性参数及经济性要求1、增强材料 玻纤(无碱,中碱无捻粗纱,高强纤维) ,碳纤维,芳纶纤维等。
纤维要求:(1) 高档产品:碳纤维,芳纶纤维(2) 制品性能要求(3) 表面处理(4) 与树脂浸渍性好(5) 各股张力均匀(6) 成带性好2、树脂基体 指合成树脂与各种助剂组成的基体体系 选用要求:(1) 工艺性好,粘度与适用期最重要,适用量 >4小时,n =~1Pa・ So(2) 树脂基体的断裂伸长率与增强材料相匹配,方能获得满意效果3) 固化收缩率低和毒性刺激小(4) 来源广、价格低§ 6-1-4 、应用航天、导弹、军用飞机、水下装置,高强度、质量轻的高压容器,壳体 民用管道,贮罐,质轻,耐腐,费低 形成缠绕工艺的两部分——空间技术及民用部分§6-2 、缠绕规律 §6-2-1 、缠绕规律的内容 由导丝头(绕丝嘴)和芯模的相对运动实现1、纤维不重叠不离缝,均匀连续布满芯模表面2、纤维在芯模表面位置稳定,不打滑这是缠绕线型必须满足的两点 所谓缠绕规律:是描述纱片均匀稳定连续排布芯模表面以及芯模与导丝头间运动关系的 规律§6-2-2 、缠绕线型的分类 环向缠绕、纵向缠绕和螺旋缠绕1、环向缠绕 芯模绕轴匀速转动,导丝头在筒身区间作平行于轴线方向运动 环向缠绕参数关系:Wn D ctg ab=n D cos ab/D二 n cos aD:芯模直径b:纱片宽a:缠绕角W纱片螺距2、 螺旋缠绕芯模绕自轴匀速转动,导丝头依特定速度沿芯模轴线方向反复运动。
3、 纵向缠绕(平面缠绕)导丝头在固定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芯模绕自轴慢速旋转图 7-19 -.tg a =(r l +「2)/(l c + l el + l e2)两封头极孔相同时:tg a =2r/(2l e + l c)即:a =tg-12r/(2l e + l c)平面缠绕的速比:单位时间内,芯模旋转轴数与导丝头绕芯模旋转的圈数比 (即芯模转一周时,导丝头绕芯模旋转的圈数)纱片宽度为b,缠绕角为a,则速比为:i=b/ n D cos a 0i=( A 0 /360 ° • 1/t)/(1/t)由图 n D: 360° =S:A0,S=b/cos a 代入 i纵向、环向缠绕视作螺旋缠绕的特例纤维在芯模表面上排布规律的研究是通过研究切点在极孔周围上的分布和出现的规律来解决――切点法描述缠绕规律的基本思路§ 6-3-3、线型线型的定义:即连续纤维缠绕在芯模表面上的排布形式完整循环定义:反应规律的基本由导丝头在芯模上完成一次不重复的纤维布线称为“标准线” 线型完成一个标准纹缠绕称为一个完整循环1切点及分布规律每条纱片在芯模极孔圆周上只有一个切点,在一个完整循环中,极孔圆周上只有一个切 点,称为单切点。
在一个完整循环中,有两个以上切点称为多切点切点排布顺序:单切点:n=1n=2n=3,n=4,n=5 见图 7-2112、芯模转角与线型关系导丝头一个单程,芯模转角 9t导丝头往返一次,芯模转角 9 n则 9 n=2 9 t一个完整循环(导丝头n次往返),芯模转角9,9 n=9 /n(1) 单切点:芯模转角9 1=1个完整循环缠绕的芯模转角 99 1' =360°±A9以后的 9 1=(1+N) 360 ° ±A9(2) 两切点:芯模转角 9 2’ =1/2 • (360 ° ±A9 )以后的 0 2=1/2 • (360 ° ±A9 )+N • 360° =(1/2+N) 360 ° ±A9 12⑶三切点: r(4) 四切点:> 见书P173(5) 五切点:(6) n切点: 」0 n=(K/n + N)360 °±A0 /nK/n最简真分数各切点不同排布顺序的个数暂不考虑微调量,线型以导丝头往返一次时,芯模旋转的转数来表示Sc=K/n + N= 0 n/360 ° =M/n其中M=K + nNM 一个完整循环的芯模转数则六切点以内的线型Sc所对应的n, K, N,0 n值由表7-3表示。
例如:4切点的线型Sqn=4, K=3, N=3芯模转角0 n=1350oM/N=15/4芯模转数为15,导丝头往返数为4§ 6-3-3、转速比1、 转速比定义:简称速比,单位时间内,芯模转数与导丝头往返次数之比i o=M/n考虑速比微调部分,实际转速为:i= 0 n/360 ° ±A0 /(n • 360° )=(K/n + N) ±A0 /(n • 360° )2、 io与So的关系i oSo共同点同层缠绕规律问题不同点纤维在芯模表面的排布型式芯模与导丝头相对运动关系关系一一对应,i是S0的代号,数值上i0 =S03、i的计算AO的计算较不方便,采用直观的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即:△& 转化为与纱片宽度、缠绕角、芯模尺寸等直观参数相关联的式子如图 7-22AC=BC/coa o=b/cos a 0AO /360 ° =AC/n DAO = AC • 360° / n D= b/( n D - cos a o) X 360°i= i o ±A i=(K/n+N) ± b/(n n D - cos a o), A i= AO /n这里把各物理量归纳一下:b:纱片设计宽度a 0:缠绕角n:切点数N:正整数D:芯模圆筒段直径K:使K/N为最简真分数,各切点不同排布顺序数AO取>0时,纱片滞后,脱线。
AO取<0时,纱片超前,压线为避免打滑,AO <0§ 6-3-4、线型设计设计的缠绕成型,对应于某个缠绕角,除满足前面的①不重叠、不离缝,均匀布满芯模 表面②纤维位置稳定,不打滑,还必须满足③封头不滑线的条件,要求缠绕在表面上的 每条纤维都是相应曲面的测地线封头曲面上,由微分几何的克列络定理,测地线方程为:Sin a =ro/r (7-19)a:测地线与封头曲面上子午线夹角r 0 :封头极孔圆半径r :测地线与子午线交点处平行圆半径r= r o,测地线与子午线交点处的平行圆就是极孔圆,此时 a = n 12r T, Sin aj,—直小到筒身段时,Sin a最小,再往下Sin a不变说明:(1) 封头曲面上满足 (7-19) 式的就是测地线2) 在筒身段,由于缠绕纤维的连续性,筒身段的任意缠绕角螺旋线都是测地线3) 通过上式求得的缠绕角所确定的纤维位置,无论在封头和筒身段都是测地线, 且是稳 定缠绕4) 以均匀、布满且稳定缠绕时,芯模的转角也相应固定1 、由测地线求芯模转角芯模转角通过单程线芯模转角 9 t'来 得到,B n' =9 t' 09 t'由单程初始的封头缠绕转过的角度 B (包角)和单程后期的筒身缠绕转过的角度 丫(进角)。
9 t' * +丫 (7-20)(1) 丫的求解wy 1=11wy =1丫 =1/W=1/W X 360°W=n D/tg a oY =l • tg a 0/ n DX 360° (7-21)⑵B的求解由图7-25,上极圈,转过 ①+90°相应下极圈①+90°B =2( ① +90° ) (7-22)a、过D点作平面U//平面HBCf DF€(平面UG平面HBCb、 过D点作平面I与筒体相切f DE€ (平面IG平面 HBC , DGE (平面IG平面U)c、 过G点作平面EFGL DGf EGE (平面EFGH平面I) , FG€(平面EFGH平面U),EF€(平面HB©平面EFGd、 / FDGM HBCa o'一平面与两平行平面交角相同,/ EDGa o纤维在赤道圆处的缠绕角,/ EGFM① 互余角,平面与两平行线交角转换e、 tg a o' =FG/DG=EG/DGFG/EG= tg a o • cos①当①=0时,a o' =a o,就是平面FDG与平面EDG重合,即a o' =a o代表截平面与轴线 夹角等于纤维在赤道圆的缠绕角,此时 B =18O°而 Sin ①=(h tg a o' -r o)/R=(h tg a o • cos ①-r o)/R (7-23)转化成一个三角方程求解问题。
工程上常用近似式计算:①=Sin-1 (h tg a o-r o)/R (7-24)将(7-21) , (7-24) 代入 (7-2o)9 t' = l • tg a o/ n DX 360° +2[90 ° + Sin -1 (h tg a o-r o)/R]9 n' =2 9 t '2、线型的确定 在实际生产中,用控制线型和转数比这两个宏观参数来实现正常的生产已知极孔半径ro,芯模半径R,设计一定切点的线型,求出9 t',再算出9 n',与该切 点的线型对照,再进行调整1) 变长不变角,适用于芯模还未设计之前l ' = [ 丫 - ( 9 t' - 9 t ) ] n D / (360 ° • tg a o)或者 I ' =l [ Y - ( 9 t' - 9 t ) ] / 丫(2) 变角不变长容器尺寸不许变,而湿法缠绕角根据实际经验略偏离时,纤维仍不至滑移9 t= I • tg a / n DX 360° +2[90 ° + Sin -1 (h tg a -r o)/R](3) 变径,不变长变径,a也相应变Sin a 0=r0/R9 t= l • tg a 0/ n DX 360° +2[90 ° + Sin -1 (h tg a 0-r °)/R]3、标准线展开在实际缠绕前进行模拟,高级的用计算机数字模拟。
1) 交叉点数,交带数交叉点定义:交叉点数:Xn=(M-1)n交带定义:交带数:Yn=M-1(2) 交叉点及交带分布规律a、 筒身被K等分b、 交带间距相等例题:§ 6-4、缠绕工艺缠绕工艺内容包含:1、 产品的使用、设计、技术质量要求,进行结构造型、缠绕线型和芯模设计2、 选择原材料3、 产品强度、原材料性能及缠绕线型进行缠绕层数计算4、 选定的原材料和工艺方法,为工艺流程制定工艺参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