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律长征有用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21KB
约5页
文档ID:538107081
七律长征有用_第1页
1/5

七律 长征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全诗大意,并学会背诵2、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3、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4、学习本诗高 度概括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过程与方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习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合作探究诗意 对全诗的把握,可突出“五”、“三”、“一”,即“五幅画面”、“三种修辞”、“一种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领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学习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教学重难点】1、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 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了解高度概括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知识准备:(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主席的相关资料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的录像2、自由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感情等,能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准备课 堂展示3、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解决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wei y「mun逶迤 岷山 pang bo tie suo磅 礴 铁 索(2)掌握词语: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腾细浪:像小波浪一样翻腾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4、明确体裁:诗歌,从体裁看,〜有 古诗、新诗 。

古诗又称格律诗,有 绝句 、律诗 之分从表达方式侧重点看,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本文属律诗、抒情诗5、依据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歌包含的情感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 年 12 月 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 民家庭1976 年 9 月 9 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6~1976),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 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主席(1954~1959)1943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1935 年 1 月,长征途中,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见遵义会议),确 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的统治随后又粉碎了张国焘的 右倾分裂主义,胜利完成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陕北会师, 开创了抗日救亡的新局面1935 年 12 月,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造成的危 机,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后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阐明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1935 年 10 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 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 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思考:1、这首诗向读者展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几幅威武雄壮豪迈的“征难图”?选择其中 一幅,借助对诗句中某些关键词语的理解,运用想象,准备在课堂上说说你欣赏的理由2、朗读时,结合你的理解,你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感情来朗诵这首诗?【展示交流】先小组后全班,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合作探究】一、朗读:1、关于体裁和朗读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 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所谓七言律诗即七言八句的格律诗,言即字,每 行七字,共八句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平仄相对,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 与鲜明的节奏2、初步渗透与本诗歌朗读相关的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 考虑3、学生自行练习有节奏有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合作,小组合作,读出韵律, 读出感情二、感知:1、你怎样理解“长征”这个题目?多长的路叫长征,你能说清楚吗?是谁领导的长征? 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有什么重要意义?2、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注上标记以便提问。

3、再读全诗,思考:(1)分别用5个动宾短语,概括红军长征的“征难”图,即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2)从中可见红军的什么精神?作者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 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和夸张手法来展示长征艰难4、演读背诵,互相评价提示:看谁节奏把握得准确,重音处理得恰当,谁朗读更有感情三、赏析:1、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从修辞、词语、情感等角度任选一,赏析首联夸张/远征难,总括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 长难”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了红军钢铁般的革命 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全文奠定了豪迈轻快、气度不凡的基调2)从内容、结构两方面思考这两句话与下文的关系 内容见(1)分析,总领全诗 3 )再次朗读首联,想想该用怎样的情感、节奏、重音等读这两句诗红军/ 不.怕./ 远征难, 万水/ 千山/只./等闲2、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把五岭的“逶迤”、“腾细浪”和乌蒙的“磅礴”、“走泥丸” 合在一起说,矛盾吗?为什么?对偶、比喻、夸张。

不矛盾写五岭“逶迤(”绵延不断)乌蒙的“磅礴”(巍峨高大) 是为了突出山岭的高大险峻写“腾”(奔腾)细浪“走”(疾弛)泯丸是为了突出红军敢 于藐视一切困难并敢于战胜它们的高大形象和精神2) 再读颔联,你体会到红军战士一种怎样的精神? 勇敢无畏的精神【课堂总结】【反馈与拓展】1、当堂吟诵全诗并默写2、 仿照文中相关语句,仿句: 把(腾细浪)比作“像细小的波浪一样翻腾”把(走泥丸)比作(像泥丸一样滚动)3、 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其饱含的深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第二课时知识回顾】1、 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或背诵全诗2、 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3、 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课前预习】1、选择颈联读一读,并展开想象,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了解两次战斗,用心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2、再读颔联、颈联,想象这两联与首联的关系【展示交流】【合作探究】1、朗读全诗,教师注意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几方面指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流 利地朗读全诗或背诵全诗2、赏析: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寒”怎样理解?这都是写人的感受前一句突出金沙江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两岸悬崖峭壁,地形险要, 后一句突出大渡河、泸定桥险恶的环境一个“暖”字,既写出了五月春暖的金沙江,风 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渡江脱险后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2)如果说颔联是千山的写照,那么颈联就是万水的说明,借助想象,用生动的语言 描述颈联中描绘的画面,并体会作者高度概括的诗歌艺术中所体现出的红军战士的精神风 貌金沙水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 空高悬的根根铁索,让人寒意顿生3)朗读、比较感悟: 再读这两联,体会颔联、颈联所蕴含的感情及写法上的特点 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更喜”二字有哪些含义?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红军对革命前途的美 好向往和自信2)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尾联为什么说成“三军过 后”,这是一种什么精神?长征必胜,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课堂总结】拓展反馈】1、改正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字填在横线上1)A 风尘扑扑 B 平易近人(2) A风烛残年B无边无际3) A 围追堵截 B 巍峨高大4) A 艰若卓绝 B 水流湍急C戒骄戒躁D只等闲 C来龙去脉D云涯暖 C翻山岳岭D腾细浪 C气势磅礴D尽开彦A.苦D.颜2、 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B.借代)A、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对偶)B、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比喻)C、 在我们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拟人)D、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3、 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 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B、《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首联和尾联必须对仗C、《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以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 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 的乐观主义精神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 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4、 诗不同于散文,作者把红军的革命气概及大无畏精神浓缩在四联八句的诗里,体会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寒”字有多样化的理解,诸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说法?或者谈谈你自己的见解 )A、 有人认为,一个“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 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B、 有人认为,“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C、 也有人认为,“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 象D、 还有人认为,“寒”字意味着在革命洪流面前顽敌的寒栗5、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里所说的困难仅仅指千山万水吗?除去这 些自然界中的困难,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6、结合诗的内容回答问题,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那就是长征精神,那么“长征 精神”是什么呢?如今我们已不再要走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了,但新的世纪,新的挑战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还要不要长征精神了?请结合实际谈谈看法7、拓展延伸a、读一首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0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阅读建议)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 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这首诗与《七律•长征》有许多相同之处如,体裁相同,都是七言律诗,结构也相同 试分析两首诗的内容、表现形式、所反映的思想有哪些异同之处b、唱一首歌:一首好诗往往就是一曲久唱不衰的歌。

喜欢唱歌的同学可以学唱歌曲《长 征》,进一步激发对红军的敬仰之情,提高审美情趣8、读写结合:《七律•长征》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画面,请 选择其中一幅,放飞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课后作业】A、 背诵并用规范正楷抄写这首诗B、 练习册、课堂练习C、 课后拓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