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货币供求及均衡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9KB
约12页
文档ID:490990311
第九章货币供求及均衡_第1页
1/12

第九章 货币供求及均衡[ 教学内容 ] :一、货币的需求二、货币的供给三、货币供求均衡四、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的基 本含义和影响因素, 掌握货币流通量中的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能够通 过相关理论解释货币均衡的原因; 了解货币的供求与社会总供给和总 需求之间的关系,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货币均衡、通货膨胀教学难点:货币均衡[ 教学方式 ] :课堂讲授、讨论、练习第一节 货币的需求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论1、理论时代背景 金本位制即金币充当一般等价物2、马克思的理论实际存在的货币(金币)量不等于流通中客观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货币需求量=一定时期待销售的商品数量X单位商品价格 /单位货币 流通速度纸币(代金券)本身不具有价值,作为金币的代表而执行货币的职能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中金币需求量 /流通中纸币总量 流通中的纸币 (代金券)必须限定在客观货币需求量的范围之内, 超过货币 就要贬值二、 凯恩斯货币需求论1、理论背景1929 至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2、 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人们为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预防动机:为了预防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为了获得资本价格上升可能带来的收益而持有货币的动机3、 货币需求函数M=M1+M2=L1(Y)+L2(r)4、 流动性偏好:指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偏好 即在相同条件下人们宁愿持有货币也不持有相 应的资产5、 流动性陷阱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 人们预期利率上升, 债券价格下跌, 人们就会贮存发 行的货币三、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论1、理论背景 政府宏观调控失灵,出现“滞胀”2、传统货币数量论理论价格的绝对水平由流通中货币数量决定费雪公式:MV=P■或 P = MV/ T3、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公式Md/ P= f (y , w; rm, rb , re, 1/P • dp/dt ; u) 弗里德曼的公式比凯恩斯的公式要复杂, 弗里德曼重视和强调恒久收入对货 币需求的重要影响四、中国货币需求变化的特点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和 完善,需求层次从主要由交易需求,逐步向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多层次发展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一、货币供给量的含义1 、货币供给量 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个人持有的现金和存款总量。

货币需求量是预测值,而货币供给量可以通过计算银行体系的整个债务量得 出2、存量与流量货币流量二货币存量x货币流动速度二、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1、 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意义流通中的货币可以划分为现金与货币存款 现金对市场冲击大, 存款对市场 冲击小做到:分别控制,综合研究,准确监测,及时调节2、 划分层次的原则货币的流动性程度(货币变为现款的能力) ; 与经济变化的关联度;数据易得,银行容易监控3、我国货币划分的三个层次MO流通中的现金(现金)M仁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现金+活期储蓄存 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存续存款+其他存款(现 金 +活期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三、银行与货币供给1 、只有银行能增加货币供给量 其他机构职能只是周转货币2、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作用 商业银行:通过存款贷款增加货币使用货币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原动力四、货币供给模式1 、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所掌握的具有多被创造货币功能的货币,又称高能货币B=R+CB:基础货币;R:存款保证金;C:银行系统外的现金2、乘数 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为乘数MS=B m 或 m=Ms/B 上下同除D商业银行存款m =(C+D)/(C+R) = >[(C/D)+1]/[(C/D)+(R/D)]m:为乘数C/D:现金提取率R/D:存款准备金五、 制约货币供给的基本要素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除了银行外,还包括许多其他因素:1 、企业和部门贷款需求如果经济发展不好, 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有效地贷出, 者商业银行的信用货 币创造能力受到影响。

2、企业、单位和居民持有现金的情况客户提现率( C/D )的增减变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也比较大 总之,流通中货币是由银行创造和供应的, 同时受社会再生产内在因素的制 约六、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供给涉及到对外金融交往时,货币供给会发生相应变化影响因素如下:1、外汇储备量的增减变化:外汇储备增加T央行收进外汇,兑换出本币T货币供给增加2、 人民币(本币)汇率;下调一货币供给增加;上调一货币供给减少3、 央行有关外汇增减的货币供给是基础货币△ Ms= △ F • Fe -mF :外汇储备;Fe:人民币(本币)汇率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一、 社会总供求与货币供求1、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 一定时期内生产出的可供商品总量, 包括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 之和社会总需求: 一定时期内社会货币购买力总和, 相应提出对商品和劳务的需 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相平衡时,经济才会稳定、有序地发展2、 社会总供给和货币需求 社会总计从商品数量、价格等方面影响货币需求量3、 社会总需求与货币供给① 消费性贷款,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② 生产性贷款,增加企业盈利,居民收入增加,增加社会总需求二、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依据货币需求量公式得出:货币供给量X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二待销售商品数量X单位商品价格 货币供给量超过货币需求量, 出现通货膨胀, 冲击市场和经济; 货币供需求 量超过或供给量,可供产品难以全部销售,影响生产的增长。

三、 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平衡开放条件下, 商品进口、 商品出口、 资本流入和流出都是调节社会总供求的 变量M - X=Km- KxM 和 X 分别表示商品进口和出口; Km 和 Kx 分别表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如: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国内商品不足,进口增加商品,外 汇逆差,需要引进外资,保持资本流入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内涵与度量1、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1)通货膨胀的定义货币供应太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货币的贬值、物 价上涨的过程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西方)注意:①非短期性价格总水平上升② 一般物价水平,非特定商品物价③ 物价上涨水平发达国家不超过 3%-5%(2)通货紧缩 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通货紧缩会引起经济增长放慢甚至连续负增长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1)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 纸币是国家利用强制力进入流通领域,多余的纸币不会自动退出流通领域中货币供给量应等于商品的价值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了,必然 导致另一种商品价格下跌, 如果价格上升,且持续上升,则必须需要追加货币 量才能保证这些商品能成交。

因此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量超经济增长率有关2)通货紧缩与货币供给通货紧缩情况下:物价持续、全面下跌,伴有货币供给不足的问题;货币供给总量减少,形成社会总需求不足; 货币总量供给没有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下降3)通货膨胀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3、通货膨胀的度量标志(1)物价指数通货膨胀大小一般反映在物价指数上通常使用的物价指数有: 消费物价指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等劳务费 用价格编制的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反映商业部门或批发商从生产厂家购买商品劳务所支付的价 格的变动程度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 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2)物价指数的选择三个指标哪个更合理?消费物价指数与批发物价指数商品选择有限制, 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出现, 指 标选择的商品会发生变化,落后现实生活国民生产平减指数,比较合理准确, 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较小有些国家三个指标都公布,让市场自己选择4、通货紧缩的衡量标志通货膨胀的三个指标也可以使用有学者认为:货币供给总量的下降可以衡量通货紧缩 有学者认为:经济增长率下降为标志。

二、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成因西方国家关于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凯恩斯认为社会未达到充分就业时 , 货币供给量增加 , 刺激社会总需求增加 , 促使商品供给量的增加 充分就业时货币增加不会促进生产的增加, 只会导致物 价总水平的上升 社会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社会需求增加, 与财政支出过度扩张和 信用膨胀密切相关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上世纪 60 年代后,有些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未达到充分就业,物价总水平持 续上涨有背于需求型通货膨胀理论成本推动型认为: 社会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成本提高引起物价总水平的 上涨生产成本的提高:工会力量,导致工资只能升不能降;垄断企业,维持垄 断利润,只会涨价,不会降价 3)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动型的关系 需求拉上型着重于从社会需求角度考虑; 成本推动型着重于社会攻击方面考 虑实际经济生活中两种通货膨胀相互交叉4)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 新兴的部门为 了吸引人才和资本,提高劳动力价格,成本上升,而衰落的部门,工资等具有刚 性,成本保持稳定,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的上涨5)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需求拉上型投资膨胀: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时, 投资由管制变为放开, 所有几乎所 有的部门都有投资饥渴症,需求增加,物资供不应求。

消费膨胀:工资无管制的增加,导致消费能力增加快 成本推动型:改革开放后,工资上涨较快,原材料价格上升较快导致产品生产成本上 升结构失调: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生产发展不平衡,生产发展快的部门,成本上升 快,落后的部门,成本下降快总体价格上升快2、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1)总体影响 促进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促退论:通货膨胀损害经济增长; 中性论: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好有坏2)通货膨胀对生产的影响 通货膨胀导致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导致生产过程紊乱; 生产性投资减少, 投机性投资多(3)通货膨胀对流通的影响通货膨胀发生后, 商品只是在流通中倒手, 不能成为推动生产的资本 个别 投机者会囤积居奇, 使本以紧张的商品供应更加紧张, 同时物价上升, 使潜在的 购买力提前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冲击市场供应4)通货膨胀对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工资也上涨,上涨幅度相互抵消但由于: 社会各成员工资上涨幅度不相等,有快有慢; 工资上涨落后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中,生产性部门收益率低,流通性部门收益率提高 从分配环节看初次分配:企业收入获得的资金有可能不能弥补工资、 原材料等上涨带来的 损失,使生产的连续性受到影响。

二次分配:财政分配,发生通货膨胀后,工资水平上升,二次分配中用于工 资等项目增加,导致其他项目的短少,从而影响国民生产发展的格局(5)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通货膨胀时, 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低于物价上涨水平, 居民实际消费能力下 降,对下一阶段的生产不利对高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的影响不同,而加剧社会矛盾。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