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杜萨之筏》泰奥多尔·籍里柯 法国 《梅杜萨之筏》从画面的构图、光线、色彩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都是无与伦比的 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早餐》威廉·克莱兹·海达这幅《早餐》是威廉·克莱兹·海达的最富个性的静物画杰作之一他画的静物,有一种精细的运色能力这里的银灰、绿色和棕黄的和谐结合,几乎找不到一丝色阶之间的界限,自然光似乎把这些色彩天生地融而为一了画上静物的体感与质感十分强烈,人们的视觉甚至会被愚弄,它们不象是物的幻影,而是可产生触感的物体本身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约翰内斯·维米尔 荷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黄金时代巨匠维米尔的代表作,是一幅小小的油画,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经干得开裂,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画,却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游人看客在画前欲走不能,是什么在震撼他们的心灵?就是画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中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维米尔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从而取得了相当强的三维效果。
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画中的少女侧着身,转头向我们凝望,双唇微微开启,仿佛要诉说什么她闪烁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万千思绪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朴实无华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领、蓝色的头巾和垂下的柠檬色头巾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维梅尔在画中使用平凡、单纯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调范围,然后用清漆取得层次和阴影的效果这幅画另一个瞩目之处,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珍珠在维梅尔的画中通常是贞洁的象征,有评论家认为这幅画很可能作于少女成婚前夕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尘,她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凝视着我们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融化在这脉脉的凝望中,物我两忘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梅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就在于她的神秘,无人知晓这个女子到底为何能散发出如此恬静的微笑,而画家又是在怎样的心情下画下了这样的作品《命运三女神》菲狄亚斯(Phidias 或 Pheidias)主持制作 现收地:伦敦大英博物馆《命运三女神》是描写希腊神话中阿特洛波斯、克罗托和拉切西斯的雕塑。
1687 年,帕提农神庙在战争中被毁坏,大量雕塑被焚毁或搬走,后来又遭到英国人的掠夺,使得其中许多珍贵的艺术品流落到了英国,《命运三女神》就是其中保存较好的著名作品之一 作为雅典卫城重建和雕刻的艺术总监,菲狄亚斯是否亲自动手创作这组浮雕,已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这是在他指导下完成的,三女神的塑造体现了菲狄亚斯的艺术风格雕刻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真实而细腻地刻画了透过女神衣褶隐现出来的丰满、柔美的肉体雕刻采用不同的曲线变化造型:坐立女神,松软的连衣裙由于肉体的起伏而形成横竖疏密的变化,丰满的酥胸和乳峰处上平下褶,束腰向下揉褶繁复,从整体看疏密变化有致;躺卧女神,袒胸露出圆浑柔软的肌肤,身体的动势显出优美的体形和波浪式的衣纹曲线疏密节奏的流动,既平稳又柔和用诗人海涅的话来说,希腊雕像上的衣纹是身体动势的多音反响 《维特鲁威人》达·芬奇 显示人体的对称美,并不是这幅画作的全部意图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在人体的轮廓线之外,躯干和四肢上还画有一些切线这些切线都画在人体的关键部位:躯干的切线分别在膝关节、生殖器根部、胸部(切线与两个乳头相交)和两个肩头之间在两手平伸的姿势中,分别在两手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也描着切线。
这些切线是人体结构的分割线,用以说明人体结构的某些规律性《蒙马特大街》 毕沙罗 法国 毕沙罗进入晚年的成熟期,排除了外界画法对他的干扰,表现出一个充满自信的印象派的元老画家的精湛技巧和恢宏气魄,后期主要描绘繁华的城市和街道建筑,多取俯视角度他晚年更多是从楼上居室俯视描绘街景这幅《蒙马特大街》具有代表性 《圣母升天》提香 意大利 690*360 教堂壁画这是一幅具有恢宏气势的巨大壁画,描绘了圣母升天的神圣瞬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画中,站于地面上的是仰天呼送圣母的人们,动态不一,但神情却是一致的虔诚,中间是一群被天使们簇引,身穿红衣的圣母,上方是有天使相随的上帝这是提香早期作品,构图庄严,描绘真实细腻《珍珠女郎》 柯罗 这是一幅色彩优美的肖像杰作,它描绘一个戴着用树叶编的“花环”的青年女子一片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子,观众把这个影子误认作珍珠这虽是一个错觉,却包含着对这幅画的真理性的判断 《1498 年的自画像 》丢勒丢勒很喜爱作自画像,这幅是他 27 岁时的作品画中的丢勒漂亮且受人爱慕的,自信又自负,俨然一个创造者和思想家他身着精致的服装,头戴一顶带条格的软硬帽,卷发披肩,十分时髦不长的浅色胡须,使他年轻的面孔显得庄重。
丢勒曾说:每一个德国人都想有自己的“式样”,都期望自成一家所以在丢勒的肖像画中,面部五官、尤其是眼睛和嘴的形体刻画,都具有十分强烈的个性特征 《包厢》 1874 年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 画家依据在剧院里得到的印象,创作了包厢中的盛装女性有趣的是,这是在室内完成的印象派绘画画家成功地表现了剧院中包厢里的气氛,虽然只画了两个人,但画家明显地突出了那个贵妇人的形象,化了妆的贵妇人与身后的绅士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