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五章 高层框架结构截面设计高层框架结构截面设计与构造要求与构造要求 5.1 一般规定5.2 截面设计5.2 框架梁构造要求5.3 框架柱构造要求5.4 钢筋的连接与锚固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考考虑虑到到地地震震作作用用的的随随机机性性,,框框架架结结构构应应设设计计成成双双向向梁梁柱柱抗抗侧侧力力体体系系,,并并通通过过节节点点连连接接,,形形成成空空间间受受力力体体系系主主体体结结构构中中的的节节点点除除个个别别部部位位外外,,不不应应采采用用铰铰接接根根据据以以前前对对框框架架结结构构震震害害的的研研究究经经验验,,抗抗震震设设计计的的框框架架结结构构不不宜宜采采用用单单跨跨框框架架,,单单跨跨框框架架超超静静定定次次数数较较少少,,安安全全储储备备不不够够,,在在地地震震时时容容易易形形成成机机构构,,不宜作为抗震设计的框架形式不宜作为抗震设计的框架形式 框框架架梁梁、、 柱柱中中心心线线宜宜重重合合 当当梁梁、、 柱柱中中心心线线不不能能重重合合时时,, 在在计计算算中中应应考考虑虑偏偏心心对对梁梁、、柱柱节节点点核核心心区区受受力力和和构构造造的的不不利利影影响响,, 同同时时应应考考虑虑梁梁荷荷载载对对柱柱子子的的偏偏心心影影响响。
为为承承托托隔隔墙墙,,又又要要尽尽量量减减少少梁梁轴轴线线与与柱柱轴轴线线的的偏偏心心距距,, 可可采采用用梁梁上上挑挑板板承承托托墙墙体的处理方法体的处理方法 梁梁、、柱柱中中心心线线之之间间的的偏偏心心距距,,9度度抗抗震震设设计计时时不不应应大大于于柱柱截截面面在在该该方方向向宽宽度度的的1/4;;非非抗抗震震设设计计和和6~~8度度抗抗震震设设计计时时不不宜宜大大于于柱柱截截面面在在该该方方向向宽宽度度的的1/4,,如如偏偏心心距距大大于于该该方方向向柱柱宽宽的的1/4时时,,可可采采取取增增设设梁梁的的水水平平加加腋腋((图图5.1))等等措措施施,,试试验验表表明明,,此法能明显改善梁柱节点承受反复荷载的性能此法能明显改善梁柱节点承受反复荷载的性能 bx/lx≤1/2bx/bb≤2/3 (5-1)bb+bx+x≥bc/2 图5-1 梁的水平加腋示意图 为为满满足足梁梁的的刚刚度度和和承承载载力力要要求求,, 节节省省材材料料和和有有利利的的建建筑筑空空间间,, 有有时时可可将将梁梁设设计计成成梁梁端端下下部部加加腋腋形形式式。
这这种种加加腋腋梁梁在在进进行行框框架架的的内内力力和和位位移移计计算算时时,, 可可采采用用等等效效线线刚刚度度代代替替变变截截面面加加腋腋梁梁的的实实际际线线刚刚度度 当当梁梁两两端端加加腋腋对对称称时时,, 其其等等效效线线刚刚度度为为加腋梁中间部分截面的线刚度乘以等效刚度系数加腋梁中间部分截面的线刚度乘以等效刚度系数 图5-2 梁端下部加腋形式 框框架架结结构构空空间间的的分分隔隔通通常常要要用用到到大大量量的的的的填填充充墙墙及及隔隔墙墙,,墙墙体体材材料料宜宜选选用用轻轻质质墙墙体体抗抗震震设设计计时时,,框框架架结结构构如如采采用用砌砌体体填填充充墙墙,,其其布布置置应应符符合合下下列列要要求求::1避避免免形形成成上上、、下下层层刚刚度度变变化过大;化过大;2避免形成短柱;避免形成短柱;3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减少因抗侧刚度偏心所造成的扭转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当采用砖及混凝土砌块时,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5;采用轻质砌块时,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5墙顶应与框架梁或楼板密切结合。
2.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左右设置2根直径6mm的拉筋,6度时拉筋宜沿墙全长贯通,7、8、9度时拉筋应沿墙全长贯通3.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结;墙长大于8m或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处(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4.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抗抗震震设设计计的的框框架架结结构构中中,,当当仅仅布布置置少少量量钢钢筋筋混混凝凝土土剪剪力力墙墙时时,,结结构构分分析析计计算算应应考考虑虑该该剪剪力力墙墙与与框框架架的的协协同同工工作作如如楼楼、、电电梯梯间间位位置置较较偏偏而而产产生生较较大大的的刚刚度度偏偏心心时时,,宜宜采采取取将将此此种种剪剪力力墙墙减减薄薄、、开开竖竖缝缝、、开开结结构构洞洞、、配配置置少少量量单单排排钢钢筋筋等等措措施施,,减减小小剪力墙的作用,并宜增加与剪力墙相连之柱子的配筋剪力墙的作用,并宜增加与剪力墙相连之柱子的配筋 框架结构按抗震设计时,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之混合形式。
框架结构中的楼、电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电梯机房、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现浇框架梁、柱、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时,不应低于C30;按二~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不应低于C20 现浇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40;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不宜大于C6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不宜大于C70 抗震设计时,框架结构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的布置应尽量减小其造成的结构平面不规则2.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结构应有足够的抗倒塌能力3.宜采取措施减小楼梯对主体结构的影响4.当钢筋混凝土楼梯与主体结构整体连接时,应考虑楼梯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并应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 新增有关楼梯间的要求v 本条为新增加内容根据震害调查的情况,框架结构中的楼梯及周边构件破坏严重本次修订增加了楼梯的抗震设计要求v 在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楼梯自身的刚度对结构地震作用和地震反应有着较大的影响若其位置布置不当会造成结构平面不规则,抗震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v抗震设计时,楼梯间为主要疏散通道,其结构应有足够的抗倒塌能力,楼梯应作为结构构件进行设计。
框架结构中楼梯构件的组合内力设计值应包括与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楼梯梁、柱的抗震等级可与所在的框架结构相同v震害调查中发现框架结构中的楼梯板破坏严重,被拉断的情况非常普遍设计中需注意加强构造措施并宜采用双层配筋v 不与框架柱(包括框 — 剪结构中的柱)相连的次梁,可按非抗震设计与梁相连的次梁不参与抗震,其构造可按非抗震要求设计,即梁端箍筋不需加密,仅需满足抗剪要求;其间距可按非抗震构件的要求;箍筋弯90º即可;纵筋锚固、搭接等可按非抗震要求如一端与梁、另一端与框架柱相连,则与框架柱相连的一端应满足框架梁的要求次梁的设计5.2 截面设计截面设计 在在构构件件中中形形成成塑塑性性铰铰后后,,会会导导致致塑塑性性内内力力重重分分布布,,使使得得结结构构内内力力与与按按弹弹性性理理论论计计算算结结果果有有较较大大差差别别另另一一方方面面,,为为了了施施工、尤其是钢筋布置的方便,也需要对内力进行调整工、尤其是钢筋布置的方便,也需要对内力进行调整竖向荷载下框架梁弯矩的塑性调幅竖向荷载下框架梁弯矩的塑性调幅 在在竖竖向向荷荷载载下下,,梁梁端端截截面面往往往往有有较较大大的的负负弯弯矩矩,,如如按按弯弯矩矩计计算算配配筋筋,,负负钢钢筋筋将将过过于于密密集集,,施施工工难难度度较较大大。
而而强强柱柱弱弱梁梁的的设设计计原原则则又又要要求求塑塑性性铰铰首首先先出出现现在在梁梁端端,,因因此此设设计计中中可可以以把把梁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降低负弯矩,以减少配筋面积端负弯矩进行调幅,降低负弯矩,以减少配筋面积 ①现浇框架,支座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8~0.9;②装配整体式框架,支座弯矩调幅系数可取0.7~0.8; 装配整体式框架中,矩调幅系数取得低的原因是,由于梁、柱在节点的装配过程中,钢筋焊接或混凝土浇注不密实等原因,节点可能会产生变形根据实测结果可知,节点变形会使梁端弯矩较计算结果减少约10%③框架梁端截面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截面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的 50%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弯矩进行调幅,再与水平荷载产生的框架梁弯矩进行组合2 2、梁设计剪力调整、梁设计剪力调整 为了保证框架梁塑性铰区的强剪弱弯,为了保证框架梁塑性铰区的强剪弱弯,《《建筑抗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规范》》规定,一~三级抗震时应调整设计剪力规定,一~三级抗震时应调整设计剪力 VGb——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梁在重力荷载代表值(9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度时高层建筑还应包括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作用下,按简支梁分析的梁端截面剪力设计值; ——分别为梁左右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分别为梁左右端截面反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一级框架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矩设计值,一级框架两端弯矩均为负弯矩时,绝对值较小的弯矩应取零;弯矩应取零;ηvb—— 梁端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梁端剪力增大系数,一级取1.3,二级取,二级取1.2,三级取,三级取1.1。
一级框架结构及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时尚应符合度时尚应符合 框架梁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当为一级框架及9度时的框架,需按实配钢筋计算正截面抗震受弯承载力 当楼板与梁整体现浇时,板内配筋对梁的抗弯承载力有相当影响,在计算梁端实际配筋面积时,应计入梁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楼板钢筋的要求梁的有效翼缘宽度取值本规程建议为梁两侧各6倍板厚3.3.框架柱内力调整框架柱内力调整(1)(1)强柱弱梁原则的实现强柱弱梁原则的实现强强柱柱弱弱梁梁要要求求节节点点处处柱柱端端截截面面所所承承受受的的弯弯矩矩之之和和应应不不小小于梁端所承受弯矩之和,即于梁端所承受弯矩之和,即 对二、三级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由02规程的1.2、1.1分别提高至1.5、1.3由于本规程的框架结构不含四级,故取消了四级的规定一级框架结构和9度时的框架应按实配钢筋进行强柱弱梁的调整,无需同时满足(6.2.1-2)式的要求v对二、三级框架,仅提高了柱端弯矩增大系数,未要求采用实配反算但当框架梁按最小配筋构造配筋时,为避免出现因梁的实际受弯承载力与弯矩设计值相差太多而无法实现“强柱弱梁”的情况宜采用实配反算的方法进行柱的受弯承载力设计,但实配系数ηc不得低于1.1。
v 纯框架结构(不包括其他类型中的框架)的底层柱下端底层柱下端,在强震作用下不能避免出现塑性铰为提高抗震安全度,推迟塑性铰的出现,将框架结构底层柱下端弯矩设计值增大系数ηc由02规程一、二、三级的1.5、1.25、1.15分别调整为1.7、1.5、1.3v一、二、三级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组合的一、二、三级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调整:为满足框架柱、框支柱“强剪弱弯”的要求,作了以下修订 (1)对纯框架结构,二、三级时柱端剪力增大系数由02规程的1.2、1.1分别提高至1.3、1.2 (2)对其他结构的框架,增加了四级框架柱的为1.1的要求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承受双向地震作用,扭转效应较大,应对其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增大10%本次增加四级框架柱也应符合上述要求框框架节点核芯区架节点核芯区 节点核芯区是保证框架承载力和实现“强节点弱杆件”的关键, 对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应进行抗震验算; 三、四级框架节点核芯区, 可不进行抗震验算, 但应符合相应的构造措施 强节点是指在节点区配置足够的箍筋、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实性。
节点的破坏试验表明,破坏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裂阶段当作用于节点核心混凝土的剪力达到极限承载力的60~70%时,核心区出现贯通斜裂缝,此时钢筋应力很小(不超过20MPa),剪力主要由混凝土承担第二阶段为破裂阶段随反复荷载逐渐加大,贯通裂缝加宽,剪力主要由箍筋承担,箍筋应力陆续达到屈服在混凝土挤碎前达到最大承载能力节点的设计即以第二阶段作为极限状态 影响框架节点区承载力和延性的因素主要有:(1) 梁板对节点区的约束作用(2) 轴压力对节点区混凝土抗剪强度和节点延性的影响(3) 剪压比和配箍率对节点区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4) 梁纵筋滑移对结构延性的影响9度和一级度和一级其它情况其它情况一、二级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一、二级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组合的剪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5.3 框架梁的框架梁的构造要求构造要求 一、框架梁的纵向钢筋配置要求一、框架梁的纵向钢筋配置要求 框框架架结结构构的的主主梁梁截截面面高高度度hbhb可可按按((1/101/10~~1/181/18))lblb确确定定,,lblb为为主主梁梁计计算算跨跨度度;;梁梁净净跨跨与与截截面面高高度度之之比比不不宜宜小小于于4 4。
梁梁的的截截面面宽宽度度不不宜宜小小于于200200mm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 4 当当梁梁高高较较小小或或采采用用扁扁梁梁时时,,除除验验算算其其承承载载力力和和受受剪剪截截面面要要求求外外,,尚尚应应满满足足刚刚度度和和裂裂缝缝的的有有关关要要求求在在计计算算梁梁的的挠挠度度时时,,可可扣扣除除梁梁的的合合理理起起拱拱值值,,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对现浇梁板结构,宜考虑梁受压翼缘的有利影响 抗抗震震设设计计时时,,为为提提高高梁梁端端塑塑性性铰铰区区截截面面的的塑塑性性转转动动能能力力,,梁梁端端箍箍筋筋应应加密v为使梁端塑性铰区截面有较大的塑性转动能力,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v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2和45ft/fy二者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表中规定的数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为增加受压区混凝土的延性,减小框架梁端塑性铰区范围内截面受压区高度,抗震设计时,梁端截面的底面与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框架梁不应小于 0.5,二、三级框架梁不应小于 0.3。
梁截面上部和下部至少应各配置两根纵向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支座处上部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对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三、四级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分别不宜大于与纵向钢筋相平行的柱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二、框架梁的箍筋配置要求无地震组合梁中箍筋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表5-5的规定,当 时,箍筋的配筋率尚不应小于 ,箍筋不同直径、肢数和间距的百分率值见表5-6; 表5-5 框架梁箍筋构造要求抗震等级梁端箍筋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最小面积配箍率一h/4,6d,100mmΦ10,d/40-035f/f二h/4,8d,100mmΦ8,d/40-030f/f三h/4,8d,150mmΦ8,d/40-025 f/f四h/4,8d,150mmΦ6,d/40-020 f/f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不应大于2.75%;当梁端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5%时,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的一半。
梁的纵向钢筋最大配筋率不再作为强制性条文,“不应大于2.5%”改为“不宜大于2.5%” )5.4 框架柱构造要求框架柱构造要求 柱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1.矩形截面柱的边长,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250mm,抗震设计时,四级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直径,非抗震和四级抗震设计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时不宜小于450mm2.柱剪跨比宜大于23.柱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3柱柱的的轴轴压压比比是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轴压比较小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柱将发生大偏心受压的弯曲型破坏,柱具有较好的位移延性;反之,柱将发生小偏心受压的压溃型破坏,柱几乎没有位移延性结构类型结构类型抗震等级抗震等级一一二二三三四四框架结构框架结构0.650.650.750.750.850.85——板柱板柱-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架- -核核心筒、筒中筒结构心筒、筒中筒结构0.750.750.850.850.90.90.950.95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0.60.60.70.7—— 框框架架结结构构受受到到的的水水平平荷荷载载可可能能来来自自正正反反两两个个方方向向,,故故柱柱的的纵纵向向钢钢筋筋宜宜采用对称配筋。
采用对称配筋 为为了了改改善善框框架架柱柱的的延延性性,,使使柱柱的的屈屈服服弯弯矩矩大大于于其其开开裂裂弯弯矩矩,,保保证证柱柱屈屈服服时时具具有有较较大大的的变变形形能能力力,,要要求求柱柱全全部部纵纵向向钢钢筋筋的的配配筋筋率率不不应应小小于于表表 中中的的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规定值,且柱截面每一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0.2%;;同时,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同时,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大于 5%、不应大于、不应大于 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 5%;;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框架中柱、边柱框架中柱、边柱1-00-80-70-6框架角柱、框支柱框架角柱、框支柱1.10.90.80.7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级钢筋时,应按表中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及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柱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规程是以500MPa级钢筋为基准的,采用335MPs级、400MPs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用; 柱内箍筋形式常用的有普通箍筋和复合箍筋两种; 抗震设计时,为提高柱潜在塑性铰区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柱在塑性铰区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
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底层柱的上端和其他各层柱的两端,应取矩形截面柱之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柱之直径)、柱净高之1/6和500mm三者之最大值范围;底层柱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范围;底层柱柱根以上1/3柱净高的范围;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和因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范围;一级及二级框架角柱和需要提高变形能力的柱的全高范围. 柱柱箍箍筋筋加加密密区区的的箍箍筋筋肢肢距距,,一一级级不不宜宜大大于于 200200mmmm,,二二、、三三级级不不宜宜大大于于 250250mmmm和和 20 20 倍倍箍箍筋筋直直径径的的较较大大值值,,四四级级不不宜宜大大于于 300300mmmm每每隔隔一一根根纵纵向向钢钢筋筋宜宜在在两两个个方方向向有有箍箍筋筋约约束束;;采采用用拉拉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筋组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封闭箍 柱柱箍箍筋筋加加密密区区的的箍箍筋筋间间距距和和直直径径::一一般般情情况况下下应应按按下下表表采采用;用; (1)当承受均布荷载时,在跨度中部1/3区段内,剪力较小,允许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0.4倍。
如大于以上范围,应通过承载力验算,合理配筋 (2)在梁两端接近支座处开洞不宜过大,且必须通过计算,加强配筋 (3)当梁跨中有集中荷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另行考虑框架梁上开洞的要求为新增内容 新增考虑施工的要求 柱箍筋的配筋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的工艺要求,在柱截面中心部位应留出浇筑混凝土所用导管的空间5.5 钢筋的连接与锚固钢筋的连接与锚固 非非抗抗震震设设计计时时,,框框架架梁梁、、柱柱的的纵纵向向钢钢筋筋在在框框架架节节点点区区的的锚锚固固和和搭搭接接,,应应符符合合下列要求(图下列要求(图5.6))(1)顶顶层层中中节节点点柱柱纵纵向向钢钢筋筋和和边边节节点点柱柱内内侧侧纵纵向向钢钢筋筋应应伸伸至至柱柱顶顶;;当当从从梁梁底底边边计计算算的的直直线线锚锚固固长长度度不不小小于于la时时,,可可不不必必水水平平弯弯折折,,否否则则应应向向柱柱内内或或梁梁、、板板内内水水平平弯弯折折,,当当充充分分利利用用柱柱纵纵向向钢钢筋筋的的抗抗拉拉强强度度时时,,其其锚锚固固段段弯弯折折前前的的竖竖向向投投影影长长度度不不应应小小于于0.5 la,,弯弯折折后后的的水水平平投投影影长长度度不不应应小小于于12倍倍的的柱柱纵纵向向钢钢筋筋直直径。
径2))顶顶层层端端节节点点处处,,在在梁梁宽宽范范围围以以内内的的柱柱外外侧侧纵纵向向钢钢筋筋可可与与梁梁上上部部纵纵向向钢钢筋筋搭搭接接,,搭搭接接长长度度不不应应小小于于1.5 la;;在在梁梁宽宽范范围围以以外外的的柱柱外外侧侧纵纵向向钢钢筋筋可可伸伸入入现现浇浇板板内内,,其其伸伸入入长长度度与与伸伸入入梁梁内内的的相相同同当当柱柱外外侧侧纵纵向向钢钢筋筋的的配配筋筋率率大大于于1.2%时时,,伸伸入入梁梁内内的的柱柱纵纵向向钢钢筋筋宜宜分分批批截截断断,,其其截截断断点点之之间间的的距距离离不不宜宜小小于于20倍的柱纵向钢筋直径倍的柱纵向钢筋直径 (3)梁上部纵向钢筋伸入端节点的锚固长度,直线锚固时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的长度不宜小于5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当柱截面尺寸不足时,梁上部纵向钢筋应伸至节点对边并向下弯折,锚固段弯折前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la,弯折后的竖直投影长度应取15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4)当计算中不利用梁下部纵向钢筋的强度时,其伸入节点内的锚固长度应取不小于12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当计算中充分利用梁下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梁下部纵向钢筋可采用直线方式或向上90°弯折方式锚固于节点内,直线锚固时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弯折锚固时,锚固段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0.4 la,竖直投影长度应取15倍的梁纵向钢筋直径。
另外,梁支座截面上部纵向受拉钢筋应向跨中延伸至(1/4~1/3)ln(ln为梁的净跨)处,并与跨中的架立筋(不少于2φ12)搭接,搭接长度可取150mm,如图5.6所示本章结束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