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族舞教程:佤族舞蹈介绍

碎****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63KB
约4页
文档ID:268158644
民族舞教程:佤族舞蹈介绍_第1页
1/4

民族舞教程:佤族舞蹈介绍系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龙语支的佤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孟连等地,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佤族先民是古代南方“濮”人的一支,自古与布朗族、德昂族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过去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佤族各有称谓,如镇康、永德一带称为“佤”;耿马、双江、沧源一带称“巴饶”、“布饶”;而西盟、孟连一带的佤族先民又自称“阿佤”、“勒佤”等直到解放以后才被统称为“佤族”西盟地区的佤族与傣族长期相处,因此在歌舞形态、乐器种类,以及房屋建筑式样等诸多方面都受到傣族影响 佤族崇拜多神,在人们崇拜的众多神灵之中,“木依吉”神和“阿依俄”神是具有不同神力的两尊大神制造宇宙万物的“木依吉”神,把握着世间一切的生杀大权佤族人民为了获得生活的安静和作物的丰产,在绝大多数的传统祭祀中,都以祭祀“木依吉”神为主,并用歌舞使其愉悦而祈求佑护另一位“阿依俄”神,是佤族的男子之祖和爱护各家的家神而受到人们的崇敬 佤族民间节日与祭祀活动相互融通,每逢年节、祭祀,人们身着盛装,杀猪剽牛,泡滤水酒、蒸糯米饭以示庆祝,喧闹非凡。

其中最为盛大的要算是每年农历十二月,即佤历“格瑞月”所进行的“拉木祭祀”该祭祀活动不但仪式盛大、场面宏大,而且由巫师“魔巴”率领下的佤族传统《木鼓舞》,贯穿于祭祀始终更重要的是,届时“木依吉”大神,将亲临盛会承受人们对他的崇拜和敬奉 “木鼓”是佤族人民祖辈相传的“神器”,被视为本民族繁衍之源头这在佤族传奇中曾记载:开天辟地之初,一场巨大的洪水几乎吞噬了陆地上的全部生命,是“木依吉”神将一只木槽挽救了阿佤人,才使佤族得到繁衍、壮大直留存到今日从今,远古时期的阿佤人便将“木槽”视为民族的母体,赐予着的崇拜 佤族为了获得本民族的繁衍、壮大,便将“木槽”制作成形似女阴形式,并能安放神灵“木依吉”灵魂的“木鼓”阿佤人认为:“木鼓”既是挽救过本族始祖的“木槽”,是强壮母体的化身,又是“木依吉”灵魂的居住地,而成为万物繁茂成长的通天神器因此,以舞蹈形式表现从“木鼓”的制作,到最终以敲击“木鼓”来沟通神灵,到达天赐福泽目的的《木鼓舞》,是祭祀活动中不行或缺的舞蹈为了使“木鼓”能够敲奏出奇妙悦耳的音色,人们在两米多长的鼓身中间,凿制了扁长状的音孔,并在内腔中呈三角形的实心局部,两边各凿一个音腔,装置上能产生回响的鼓舌和鼓牙。

而且放置在木鼓房中一大一小,互为母子关系的两只木鼓,在祭祀性的《木鼓舞》中,要为舞蹈进展伴奏这两面“母子木鼓”,所发出忽而消沉浑厚,忽而悦耳洪亮,不同音色的阵阵鼓声,如同母子间亲切、委婉的对话而令人浮想联翩 《木鼓舞》由四局部组成,舞蹈首先呈现了,由巫师“魔巴”带着全村强健剽悍的阿佤男子,以藤条捆绑已选择好的巨大树干后,在骑于树干 “魔巴”的一路领唱下,拉木人边踏歌为节,边迎合高呼地拉木前进直达村寨的歌舞这段古朴而粗暴的歌舞“拉木鼓”,气氛神圣庄重,舞步自然成韵,极具原始崇拜意味 其次段以舞蹈形式消失的“进木鼓房”,集中以模拟舞姿来表述人们挖凿、制作“木鼓”的劳动过程完毕于新“木鼓”诞生后,“魔巴”手持树枝,在大八字“蹲裆步”的行进中,引导“木鼓”进入“木鼓房”的庄重过程 第三段“敲木鼓”,是《木鼓舞》表演中最为热闹和精彩的高潮局部全段以娴熟的击鼓技巧和粗暴舞姿,集中呈现了表演者模拟佤族日常生活中的祭祀、巡逻、报警、作舞等情景为内容的多种舞蹈套路表演舞蹈开头由一至二人击鼓进展表演,鼓点的音色与节奏随舞蹈内容的变化而转变当舞蹈进入高潮时,另有三四名手持彩绘鼓槌的剽悍男子进入场地,边击鼓,边围鼓旋转、跳动,将“敲木鼓”的欢跃气氛推向极致。

人们在以此欢愉神灵,求得来年的五谷丰收、人畜两旺的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祭木鼓”是《木鼓舞》最终对“木依吉”大神进展崇拜的一段程式性礼仪舞蹈,舞蹈语汇简洁、质朴,富有深厚的原始仪式气氛 随着历史的进展,佤族人们的意识和观念也随之发生了飞跃的变化,新兴的科学文化取代了旧社会的封建迷信,但作为具有民族传统祭祀性的《木鼓舞》并没有消逝它以一种不失民族传统风范的崭新面貌,成为阿佤人认同并宠爱的自娱性舞蹈形式 每逢年节庆典,佤族男女老少都会穿戴一新,在“木鼓”的敲击下跳起《木鼓舞》来人们围围着“木鼓房”,携手成圈翩跹起舞他们以曲膝、弓腰表示对“木鼓”的仰慕人们不分男女老少按逆时针方向围圈缓慢转动,动作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第一拍右脚向右斜前方上一步,双手曲肘举至头斜上方,身体后仰;其次拍左脚跟踏一步,双手甩至身后斜下方,身躯前倾如此反复,动作规律而平稳舞蹈以敲打木鼓者的领唱与众人踏节而歌为伴奏歌词多以述说民族历史、祭祀和劳动生产、生活等方面为内容整个歌舞表现了佤族人民制作木鼓过程和木鼓落成时的喜悦心情咚咚的木鼓声和不时的高吭歌声、欢呼声,伴着布满激情的舞蹈,剧烈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纯朴的乡土情感和执着追求“求生存、图进展”的民族精神。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