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民俗学复习资料.doc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1.50KB
约19页
文档ID:559446261
民俗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1/19

民俗它是产生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袭特点的文化事项包括民间节日、礼仪、祭祀等民间活动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是指民间的一种精神状态或价值取向,相当于民风民俗是一种生存方式;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民俗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管子》:“古之欲正也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 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非物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大体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从范围上来看包括:1、口头传统;2、传统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民俗事项的分类(1) 口头民俗 1.叙事民俗学 即以散文叙事体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2.俗语民俗学 是以口头短语,或是一句话或几句话,或是一些描述性词汇的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

主要包括谚语、谜语、绕口令等 3.音韵民俗学 是以有节奏、有韵律或有音乐伴奏的语言形式流传的民俗事项包括民歌、民谣、口头史诗等2)风俗民俗 是以传播的风俗和习惯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民间信仰、节日庆典、人生礼仪、娱乐游戏等3)物质民俗 指以有形的可以看得到的物质形式传播的民俗事项主要包括民间建筑、民间饮食、民间服饰、民间工艺(如剪纸、年画、刺绣)等1、衣食住行民俗 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2、人生仪礼民俗 生育民俗、婚嫁民俗、敬老民俗、丧葬民俗3、信仰民俗 图腾禁忌、民间宗教、民间迷信、神灵崇拜4、岁时节令民俗 岁时民俗、节庆民俗5、社会家庭民俗 家庭民俗、家族民俗、两性民俗、社团民俗6、生产贸易民俗 农业民俗、畜牧民俗、工匠民俗、贸易民俗7、语言文学民俗 口头文学、语言民俗8、民间游乐民俗 民间游戏、民间竞技9、民间艺术 民间工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说唱、民间戏曲民俗的基本特征(实用P8-11)及其功能(实用P13-15)民俗的特征:1、集体性2、地域性3、变异性4、传承性5、规范性民俗的功能:1、凝聚功能2、历史功能3、教育功能4、实用功能5、娱乐功能居住民俗(概论 第四章第四节) 一、中国传统民居的四大类型1、干栏式建筑 是指先在地上立木桩,然后在木桩的半腰或顶上架设木板、搭建阁楼的一种建筑形式。

中国古代史书中又有干栏、干兰、高栏、阁栏和葛栏等名考古学和民族学中的所谓的水上居住或栅居,亦属此类建筑这种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均有流行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南以及东南亚,苏联西伯利亚和日本等地都有类似的建筑如傣族的竹楼、土家族的吊脚楼、海南黎族的船形屋2、地穴式建筑 是北方的一种原始建筑,指在地下挖洞,以洞为居的一种古老而独特地居住形式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当地人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居住形式——窑洞主要分布在陕北、豫西、晋中等地3、屋宇式建筑 门、墙、院是其组成,其中墙成为主体结构,代表着建筑水平的发展它的出现使地穴式建筑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文字的影响也较大,如家、室、宅、安、宗等形式多样,如北京四合院、闽西土楼、徽州民居、山西民居、开平碉楼等4、帐篷式建筑 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根据游牧文化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非常适合游牧生产需要的民居形式建筑材料以木、毛、兽皮为主逐水草而居,便于移动代表性的是蒙古包二、 影响居住民俗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往往决定着民居的基本式样和结构如四合院,北方院落大,南方则小。

从屋顶坡度来看,西北少雨,屋顶平;南方多雨,屋顶坡陡,且屋檐长建筑材料则呈现出就地取材的特点2、人文环境对民居建制的影响 主要是指人们生活方式对建筑的影响如蒙古包与游牧生活渔家的船屋等宗教信仰对建筑也有影响如伊斯兰教的建筑与佛教的建筑差别就很大三、 风水术:居住民俗中的信仰传承 风水术,又称相地术、堪舆术、相宅术等,俗称看风水相宅术又分相阴宅与相阳宅两种 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民在选择宅基地过程中,对住宅周边气候、地貌、地质、生态、景观等各种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估,以及对建筑营造过程中某些技术与禁忌的总体概括堪舆的主要程序有:觅龙、察砂、观水、点穴 觅龙指寻找背靠的主山 察砂是指观察主龙四周的小山 观水指观察水的流向与河流的形状 点穴指确定宅基的核心位置四、中西建筑的差异1、中国建筑讲究平面纵深结构西洋式建筑以体势雄豪宏壮争胜中国讲究庭院深深,空间序列上平面展开、相互关联、内在深化西洋建筑向上伸展,强调个体发展与外向的民族性格2、用材上,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造型轻盈飞扬;西洋建筑石和砖为主,重个体传承五、中国传统民居1、北京四合院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按其规模的大小,有最简单的一进院、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概论P276有示意图)2、闽西南土楼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1米,可达5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300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土楼,遍布全省大部分地区,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龙岩地区为众,其中位处西部的永定县和南部的南靖、平和、华安等县最为集中,是一种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御性能的民居建筑它源于古代中原生土版筑建筑工艺技术,宋元时期即已出现,明清时期趋于鼎盛,延续至今 土楼结构上以厚实的夯土墙承重,内部为木构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常见的类型有圆楼、方楼、五凤楼(府第式)、宫殿式楼等,楼内生产、生活、防卫设施齐全,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独特类型,为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华安的二宜楼,永定的承启楼、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南靖的和贵楼与田螺坑土楼群,平和的绳武楼,是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 服饰民俗(概论 第四章第三节)服饰民俗:服饰民俗是人类关于服饰方面的习俗惯制它既指服饰的所有构成要件,如衣服、鞋帽,发饰、首饰等物品,又指人们在有关穿着、佩戴和装饰等方面所形成的行为和文化习惯类 型内 容衣 着用不同质料如棉、麻、丝绸、毛纺、化纤、皮革制作的衣、袍、裤、裙、帽、袜、鞋等各种附加的装饰物头发的装饰物如夹、簪、钗、梳;耳部装饰物如耳环、耳坠;颈部的装饰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装饰物如胸针、腰佩;手臂装饰物如臂钏、手镯、戒指;脚部装饰物如脚铃等对人体自身的装饰物发式、画眉、描唇、染指甲、镶牙、染牙、束胸 、缠足、纹面、纹身等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各种佩刀、腰刀、弩弓;各种背兜、挎包手提袋、荷包、香囊袋;各种扇、伞以及背孩子的背带、背兜等影响服饰民俗的主要因素1、 自然环境的因素 2、人文环境的因素 3、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因素服饰的功能(概念P265、266)1、实用功能 2、标志功能 3、审美功能 4、教化功能清朝官服一品文官:仙鹤 二品文官:锦鸡 三品文官:孔雀一品武官:麒麟 二品文官:锦鸡 三品武官:虎古代皇帝的冕服中国古代服饰的构成主要可分为头衣、体衣、足衣、佩饰四部。

一)头衣 古代贵族的头衣有冕、弁、冠三种 平民头衣有:帻、幞头等文武官冠服 之 飞鱼服(蓝色 百褶下摆 圆帽) 蟒袍(红色 长褂下摆 乌纱帽)皇妃冠服 之 大衫(红色 对襟 凤冠霞帔)(二)体衣 衣上裳下衣的部件:领、襟、裾、袖、带衣的种类:深衣:衣、裳相连的长衣 袍:衣、裳不分衫:一种没有袖端的上衣 亵衣:内衣裘:翻毛皮衣襦:一种短袍揭:粗布或麻布织成的粗衣胫衣:即裤纨绔是有钱人家的服装犊鼻裈:古代的短裤商周服饰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商周贵族服饰窄袖织纹衣、蔽膝穿戴 织物颜色,以暖色为多,尤其以黄红为主,间有棕色和褐色 东周男子服饰 矩领窄袖长衣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春秋战国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长衫,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这种衣服叫「深衣」还有一种「单衣」,是没有里子的宽大衣服他们头上还戴「帻」;帻是用来包住头发的头巾,不让它们披散下来这个时期,游牧民族所穿的短衣、长裤、靴子,即胡服,也传进国内,这种帅气的服装穿着起来,行动的确是方便多了。

战国女服 窄袖曲裾秦汉服饰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襦﹝短衣﹞、裙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 汉代男服 曲裾深衣 女服 曲裾深衣 直裾女服魏晋南北朝服饰这一时期老庄、佛道思想成为时尚,“魏晋风度”也表现在当时的服饰文化中同时,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坦胸露臂,力求轻松、自然、随意的感觉;女子服饰则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表现出优雅和飘逸的风格 隋唐服饰 高腰襦裙隋唐时,一般人是穿白色圆领的长衫,低下阶层穿的是用麻、毛织成的「粗褐」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 宋元服饰 褙子 元代襦裙半臂 元代辫线袄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