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数理化生常用公式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7MB
约33页
文档ID:479499872
高中数理化生常用公式_第1页
1/33

高中数理化生常用公式高中数学常用公式一.代数1.集合,函数基本型:同底型:换元型:或2.数列(1)等差数列(2)等比数列(3)求和公式3.不等式4.复数5.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二.三角函数1.同角关系2.诱导公式3.和差公式4.倍角公式5.半角公式6.万能公式7.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8.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三.向量运算1.向量的加法2.向量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以下公式为实数,为向量线段的定比分点:设,的坐标分别为,,,则有: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数量积(内积):向量b在a方向的投影为设a、b都是非零向量,e是与b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是a与e的夹角,则(1)(2)(3)当a与b同向时,;当a与b反向时,;(4)(5)数量积运算律:(a,b,c为向量,为实数)(交换律)四.解析几何1.直线方程2.两点距离、定比分点3.两直线关系或且与重合或且与相交或或到的角到的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4.圆锥曲线(1)圆圆心为,半径为R(2)椭圆焦点离心率准线方程焦半径(3)双曲线:(4)抛物线抛物线焦点准线方程五.立体几何1.空间两直线平行判定(1)(2)(3)(4)2.空间两直线垂直判定(1)(2)3.直线与平面平行(1)判定(2)性质4.直线与平面垂直(1)判定(2)性质5.平面与平面平行(1)判定(2)性质6.平面与平面垂直(1)判定<2>二面角的平面角(2)性质7.几何体的侧面积8.几何体的体积六.概率与统计1.概率性质(1);(2)2.二次分布3.期望若,则4.方差5.正态分布式中的实数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正态分布常记作标准正态分布,当时,七.极限任何一个常数数列的极限都是这个常数本身即(c是常数)极限四则运算如果,那么如果,那么八.导数(c为常数)复合函数的导数九.微分和积分1.微分:(其中)2.不定积分:(c为常数)3.定积分:(k为常数)(其中)设在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是函数在区间上的任一原函数,即,则高中物理常用公式一.力学1.1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密度压强液体压强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正交分解法:力矩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或共面力的平衡1.2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抛体运动平抛运动轨迹:斜向上抛运动轨迹: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他常用规律、公式(1)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2)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3),从开始运动起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等于从1开始的奇数比,即(4),从开始运动起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3动力学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或向心力牛顿第三定律1.4冲量与动量、功和能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功功率平均功率:即时功率:机械效率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1.5振动和波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简谐振动振动周期单摆:弹簧振子:波速、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式波的叠加规律(1)如果同相①若满足:,则P点的振动加强。

②若满足:,则P点的振动减弱(2)如果反相,P点振动的加强与减弱情况与(1)所述正好相反二.热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物体热膨胀线膨胀:体膨胀:热力学温度热量(熔化)(汽化)(燃烧)玻意耳定律或查理定律或盖·吕萨克定律或伯努利方程常量常量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m一定)(克拉珀龙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三.电磁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库仑定律真空中:介质中:电场强度定义式:点电荷:匀强电场:电场力电场力的功电势差点电荷电势电势能电容定义式: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串联电容并联电容电流电阻定律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电动势欧姆定律部分电路:全电路:闭合电路的常用规律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普遍式:纯电阻电路中:磁感应强度磁通量安培力或洛伦兹力电磁力矩(平面S平行磁感线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普适公式:导体切割:(B、L、v三者相互垂直)自感电动势感抗容抗交变电动势、电流最大值:瞬时值:正弦或余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理想变压器振荡电路周期频率周期:频率:电磁波波长四.光学、原子物理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物质的折射率折射定律临界角透镜成像公式像放大率光的波长光子能量光电效应方程能级跃迁质能关系元素衰变五.近代物理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时间的相对性(时钟变慢)长度的相对性(长度缩短)质量相对性(质量变大)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高中化学常用公式一.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3.气体物质的量(mol)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二.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1.基本公式(1).溶液密度(g/mL)(2).溶质的质量分数(3).物质的量浓度(mol/L)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1)溶质的质量分数(2).物质的量浓度3.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各种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1).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即溶质的质量不变)(2).浓溶液的体积×浓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稀溶液的体积×稀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即c(浓)·V(浓)=c(稀)·V(稀)]4.任何一种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即整个溶液呈电中性)三.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溶质为不含结晶水的固体)1.基本公式:(1).(2).2.相同温度下,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的关系:3.温度不变,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4.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的质量m的计算:四.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混):(混)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的混合气体3.已知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另一气体A的密度之比D(通常称作相对密度):则五.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1).某物质X的化学反应速率:(2).对于下列反应:有或六.化学平衡计算公式对于可逆反应: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起始量(mol)abcd变化量(mol)x(耗)(耗)(增)(增)平衡量(mol)3.反应达平衡时,反应物A(或B)的平衡转化率(%)说明:计算式中反应物各个量的单位可以是mol/L、mol,对于气体来说还可以是L或mL,但必须注意保持分子、分母中单位的一致性4.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三个重要推论1).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2).恒温、恒压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与其总物质的量成正比3).恒温、恒容时:,即任何时刻反应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其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5.混合气体的密度6.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其中M(A)、M(B)……分别是气体A、B……的相对分子质量;a%、b%……分别是气体A、B……的体积(或摩尔)分数2).七.溶液的pH值计算公式1.若,则若,则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与总是相等的,即:3.常温(25℃)时:4.n元强酸溶液中;n元强碱溶液中八.有关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计算公式1.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2)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九.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2)商余法:商为C原子数,余数为H原子数注意:一个C原子的质量=12个H原子的质量十.依含氧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求算其分子式的方法,所得的商为x,余数为y注意:1个原子团的式量=1个O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6高中生物公式大全一.生物代谢的相关计算主要是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关反应式的计算:1.根据反应式中原料与产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这类题目的难度不大。

2.有关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的计算:一般以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和放出CO2的量或放出和吸收O2的量)来表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