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思维与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为了解我校学生思维与学习现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学习培养的研究”这一教育科研课题提供依据2003年2月,我们对本校学生思维与学习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这次调查力求比较全面的了解,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习惯;(二)学习方法;(三)思维能力;(四)影响学习与思维的因素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对象选了本校初一、初二年级的全部学生每个年级有6个教学班,共有12个教学班的学生参加发出问卷755份,回收问卷755份,均有效 本调查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创新思维与创新学习调查问卷》,共30道题,每题有4个选项,要求学生在每题的若干选项中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回答为了使学生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不存在顾虑,能够提供可靠信息,本调查问卷只填班级、性别,而不填姓名,并且在学校当堂完成答卷收缴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习惯方面 1、关于中学生学习观的调查49.5%的学生感到学习兴趣不高;20.3%的学生感到学习乏味、单调又无可奈何;8.8%的学生感到头疼、厌烦而只有12.4%的学生对学习颇有兴趣。
这种学习现状令人担忧从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烦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有35.4%的学生觉得家长期望太高、压力太大家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学生失去自我2)有27.7%的学生是因心理脆弱与学习方法不当所引起的烦恼繁重的学习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失衡,甚至形成心理障碍;学习方法呆板单一,思维迟钝,学习效果差3)有25.8%的学生是因学校学业负担重引起的烦恼科目繁多,考试频繁,分数第一,学生往往是精疲力尽,学习生活缺少生气4)12.5%的学生是因得不到老师的尊重、关心引起的烦恼现在学校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种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观念与行为要有所转变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就应该先从尊重学生做起 2、关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将来找个好工作,使家庭和个人生活幸福的占61.5%;为得到老师和父母赞赏的占35.8%;为考好分数,能升学的占23.1%;而选“修身强国富民”的才占11%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使之把学习和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要求 3、关于制定学习计划49.1%的学生有时定,有时未定;25.6%的学生在老师要求时才定;17.9%的学生没有计划;仅有8.7%的学生经常定,且认真执行。
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如何开展学习心中无数,对制定好学习计划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 4、关于爱好兴趣64.8%的学生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12.3%的学生只对课外活动感兴趣,对学校设定科目不感兴趣;4%的学生对任何学科都无兴趣;只有18.3%的学生对各门学科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显示,具有初步创新能力的学生比率较低,参加过校性以上学科或小发明竞赛的学生只占三成多,有62.1%的学生从没参加任何竞赛这当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5、关于意志力在对待要做的事情上,26.6%的学生表现出必胜的信念;53.4%的学生说顺其自然;17.2%的学生说寻求帮助,依赖他人;还有2.8%的学生说遇到困难就放弃从总体来看,学生的意志品质不是很好 6、关于听讲注意力上课时能对外来的干扰或刺激保持镇静的态度,注意力高度集中、稳定、持久的有12.8%;而在纪律约束或外界压力因素下,注意力虽然能集中,但不稳定,有思想开小差现象的学生占了53.2%;尚有34%的学生好动、走神或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注意这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很重要,它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学习方法方面 1、关于课前预习39.1%的学生有预习习惯,但不坚持;45.6%的学生很少预习;7.9%的学生从不预习;而只有7.4%的学生能长期坚持预习从调查可看出,大多数学生还不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存在有布置就做,没要求就不理的思想这方面需要教师进一步给予有效的指导 2、关于记忆40.9%的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能随时总结、寻找记忆方法;13%的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记忆方法,而且能够灵活应用而有46.1%的学生记忆力差,多停留在经验记忆、机械记忆上,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现在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是记忆负担过重,而思维负担远没有达到限度如果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反而限制了大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加强创新思维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记忆负担过重问题 3、关于课堂讨论、发言积极参加讨论,是发展与培养思维的重要方法积极参加讨论,可以从别人的思维中吸取营养,变成自己的创新思维,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集思广益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有时参与讨论,但浅尝辄止的学生占了26.2%;高达43.4%的学生只在老师要求时才参与讨论,在老师抽到时才发言;还有14.9%的学生从不参与讨论,不习惯发言;只有15.5%的学生经常与别人展开讨论,有针对性发表自己的见解。
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跃,教师的教学问题设计还不能引起学生广泛的讨论因此,结合年龄特点,经常性组织校性、班级的演讲、辩论比赛和主题活动十分必要 (三)思维能力方面 1、关于思维方法对于创新思维的“发散思考法”、“收敛思考法”等,表示“听说而已”或“完全不知道”的学生占了34.4%;想掌握一些思维方法,但教材上没有,渴望得到老师的指导占到57.4%;而只有8.2%的学生不仅知道,而且能在学习上应用学生获得思维和学习方法的途径主要有:(1)老师课堂渗透(37.7%);(2)阅读有关书籍(30.1%);(3)主动向人请教(20.4%);(4)班级经验交流(11.8%)学而不思则罔”,学习和思维息息相关,良好的思维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求新、求异、综合、发散等思维方法 2、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敢不敢给老师提问题上,有20%的学生敢于提出;50.1%的学生有时敢,有时不敢;23.9%的学生不敢问,7%的学生无问题可提在对发问的看法上,42.8%的学生认为对搞好学习十分重要;41.9%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15.3%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
可以说,85%的学生对其重要性给予肯定那为什么在认识上和习惯上存在着偏差呢?在问到怕提问的原因时,他们认为:怕老师说这样的问题都不会(38.9%);怕老师不理或讥讽(33.3%);怕老师说你去问XXX同学(15.4%);怕同学笑话“脑袋笨”( 22.3%)归根到底,是学生缺乏自信,怕这怕那自信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信谈不上创新,而通过创新更能激发自信因此,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态度要和蔼,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 3、本次调查显示,有 23.5%的学生“对于老师或课本上的说法”表示原封不动地接受,只有33%的学生时常表示怀疑;30.5%的学生“做错了事情后,长久懊悔”;“当某位同学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36.6%的学生选择“沉默”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54%的学生“与别人发生意见分歧时怀疑自己的观点”(从众心理)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敢想象,不敢创新,思维能力也就得不到发展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被认为是创新思维的4 种主要障碍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在创新思维中存有4种障碍的状况没得到根本性的转变 4、关于老师上课精讲的时间12.5%的学生说上课全讲,48.9%的学生说30分钟以上;31.5%的学生说一半时间左右。
从中可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差,依赖性强教师“满堂灌”之所以不好,就是由于讲述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只要死记硬背,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这样,学生一味依靠别人,“吃现成饭”,只会使思维停滞不前 (四)影响学习与思维的因素 1、关于学习成功的因素,学生归因的顺序是:学会学习,善于学习(66.5%);能吃苦(19.1%);老师教得好(8.2%);家长的支持(6.2%)可见,学生们认同“勤奋+方法”的成功公式,而且认为方法更重要 2、父母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较高除关心考试结果外,还经常鼓励、提醒的占52.6%;能给予较细致、具体的指导的占16.8%;只问问作业和考分的占23.6%;仅有7%的家长不过问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条主渠道只有两头抓,双管齐下,才能取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所以,即使孩子进了学校,父母也不可放松对他的管教,而应当适时关心 3、关于学习要取得成功,最需要怎样的家庭环境的调查学生选择顺序是:宽厚的父母,宽松的家庭氛围(78.5%);学富五车的父亲,才高八斗的母亲(12.2%);日进斗金的父亲,腰缠万贯的母亲(4.7%);出入官场的父亲,女强人似的母亲(4.6%)由此可见,一个合格的家长很关键的一条是要有宽厚的胸怀和心态,做到尊重孩子,给孩子的成长能提供一个健康、和谐、愉快、宽松、自由的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鼓励孩子的创新思维在本次调查设定的孩子“拆装闹钟”的具体情景中,除29.9%的家长会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赏外,高达51.4%的家长会对孩子训斥或警告从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从而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对于考试的看法62%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过多的考试,束缚了思维,使学生陷入了“应试模式”;还有11.1%的学生认为学习中的许多知识只为应付考试,在实际生活根本用不着或已过时的确,应试教育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改变对于学生的传统评价方法了衡量的标准中应包括他们的思想方法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只是会考试和答卷子 5、当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时,24.8%的学生认为 老师最有可能的反应是训斥、不予理睬或敷衍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在学生面前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思考,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没有压力,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有创意的想法,甚至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统统倒出来 。
6、对于班级成绩“排行榜”的看法22.3%的学生认为它只能激励较少数同学的积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被挫伤了;20.8%的学生认为它把学生分成等级,影响同学间的关系,人人都成了竞争对手;还有18.7%的学生认为它会使学生自暴自弃因为讨厌就不学习,不学习成绩就不好;因为成绩不好,就破罐子破摔;因为破罐子破摔,成绩就越来越不好这可说是典型的恶性循环而且,长期下去,它还会阻抑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建议与对策 1、根据对我校学生思维与学习情况调查的现状看,学生学习习惯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应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开设创新学习指导课(采用总课题组编撰的《创新学习》实验用书),指导学生创新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十分重要创新始于“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寻得正确的解答,而在于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通过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师要以很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
在实验过程中,要尝试构建各学科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一套创新学习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