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word论文】秦观迁谪词的湖湘文化意蕴【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2页
文档ID:8060174
【最新word论文】秦观迁谪词的湖湘文化意蕴【文化研究专业论文】_第1页
1/2

1秦观迁谪词的湖湘文化意蕴秦观于绍圣二年贬处州,绍圣三年迁郴州,跋涉潇湘,创作了 20 多首迁谪词,词中体现出浓厚的湖湘文化意蕴,表现了崇尚屈、贾、祖述湘妃,借此抒发胸中愤怨之真情,如他的《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挠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静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词作于自处州贬郴州,途经潇湘舟中词人伫立船头,江水北去,由千里江景自然想起了昔日的旧事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用钱起之成句,透露出作者于孤独落寂之中的高洁品性!这正是秦观迁谪词深刻意蕴之所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落竹·郴州旅舍》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虚丽樵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阮郎归》 )二首词均作于郴州贬所 《踏莎行》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极力描写了作者无故遭贬,远离故乡亲人的寂寞孤独之情,抒写了悲苦绝望的迁谪之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为谁流下潇湘去”!对郴江的诘难,正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反躬自问。

《阮郎归》作于词人贬斥郴州次年,时近除夕,孑然一身,于是写下了这首催人泪下的词作词的上阕写除夕长夜难眠之苦闷,表现作者枯寂的心灵感受;下阕写远离故乡、音信杳无、角声盈耳、梦亦难成之景,极力抒写了流徙异地的痛楚之情明人沈际飞评此词曰:“伤心”实在是中的之语;而“伤心”之情,又集中在衡阳雁回故实的描写之中,清人冯煦说:“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之人也其淡语缘有味,浅语缘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淮海之词,情调凄婉,除相思之作以外,迁谪词为甚,而迁谪词中的凄婉风格,又与湖湘的种种历史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湖湘古为楚地,历代诗词中,以楚天暮云、杜鹃红叶等典型景物来抒写离愁别恨,悲怆哀怨者比比皆是秦观贬斥郴州,湖湘大地独特的景物环境对他内心的触动很大,很自然的会把这些审美意象运之于词中,2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二句,王国维极力称道为一种“有我之境” 他说:“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则变为凄厉矣 ”所谓凄厉应是凄清痛苦之至也而词人正是用杜鹃斜阳这样典型的景物来抒发其凄厉之情的下面我们举出他五首《如梦令》为例:门外鸦啼杨柳春色著人如酒,睡起熨沉香,玉腕不胜金斗。

消瘦,消瘦还是褪花时候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幽梦匆匆破后,妆粉乱痕沾袖遥想酒醒来,无奈玉销花瘦回首,回首绕岸夕阳疏柳楼外残阳红满,春入柳条将半桃李不禁风,回首落英无限肠断,肠断人共楚天俱远池上春馆何外,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这五首词,应该都是写于贬谪湖湘之地的,前四首是写于去郴州途中,后一首写于郴州旅舍词人无端再遭贬斥之后,再也不像第一次贬于处州的心情,那时,他感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是悲伤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而现在呢,理想破灭,由希望到失望以至绝望,他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生命没有了保障,所以才有这样凄厉的句子作者为了表现这种感情,所凭借的意象则是沉沉静夜,寂寂驿亭,晓风寒霜,夕阳疏柳,落花飞絮,寒灯风雨这既是具有湖湘典型的地域特征的景物,又是最能表现孤寂悲伤情感的审美意象从词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身受不白之冤的词人,伫立船头,潇湘北去,逆水而上,举步维艰,两岸一片荒寂,难见人影白天两岸疏柳株株,迎面寒风阵阵;夜晚一钩残月,满天寒星,宿则凄风苦雨,人静鼠喧;行则落红飞絮,春已将尽目睹此景,词人思身世之坎坷、仕途之险恶,瞻念前景,不寒而栗,真是个“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满庭芳》 ) “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 )要之,秦观迁谪词作,无一不蕴含楚地文化背景、民情风物、地域特征等内涵,正因有了这种深厚的湖湘文化意蕴,他的迁谪词才能如此凄厉幽婉,感泣百代,历千年而盛传不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