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调整亮度和色彩Capture NX 的调整工具很多,但最常用只有几个从本章开始,为了充分体现 Capture NX 的优势,我们在独立的“编辑步骤”中进行调整在 Capture NX 中,有五个方法来调整色调和对比在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里有四个(其中“级别和曲线”是最常用的),还有一个是菜单里面的“调整”—>“色彩”—>“LCH”LCH 很强,可以一步调整对比和色彩根据个人习惯,建议先用 D-Lighting 恢复暗部细节,再用“级别和曲线”设置黑点和白点,最后调整色彩也有的人习惯只用“LCH”一步搞定,也不错1、D-Lighting 恢复暗部细节本节例图为“highlights1.nef”打开图,将“曝光补偿”设置为-1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D-Lighting”小对话框弹出选择“较好质量”将“暗部调整”设置为 25暗部就亮起来了2、级别和曲线本节例图为“Badlands-landscape.nef”我们要做的是设定黑点和白点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阶”—>“级别和曲线”小对话框出现,直方图显示两边都没到头分别移动左端的黑点和右端白点抵在阴影的两端就可以了。
也可以用“双阈值”来辅助勾选右下角的“双阈值”,全图变灰挪动黑点直到图中开始出现黑斑,挪动白点直到图中开始出现白斑如果不想手动挪黑点和白点,也可以自动完成小对话框内右边有一竖溜的图标,第二个就是“自动对比度”别急着点!按住“Ctrl”再点,这样只调整“本通道”,即综合色阶,不会影响到三个色彩通道自动调整所用的参数是可设置的在总菜单“编辑”—>“首选项”—>“级别和网格”里建议把“黑色自动对比剪切”设置为 0.05%,“白色自动对比剪切”设置为 0.01%别的先别碰点“确定”然后再在“级别和曲线”小对话框中按住“Ctrl”并点“自动对比度”如果对调整不满意,小对话框里右边图标的倒数第二个是“重设所有通道”进阶:用曲线调整对比这和 PS 里面一样,向上变亮、向下变暗,可以自己体会一下,弄乱了就点“重设所有通道”3、色彩调整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彩”—>“饱和度/暖色”两根横条,分别左右挪动试试看,直到满意一般来说,我们只用第一根横条“饱和度”因为第二根“暖色”,如果我们在前面“相机调整”里面把白平衡设置好了的话,这里就没啥可调的了放在这儿是为了有时候调整 jpg 图片用的4、大集成:LCHLCH 的意思是“亮度、色度、色相”。
不仅可一步到位,而且功能更强要是用这个工具的话,可以在做完“基本调整”之后就用选择菜单里面的“调整”—>“色彩”—>“LCH”弹出对话框1)首先显示的是“主亮度”这里的调整和“级别和曲线”里面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在这里点“自动对比度”时不用按住“Ctrl”,这里的调整不会影响到色彩2)然后在下拉菜单里选择“颜色亮度”出现一个色谱想把哪个颜色的亮度调高,就按住这个颜色往上拉如果想使蓝天显得暗一点,就把蓝色往下拉然后调整下方的黑三角,可以改变这个调整影响的色谱宽度3)然后在下拉菜单里选择“色度”,调整不同颜色的饱和度调整的方法和“颜色亮度”一样唯一的不同是,在这里你可以把整条线上下移动来调整整体饱和度4)一般来说不必调整色相如果需要的话,在下拉菜单里选择“色相”这里同样可以上下移动整条线或单个点底下还可以调色带的倾斜角度比如 60 度适于微调,180 度适合大范围调六、局部调整亮度和色彩一般来说,经过上面的调整,图片已经不错了如果还要局部调整,有两种方法:一个是“选择工具”,另一个是“控制点”1、“选择工具”在前面做全局调整时,你会看到在每一个“编辑步骤”上都标着“所有选定的”如果用了“选择工具”,这里就会标上“部分选定”。
另外,在总菜单里选择“查看”—>“显示选区”,可以看到只有选中的区域显示顶上的一排工具栏中,F6 那组就是选取工具,包括画笔、套索、渐变、填充每个都有“+”和“-”两个选择,注意不要选错双击图标则可以设置工具的选项选择区域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编辑步骤,默认为“彩色化”,选好之后可改为你需要的编辑项目举例一:渐变工具1)打开图片 lake-rocks.nef2)选择“渐变+”3)从画面中间开始,向上拉一条四分之一长的线线的长度决定了“过渡区域”4)如果弹出“彩色化”对话框,点“确定”然后在右边的编辑步骤“彩色化”中,将“彩色化”改为“级别和曲线”5)调整级别,以便得到较亮的前景举例二、画笔工具1)打开图片 wagon.nef2)点击“画笔+”,弹出“彩色化”对话框,同时添加了一个“彩色化”编辑步骤,上面标着“无选择”3)双击画笔图标,将画笔大小设为 100,硬度设为 15%4)用画笔将图中车门涂成一团橙黄色这时右边的编辑步骤里显示为“部分选择”5)选择主菜单里的“查看”—>“显示选区”,这时全图一片红,只有门是白的,也就表示这快是我们选中的,编辑步骤暂时是默认的“彩色化”6)如果要缩小选择的区域,点“画笔-”,然后在选中的区域上可以当橡皮用举例三、用套索工具圈定选择工具的作用范围注意:套索工具不会创建一个选区!它是画一个边界,限定其它三个工具只能在边界内起作用。
所以套索必须与另一个选择工具一起使用1)把以前编辑步骤删除2)点“套索+”,在图上画个圈,这时产生了一个“无选择”的编辑步骤3)这时可用其它工具来选择比如点“填充+”4)如要去掉套索,双击图片上套索外的任意位置5)“套索-”是“反选”的意思,就是套住圈外的所有部分6)用“套索+”再画个圈,试试看“画笔+”、“渐变+”,只在圈内有效吧!如果要将同样的选择应用于多个步骤,可以充分利用 Capture NX 强大的剪贴功能:1)展开设置好了选择区域的编辑步骤,点击“批处理”里的“复制设置”折叠起这个编辑步骤2)点“批处理”里的“粘贴设置”,复制了一个编辑步骤选中的部分还在3)将步骤的调整项目改为你需要的项目2、控制点Capture NX 最得意的地方,就是控制点——U Point,也就是“智能选择”1)打开图片 badlands-landscape.nef2)上方图标栏 F5 里,有“颜色控制点”图标3)在图片里的蓝天点一下,就创造了一个控制点,同时加了一个编辑步骤,一个对话框也弹出来了4)控制点上有四条横线,第一条是“大小”,即控制点的势力范围;下面三条,“B”是亮度,“C”是对比度,“S”是饱和度。
尝试一下吧5)要是想看这个控制点究竟管了哪些地方,点一下对话框里的“高级”,再勾选“显示选区”图片变黑白,白的是势力范围挪一下控制点,看看范围的变化然后去掉“显示选区”的勾选6)在对话框的“高级”下面,要是选“全部”,就会发现有一大堆东西可以调,从“色相”到“暖色”多个控制点如果在一个编辑步骤里有多个控制点,那这几个控制点的势力范围是互相制约的如果控制点在不同的编辑步骤里,它们就是互相独立,互不干涉的所以,如果想使两个控制点的调整效果叠加,那就要点右下角的“新建步骤”,然后再添加控制点尝试一下吧!如果在一个编辑步骤里有多个控制点,而你象看某一个控制点的效果,可以双击该点打开对话框,点击“高级”下面的“显示选区”与此不同,如果在总菜单里选择“查看”—>“显示选区”,那显示的是这个编辑步骤里面的所有控制点的范围,加上选择工具所选择的范围进阶:颜色选择器一般来说,控制点的几个参数够调整的了,但如果你想直接选个颜色,那就可用“颜色选择器”1)在对话框里,点“高级”,点击下面“颜色选择器”右边的色块2)弹除了一个转盘,三角形范围内的小圈圈是控制点目前的颜色3)转动转盘,可以调整色相还可以移动这个小圈圈。
4)还可以用那个“眼药水瓶”,在图片里的任意一点选取颜色5)在转盘的左下角,点一下“色板”,就打开了一些预设色彩,就是一些常用颜色七、降噪和锐化1、降噪再说降噪用高 ISO 或增加欠曝图片的亮度的时候,噪点最明显降噪必然损失图片细节,所以降噪会影响锐化二者的作用是相反的因此,一定要先降噪,再锐化很多时候,噪点并不明显,没必要降噪,比如打印 8X10 的时候,就可跳过降噪这一步具体操作:1)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减少干扰”,弹出对话框2)对话框里可以选择“快速”或“较好质量”,二者的处理时间相差很大3)两根横条,“强度”会使图片模糊,“锐利度”会使图片清晰,二者的效果是相反的但“锐利度”只作用于综合亮度通道,而“强度”既糊细节又糊色彩二者的组合,只能不断试验一般的色彩干扰,用强度 10-20 都能去除了2、锐化“锐化”是最因图而异的了,没有一个统一的药方要考虑几个因素:1)主题比如美女的皮肤,锐化前要三思!2)相机的防锯齿滤镜的强度,正是这个滤镜使图片显得“肉”尼康的高端单反比低端单反更肉一些3)图片里的噪点4)图片的细节量5)图片用途,如打印、网络等变数太多,所以我建议把锐化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图象锐化”,第二步是“输出锐化”。
换句话说,建议在调整完成后,结合图片的大小和用途,再锐化一次比较好用的锐化工具,是“遮色片锐利化调整”,即(USM)优势在于:1)可完全调控锐化过程2)只作用于亮度通道,不大会产生光晕等色彩问题3)是完全可恢复的进行锐化前,应将图片的显示大小设置为 100%锐化具体操作:1)打开一幅图片,在相机设置里面把锐化设置为“无”2)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对焦”—>“遮色片锐利化调整”,弹出对话框3)调整三个横条最常用的是“50%-5%-4”,在这个基础上再调整强度,直到在高光的边缘刚开始看到一点点光晕如果没有高对比区域,强度一般不要超过 70%解释一下:强度:相当于锐化的“量”、“程度”半径:调整锐化的作用“距离”半径小可锐化细节,半径大锐化整个形状半径小,一般强度就可以大一点临界值:调整锐化效果对于不同色调值的“灵敏度”比较干净的图片用小临界值(小于 4),干扰或噪点多的图片用大一点的临界值随书可下载一套锐化的预设文件,针对不同的相机型号文件包下载到硬盘后,在 Capture NX 里面点右下角批处理图标,再“选项”—>“添加”,找到文件注意,在这里如果点“删除”,可能就把设置文件放入回收站了。
常用的 USM 设置,注意是在相机的锐化设置为“无”(D100 为“低”),且不考虑降噪的情况下:D1h 66/5/4D1x 66/5/8D2H(s) 66/5/4D2X(s) 50/5/4D100 48/5/8D200 50/5/4D80 50/6/4D70(s) 48/5/8D50 45/5/4在降噪之后锐化:首先要记住,多数亮度噪点在打印时是看不出的,不必太在意一定要降噪如果降噪了,为了避免把噪点再锐化回来,建议采用“大半径、低强度”的办法也就是图片的形状明显了,但不太突出细节比如:强度:5%;半径:50%;临界值:10建议强度为 10%以下如果出现光晕,可减小半径八、调整编辑步骤编辑步骤的效果,是依次叠加的,所以它们的次序很重要1、在已有的两个编辑步骤之间插入新的编辑步骤这其实很简单比如要在“基本调整”后面插入“级别和曲线”,就先点“基本调整”左边的小三角,把这个步骤展开然后在总菜单里选择“调整”—>“色阶”—>“级别和曲线”,就可以了但是别忘了在添加之前,如果别的编辑步骤有对话框开着,一定要关掉2、把一个编辑步骤挪到最后这稍有点复杂不过其实就是选中要挪动的编辑步骤,用批处理图标里的“复制设置”,然后“粘贴设置”添加到了最后,然后再把原来的删除。
3、将多个编辑步骤挪到最后和上面一样,只不过是用按住“Ctrl”来选中多个编辑步骤而已4、把最后一个编辑步骤往前移就是把在它前面的那些编辑步骤,该往后移的就用上面的办法移到它的后面……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