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难题及其对策为适应经济发展和会计国际化的需要,财政部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推出了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中,与我国商业银行关系最为密切、影响最大的有四项准则,分别是: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24 号《套期保值》和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另外,与商业银行相关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得税》、《合并财务报表》等多项新准则对现有准则进行了修正新会计准则丰富了会计理论和实务,弥补了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对某些事项规定的空白,建立了完整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体系,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使得新会计准则实现了质的飞跃而成为改革的亮点毋庸置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必将对习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同时也会给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风险控制技术、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严峻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应用公允价值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应对之策一、在商业银行运用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难题1. 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银行收益会比历史成本法下的收益更具有波动性 , 从而提高银行的资本成本由于该波动性并不能反映银行经营的内在经济波动性 , 所以会导致资本分配的无效率 , 并且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 , 进而提高银行的资本成本。
另外 , 由于银行是采用一种有机整体的方式来管理其资产和负债的 , 而并不是单独对资产或负债进行管理 , 在实务中银行经常会运用套期保值方式来控制其所承担的各项风险 , 所以混合公允价值模式忽略了证券投资公允价值的波动能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的变化抵消的事实 , 从而会引起银行收益及其资本的不必要波动而且 , 银行试图减少这种模式所带来的银行收益及其资本不必要的波动而做出的努力 , 会导致银行投资组合政策的变化 , 比如证券投资比例的下降、投资期限的缩短等2. 采用公允价值会计 , 可能会对银行监管产生影响一方面 , 商业银行从历史成本法转向公允价值法会减少市场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公允价值会计会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 并且会强化负债的道德风险 , 因此 , 更需要对银行加强监管而且 , 如果负债率非常高的银行从历史成本法转向公允价值法 , 则会增大银行违约的概率 , 最终减少社会福利另一方面 ,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会影响银行监管资本3. 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缺乏参考标准 , 计量与确认易被恶意操控目前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交易的商业银行 , 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是通过外部会计师询价来确定的。
同时如果没有相关市场价格 , 不少金融工具项目的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 , 现值计量常常就是估计其公允价值的最好技术但是 , 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流入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 , 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很多困难 , 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人为操纵计量结果的情况发生4. 对市场反应过于灵敏 , 会加大银行的金融风险当前 , 我国政府对银行仍存在着隐性或显性的担保从我国某些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实践看 , 国家事实上承担了对银行存款的保险责任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和银行监管机构自身能力的不足 , 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与现实需要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 使得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存在政府隐性或显性的担保 , 资本实力有限或者监管乏力的金融机构往往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领域 ( 如房地产 ) , 这样一来极易导致资产泡沫化而一旦情况有变 , 用公允价值反映的资产的价值将迅速贬值 , 金融机构财务状况会因此迅速恶化 , 导致其陷入经营困境二、应对之策1. 引进先进的评估公允价值的手段我国商业银行应努力向国外有相关经验的单位和部门学习, 充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 特别是采用数据仓库和数据库挖掘技术 , 建立涵盖全部业务和管理信息的数据仓库平台。
逐步引进资产负债管理系统 , 风险管理系统等专业化系统 , 健全银行管理信息系统 , 保证其关于公允价值的取得和信息披露工作是建立在先进的、高效的系统平台之上其次 , 银行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 , 要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董事会批准的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 , 采用适当的估价方法 , 并让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政策及估价方法在整个银行中得到一致贯彻 , 定期向高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信息 , 反映银行使用公允价值的情况及其对银行财务状况和赢利表现的影响2.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及有关风险的防范商业银行首先应当顺应公允价值披露的要求 , 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风险防范的要求 , 从内部组织的设置 ,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方面进行和强化其次 , 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及有效的交流渠道 , 使信息系统能够覆盖银行所有的重大业务活动 , 充分满足银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最后 , 要大力整顿银行的风险识别、估量和防范模式 ,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 ,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 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 , 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3. 加强银行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管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银行的指导和监管。
首先 , 应当改进和完善多元化的金融监管体制 , 加强银监会与人民银行 , 证监会 , 保监会在金融监管方面的工作协调 , 合理划分各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和职责其次 , 应当借鉴国际巴赛尔监管委员会的经验 ,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坚持信用监管 , 市场监管 , 操作风险防范并重 , 形成完整的市场化监管体系 , 并对市场准入 , 市场运营和市场退出实行全过程可持续监管 , 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程度和性质同时对于还应该注意调整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监管资本计算的影响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 3 号——投资性房地产》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 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 ,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从审慎监管原则的角度来看 , 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重估形成的未实现利得 , 商业银行短期内通过真实交易实现这些利得的能力受到怀疑 , 重估产生的未实现利得的可靠性不能满足银行监管资本的质量标准 , 所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重估需要被谨慎地计量并做相应的审慎调整对于未实现损失可以采用认可的调整对策 , 直接从银行监管资本中减除 , 而未实现利得不应增加监管资本 , 采用反向调整新准则处理方法的调整对策。
4. 设立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条件之一是要求等级由独立评级机构评定, 且其现金流量可以合理估计 2004 年 6 月 26 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 : 修订框架》 , 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最终稿 , 其核心内容便是针对信用风险计算资本要求的内部评级法 (IRB) 目前 , 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也使用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贷款“一逾两呆”和银行分支机构评级等一些内部的分类评级手段 , 但这些评级手段不论在评级方法本身的科学性、数据的采集和加工还是在对评级结果的验证、评级工作的组织及评级体系的系统性等方面较先进的国际性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而言都存在相当的差距 , 也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的 IRB 评级体系相距甚远因此 , 无论是从适应新的国际监管框架的角度还是从银行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角度考虑 , 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评级体系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的重要概念以及许多实际重大问题还没有得以完全解决 , 并且它的实施确实会对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