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50KB
约3页
文档ID:41109001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_第1页
1/3

课标内容《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提出了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 的运算技能,能准确的进行运算《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 课程内容中提出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 义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 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课标解读本单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 20以内的退 位减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 要,都是最基础的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通过动手 操作、画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游戏、比赛等多种练习形式,通过针对性练习、对比性练习、找规律练习等,使学生对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价值1. 通过解决卖气球买风车踢足球等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减法的意义,感受 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 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整数减法的意义3. 通过解决比多少的问题,丰富学生对整数减法意义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对减法意 义的认识是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而在本单元中,要让学生意识到 求两个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减法计算二、通过动手操作、画图等方式,使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 以内退 位减法的算法,熟练、准确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形成 20 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能力(一)让学生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1. 让学生经历多种操作活动,初步感知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在课程实施中,要准备 小圆片、小棒等操作性强的学具,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方式,呈现出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 减法等计算方法的直观图像,初步感知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2. 让学生经历语言表述过程,实现从情境表征到语言表征的转化,逐渐形成 20以内退位 减法的表象在课程实施中,让学生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的、多形式的交流, 充分感悟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首先,让学生边摆边说;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同 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并丰富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借助表象操作说说计算过程。

说的环节,教师不可忽视,更不可跳跃,学生说得越充分,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感悟得 就越透彻,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掌握得就越好3. 让学生经历用算式记录说的过程,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在学生初步理解20 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说的过程用算式表达出来,实现由语言表征向符 号表征的转化二)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1. 呈现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列出算式,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2. 通过开展同桌、小组、全班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使学生知道可以用破十法连减法想加 算减法等多种方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3. 想加算减法是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最简捷的方法,也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方法,但它 对后续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引导,使学生 熟练应用想加算减法三) 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形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能力1.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巩固与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为正确、熟练应用想加算减 做准备如填空练习,8+( )=13,5+( )=13;拆数练习,12=10+( )=9+( )=( )+( )。

2. 通过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接力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 兴趣,逐步提高学生20以内退位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3. 通过筛选数目比较大和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安排加法和减法的对 比练习及一些找规律的练习,稳步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形成口算能力在课程实施中,除了丰富练习内容,不断变换练习形式,还可以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 不仅能视算,而且在听到两个数相减时也能很快地说出得数三、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 能力1.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例如,在例5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画图或符号表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体会到有些条 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无关联的,从而学会选择有 效的信息解决问题2.在理解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感知数量关系,通过画图(或操作) 的策略,理解数量关系,建构解决比多少问题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在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口算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函 数、统计、转化等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

例如,在例6 的教学中,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比 另一个数多几的基础上,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转化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来解决,既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