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主观题(二)1、什么是联系?联系有哪些特点?2、辨析“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二者间的相互关系及在推动事物发展中所起的作用4、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简述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方法论意义5、简述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6、简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章 主观题 例题“物是感觉的复合”答案要点:对哲学基本问题即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也就是两者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凡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派生的,就是唯物主义相反,凡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精神派生的,就是唯心主义 英国近代哲学家贝克莱的“物是感觉的复合”的说法及其哲学体系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典型,他认为世界依存于人的主观意识,是人的主观精神或意志的产物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答案要点:正确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人脑是意识的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经过了大脑的加工制作和改造。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材料加工后的产品,它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答案要点:(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也出现某些负面效应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学说,阐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案要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事物及其全部发展过程中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改革措施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与改革措施发挥的正面效应是相伴而生的 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其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我们必须首衔看到改革措施取得巨大成就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它的正面效应,同时也不要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减少负面效应,促使负面效应向正面效应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负面效应是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它的出现和解决能够促使我们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纵深层次,使社会主义事业获得新的发展试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并说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答案要点】(1)量变是指事物量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指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变化,即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步前进,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如果急躁冒进,片面追求高速增长,就会欲速则不达同时也要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以免贻误时机,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