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线索知识线索简明体系简明体系单元板块单元板块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总论 1 章)科社(7-8 章)政经(5-6 章)马哲(2-4 章)共产主义论社会主义论垄断资本论剩余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唯物论共产主义是 人类崇高的 社会理想 (8 章)社会主义 社会及其 发展 (7 章)资本主义 发展的历 史进程 (6 章)资本主义的形 成及其本质(5 章)人类社会及 其发展规律(4 章)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3 章)世界的物质性 及其发展规律(2 章)马哲(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马义认识论、历史唯物论)政经(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垄断资本论)马原科社(社会主义论、共产主义论)马原马原 总论:马克思主义(1 章) 分论: (1)马哲①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2(2 章章 A)A) ②唯物辩证法(2 章 B) ③马义认识论(3 章) ④历史唯物论(4 章) (2)政经①劳动价值论(5 章 A) ②剩余价值论(5 章 B) ③垄断资本论(6 章) (3)科社①社会主义论(7 章) ②共产主义论(8 章)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第三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七章 社会主义及其发展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考研论坛 考研论坛 考查形式考查形式近年考查近年考查年 章(考点)2014(24’)2013 (24’)2012 (24’)2011 (22’)2010 (22’)平均 考查1(07 个)0 次2(41 个)2,17,342,17,341,2,341,2,342,17,342,17,341,341,342,3,17,342,3,17,34 5 次3(27 个)1341,3417344(36 个)181818218,205(42 个)3,193,4,193,4,193,194,193 次6(17 个)4,2020187(19 个)21214,202 次8(08 个)17201共 8 章,197 个考点,考查单选 1-4 题; 多选 17-21 题; 分析 34 题。
注:表格中内容中的数字为当年考查过的题号5 5 年考点年考点((考查选择考查选择 考查分析考查分析)) 板块板块 2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2-42-4 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章)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5 5 年考查年考查选择题(4 单选+5 多选=9 选择题) (1、2、3、4 和 17、18、19、20、21 题)1 道分析题 (34 题)前言(1 章)2011-20: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辩证唯物论 (2 章 A)2010-03: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0-17:意识观 2013-01:运动与静止 2014-17: 时空观 2014-02: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异同2011年: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基 础 2012 年:尊重客观规律(涉及) 2013 年:尊重客观规律(涉及) 2014 年:尊重客观规律(涉及)单选(4 个) :1- 4 题多选(5 个) :17-21 题马原(约 24 分)分析(1 个) :34 题辩证唯物论(前言/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时空观/实践观/规律观)唯物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四种方法) 马义哲学 马义认识论(认识本质/认识规律/真理价值/思想路线)历史唯物论(物质基础/客观规律/发展动力/历史主体)考研论坛 考研论坛 命题趋势命题趋势专题专题 1:1: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一般为选择题一般为选择题; ;偶尔分析题涉及偶尔分析题涉及) )选择题考点选择题考点1.1.物质观点物质观点 Δ关于物质观的历史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是区分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的重要依据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实物,具有猜测性和非科学性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社会历史观划向唯心主 义 D.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答案】ABCD Δ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解正确的是 A.恩格斯指出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概念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D.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实践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范畴 【答案】ABCD 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在于 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 界限 B.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D.物质范畴拓展到社会历史领域,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与以往一切旧哲 学划清了界限 【答案】ABCD 2.2.实践观点实践观点 Δ关于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在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关键是创立了科学实践观 B.从实践的基本上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重要区别 C.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对象性活动 D.实践既是人存在的方式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总论前言 物质观点 意识观点 运动观点 时空观点 实践观点 规律能动近 5 年考查(选择题★分析题●) 2011★2010★ 2013★ 2014★ 2010★2011● 2014★2012●2013●2014● 命题规律: 一般为选择题;偶尔分析题涉及复习顺序建议: 选择题选择题: : 1.物质观点 2.实践观点 3.意识观点 4.总论前言 5.运动观点 6.时空观点 7.规律能动 分析题分析题: : 1.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世界物质统一 性原理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关系辩证唯物论考研论坛 考研论坛 【答案】ABCD Δ实践高于理论认识,这是因为实践具有 A.客观实在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思维抽象性 【答案】A Δ在一切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物质生产活动 B.社会管理及社会变革活动 C.阶级斗争 D.科学实验和艺术教育活动 【答案】A Δ所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这是因为 A.实践是人独有的客观性活动 B.社会关系形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 C.实践是人为主体的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D.实践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观念运动 【答案】ABC Δ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A.实践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B.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本质上应是实践基础上的和谐统一 C.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源于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方式 D.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答案】ABCD Δ马克思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A.实践形成了物质的和精神的社会关系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BCD 3.3.意识观点意识观点 Δ马克思主义意识观,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意识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性以及感觉和心理三个节点 B.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C.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D.意识的本质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答案】ABCD 4.4.总论前言总论前言 Δ关于马克思主义创立,表述正确的是 A.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C.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论和核心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考研论坛 考研论坛 【答案】ABCD Δ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有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 B.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B.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案】ABCD Δ关于哲学,正确的说法是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思维和存在,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的本质及状态、人与世界的关系及社会历史观 D.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变革 5.5.运动时空运动时空 Δ关于物质和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囊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C.无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D.无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答案】ABCD Δ关于运动和静止,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运动的绝对性体现在万事万物都在运动中, 静止的相对性表现在位置和性质暂时未变的特 殊状态 C.运动和静止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动是有静,静中有动” D.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 Δ关于时空的理解,正确的是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B.时空都是物质的时空,具有客观性 C.整个宇宙的时空是无限的,而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又是有限的 D.时空的客观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时空的具体特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答案】ABCD 6.6.规律能动规律能动 Δ关于规律,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都有其固有客观规律,即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从一般意义上事物发展有三大基本规律,从特殊意义上有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 C.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规律 D.自然规律具有盲目性自发性,社会规律则是在人们自觉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 【答案】ABCD 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答案】C Δ规律的特点有 A.本质性B.必然性考研论坛 考研论坛 C.稳定性D.重复性 【答案】ABCD 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社会规律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B.自然规律盲目自发的,社会规律实现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中 C.自然规律没有历史性,社会规律具有历史性 D.自然规律具有重复性,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 【答案】BCD Δ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A.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答案】ABCD Δ意识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 A.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B.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D.在实践中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答案】ABCD Δ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 A.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以实践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C.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要具备“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信心 【答案】ABC Δ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作用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B.历史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到规律的制约且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