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演播室节目的镜头运用

冷***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5.02KB
约3页
文档ID:170041787
浅谈演播室节目的镜头运用_第1页
1/3

浅谈演播室节目的镜头运用 浅谈演播室节目的镜头运用李振北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有限公司 ,北京,100803摘摘要:镜头语言就是用镜头表达我们的想法电视节目用镜头向观众传递信息,所以镜头的运用是节目制作的基本功灯光效果、机位设置、镜头运动、导播切换和后期剪辑都决定着镜头的效果,最终影响画面的质量关键词:演播室;灯光;多机位;导播视频节目是一种视听语言的表现形式,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表意传情在演播室节目制作过程中,画面是通过摄像机镜头展现的以演播室系统为依托,通过摄像机的机位设置和运动可以为视频节目提供丰富而生动的画面美好画面的呈现只靠摄像机单一的记录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探讨的是广义镜头的设计在实际拍摄过程中灯光、调度、剪辑等环节都是我们在设计镜头时要考虑的因素灯光对摄影镜头的影响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所以灯光设计和拍摄是不分家的光线有强弱、软硬、光位、光比等特点光线强弱决定照明的亮度,直接决定摄像机的光圈、快门的设置光线软硬在造型中差异巨大,硬光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它能使被摄物产生鲜明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质感的表现,给人刚毅、富有生气的感觉;软光则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光线产生的阴影柔和不明快,轮廓渐变、反差低,给人轻柔细腻之感。

光位分为顺光,前测光,测光,侧逆光和逆光顺光和前测光通常用作主光,直接决定物体明暗亮度,起主要造型效果前测光可以用作辅助光,用于提高主光所产生阴影部位的亮度,使阴暗部位也呈现出一定的质感和层次,同时减小影像反差侧逆光和逆光主要做轮廓光使用,勾勒主题轮廓,分离主体和背景,增加被摄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一般情况下轮廓光亮度要强于主光,暗色的背景轮廓光更明显光比是指被摄体亮部与暗部受光强弱的差别光比大,被摄体上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就大;反之,亮部与暗部之间的反差就小在辅助光不变的前提下,一般通过控制主光的亮度和距离来控制光比,增加主光强度和拉近主光距离都可以加大光比,反之,可以降低光比以新华社高端访谈为例,由于是对国外政要采访,所以我们选择了聚光灯拍摄聚光灯由于光源面积小,照度强所以光线是硬光,可以起到立体的造型效果,同时突出被摄者的皮肤质感在拍摄时我们选择前测光作为主光,没有选择顺光的原因是避免出现大平光的情况同时在灯头加了一层柔光纸,这样可以相对柔化光线,避免阴影出现死黑的现象主体的轮廓光我们也用了同款的聚光灯,亮度比主光强,这样可以在人的头顶和肩膀形成清晰的勾边效果我们选择了暗色的门或者深色的窗帘作为采访对象的背景,加上清晰的轮廓光,主体和背景被明显的分开,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灯光的位置、亮度确定好以后开始调整摄像机的曝光、色温等参数根据主光的亮度调节摄像机的光圈、快门来调整曝光,如果出现高光明显或者阴影没有层次的情况,可以适当调整主光的亮度不要让主光直射镜头,避免出现炫光色温也是决定画面质量的重要参数,摄像机和现场光线色温匹配可以正确还原采访对象和环境的颜色在这次采访中,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我们适当制造出了前暖后冷的效果,用颜色增加画面的层次主光和摄像机把色温适当调低一些,由于背景主要是环境光,色温相对较高,所以摄像机拍摄出的人的肤色会相对暖一些,而背景会相对冷一些,画面的层次感瞬间丰富起来机位设置是镜头运动的重要一环机位是创作者对摄像机拍摄位置的称呼,它赋予创作者在拍摄视角、构图和调度上发挥巨大的想象力拍摄视角即摄像机和被摄体的角度,决定观众从哪个视角来观看被摄体常用的视角有正面、斜侧面、侧面、背面视角正面视角可以最好的展现主体的面貌、神态、情绪等,给人一种面对面交流的感觉斜侧视角既能表现主体的形象特征,又能突出立体的轮廓,使画面更加生动侧面视角可以清晰表现人物的轮廓特点,同时给拍摄者更大的创作空间背面视角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被采访者和主持人交流的状态,常见的就是跨肩镜头。

构图就是合理安排画面中元素的布局在采访拍摄中影响构图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景别常用景别可分为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全景可以用来交代人物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整体形态中景和近景具有明确的叙事性,可以清楚表现人物的外貌、体态、服装等特征特写一般卡在人物的胸部以上,甚至有让头部充满画面的大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可以突出画面细节,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和微表情镜头调度是摄像机运动的灵魂由于演播室环境空间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更多的镜头,更多的运动形式直接影响到视频画面的生动性演播室内摄像机除去固定机位的推拉摇以外,主要通过摇臂和滑轨等设备来实现镜头运动摇臂可以实现俯拍、仰拍等视角,也可以通过运动展现环境的空间感,为镜头创造出来“活”起来的效果;摇臂因其特有长臂优势,经常能拍到其他摄像机不能捕捉到的镜头借助滑轨摄像机可以长距离的运动,更好的展现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交代起幅和落幅的联系,使镜头表达一定的情绪新华社的访谈节目《新华视谈》用了七个机位,其中包括两个固定机位,一个摇臂机位,一个轨道摄像机和三台游动机位两台固定机位分别拍摄主持人和嘉宾的近景,作为主要采访镜头摇臂作为开场镜头和中间运动镜头使用开场用摇臂的大远景拍摄穿帮镜头,即带着演播室灯光和前景摄像机,这样给观众带来现场感。

摇臂摄像机在节目开始时向前运动至导播切到单人近景画面止完成了节目的开场节目录制中,摇臂在侧面从不同角度和高度运动,可以为导播提供生动的运动镜头,也可以利用长臂优势拍摄近距离的画面滑轨固定作为两人侧面全景使用,同时又在有限距离内滑动,也可以拍摄到多个运动镜头在这档节目中滑轨机位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摇臂的前景,摇臂可以借助滑轨摄像机的监视器作起幅拍摄运动画面其他游动机位分别拍摄主持人和嘉宾的侧面镜头,两人的跨肩镜头和二人的特写和大特写等,也可以做推拉等小幅度的镜头运动三、导播对镜头的创作前期的铺垫只是充足的“食材”,如何烹饪成美味的“佳肴”离不开蒙太奇的技巧演播室中导播的作用就像是剪辑师,在调动机位的同时切换不同的镜头,完成节目的最终效果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对于采用固定场地,固定灯光类的节目,比如电视栏目、访谈类节目、情景剧等,一般用多台摄像机同时拍摄这样制作完成后的节目具有多角度、多景别的特点,表现的更全面,更好看导播的工作就是指挥摄像调整机位抓取不同的镜头并进行节目切换导播的工作就是用镜头讲故事切换的基本原则是完整的交代环境和人物,而且不出现视觉跳动其次是画面的切换节奏,不管是谈话类节目还是综艺演出都有自己的快慢节奏,所以镜头的切换也要符合节目的节奏,烘托节目的效果,否则节目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最后是对镜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场节目有多台摄像机拍摄,可选择的镜头太多,如何根据节目的需要切换合适的镜头就需要导播在艺术的高度做出取舍,这样切出来的节目才能赏心悦目以新华社的英文节目《TALK SHOW》为例,节目是三位主持人以通俗风趣的形式讨论热点事件节目的开场导播设计的是摇臂从高处跟随三位主持人入场,这样可以很好的交代演播室的场景,摇臂摄像机跟随主持人拍摄,给观众很强的现场感和代入感在谈话中,三个人各抒己见,有诙谐的玩笑,有激烈的争论,所以每个镜头的切入和切出,镜头的时间都要做很好的把握比如在谈话氛围比较轻松的时候,每个镜头停留时间相对较长,也给了其他两个人反应镜头;在围绕一个问题争论的时候,单个镜头时间比较短,这样就加快了节奏,烘托了紧张的气氛导播调动主持人近景机位做简单推拉运动也给节目增加了活跃的气氛在本档节目里,固定机位可以拍摄近景、特写、大特写镜头,游机可以拍摄侧面的镜头,摇臂和轨道可以拍摄运动镜头,但是导播只用摇臂做了开场和结尾,而固定机位也只用了近景和大特写,这样就避免了镜头太“碎”,为了切换而切换,毕竟节目的整体效果才是重点四、结论综上所述,在演播室视频节目制作过程中,镜头运用的能力直接决定节目质量的优劣,同时视频工作人员可以运用镜头发挥巨大的创作力,用镜头讲故事,用镜头传达感情。

参考文献:【1】刘坚.电视节目编导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2】徐威,李宏虹.电视演播室.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200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