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表2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附件2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表(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县(市/区)医疗机构名称:检查时间:年月日检查人:注:检查结果填写说明:查检结果为“是/有”的,在检查项后的“□”填1;“否/无”的填0检查项目类别检查内容存在问题1.医疗机构基本情况1.1医疗机构性质公立□非公立□营利□非营利□1.2医疗机构类别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3在岗人数共计人,其中医生人,护士人,其他人1.4床位设置编制床位数:张实院开放床位数:张2.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2.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人有□无□由医疗、护理、质量管理部门专职人员负责□由医疗、护理、质量管理部门兼职人员负责□其他□成立临床科室医院感染领导小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2.2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制度□无菌操作制度□安全注射制度□手卫生制度□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医源性感染登记、暴发报告制度□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安全使用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医院管理专(兼)职人员职责□医院感染监测制度□2.3医院感染督导检查按照制度和流程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每月一次和对一般诊室及病区每季度一次实施监督检查、有检查记录□督导检查记录齐全,整改措施能体现持续改进。
有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整改结果□3.医院感染培训3.1医院感染培训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全员培训,并且制定培训计划□如是,一年次培训相关材料齐全□3.1.3院感专兼职人员接受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哪一级培训4.消毒原则4.1消毒原则进入患者体腔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的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宜使用化学灭菌剂灭菌□浸泡消毒或灭菌应有浸泡日期、时间、签名□浸泡用消毒剂应有浓度监测、有记录□配有防护用品:口罩、帽子、手套,喷溅戴护目镜□5.基础项目5.1 手卫生管理有合格的手卫生设施,如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用肥皂应保持干燥)□、干手用品□洗手图□重点部门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手卫生设施数量符合操作需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标注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且有相关材料□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洗手方法,现场提问□现场观察手卫生执行情况□现场抽查医务人员洗手□5.2环境物表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各诊室整洁,空气新鲜或定时通风、消毒、有记录□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先清洁再消毒。
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5.3无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1无菌物品专柜存放,环境清洁,无过期无专柜时,上层为无菌物品,下层为清洁物品标识清楚□.2无菌物品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在有效期内时间□.3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一次性诊疗用品必须从正规渠道购进,有相关证件,管理规范□.1 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进口产品有中文标识□.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3 一次性物品无专柜时应与非一次性物品分层摆放,定位放置,标识明确□5.4 消毒设施与消毒用品配备及管理情况5.4.1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从正规渠道购进,有相关证件,管理规范□5.4.2配备空气消毒设施(紫外线灯、循环风空气消毒机)□5.4.2.1 对消毒设施定期维护与监测□5.4.3消毒剂配备情况未配备□含氯□戊二醛□其它□5.4.3.1 消毒剂容器必须加盖□5.4.3.2盛放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容器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2次瓶内消毒剂,同时更换容器并灭菌。
未用完消毒剂倒掉,不得添加□5.4.3.3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5.4.4灭菌器配备情况有□无□如配备请填写灭菌器灭菌方式:下排气□预真空□6.医院感染重点部门6.1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布局流程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有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手卫生规范□各种药液、溶媒、消毒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1抽出药液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开启后放置时间不超过2小时□.2启封抽吸溶媒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消毒处理规范□.1 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2 流量表和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后干燥保存,湿化液用无菌水□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锐器盒置于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6.2手术室限制区、半限区、非限区分区明确、流程合理、标识清楚、清洁卫生□手术器械用后及时送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包装、灭菌□一次性用品、消毒与无菌物品管理规范□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对手术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清洁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有明确标识、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后存放于非限区□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清洁、干燥、密闭保存□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或在同一手术间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后安排感染手术□6.3消毒供应室分区明确,布局流程合理,标识清楚□制定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和灭菌工作符合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规范要求□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齐全(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计时器、润滑剂、高压气枪、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超声波清洗机、压力蒸汽灭菌器)□有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记录□器械润滑使用水溶性润滑剂□终末漂洗用水符合规定□纯化水电导率的监测□无菌物品存放条件符合要求□无菌物品包的重量、体积符合规定□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物理、化学、生物监测、B-D实验)□运送物品的车辆用具符合要求□工作人员特别是操作压力容器的工作人员有上岗证□6.4口腔科门诊布局合理,诊疗室和器械清洗消毒室分开设置□开展拔牙、口腔外科缝合等项目的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洗手设备设施齐全,数量符合诊疗需要□技工室独立设置,应分别配备洗手池和一个专用清洗托盘和模型修整的清洗池□使用防虹(回)吸 □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口腔器械按《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一次性用品、消毒与无菌物品管理规范□防护用品齐全,医务人员使用规范□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及所使用仪器、物体表面至少每天清洁和消毒一次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拍片室需做好射线防护□6.5产房(社区没有跳过)区域相对独立、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使用面积不少于20m²□一次性用品、消毒与无菌物品管理规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所有接触产妇的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器械清洗、灭菌符合要求□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所用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分娩结束后应对产房严格进行终末消毒□有死婴、胎盘交接管理、登记制度并落实□6.6人流室人流室单独设立,面积大于20m²,进入更衣换鞋□每日空气、物表消毒2次,遇血液、体液污染应立即清洁消毒,有记录□操作前做好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服、戴无菌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诊疗用品一人一换一消毒或灭菌□吸引器管路、吸引器瓶清洗、消毒规范□绒毛按医废处置□6.7预防接种室6.7.1诊室独立设置,布局流程合理,环境整洁,光线明亮、通风良好□6.7.2登记和接种功能分区明显,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6.7.3接种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标识明确,无菌物品管理同治疗室□6.7.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6.7.5免疫接种疫苗购进、运输、贮存符合国家相关规范□6.7.6做好冷链管理,冰箱定期清洁消毒,温度符合要求,有测温记录6.8中医诊室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针灸、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做好手卫生□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一次性针灸针、一次性足浴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7、医院感染重点环节7.1安全注射诊室环境清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严禁在非清洁区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各种药液、溶媒、消毒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同治疗室□7.2超声检查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用隔离膜、消毒耦合剂等□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7.3医疗废物建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管理□医废暂存处选址合理,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饮食的警示标识,有“五防”措施(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渗漏和雨水、防盗)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资料齐全,保存3年□医废暂存处、转运车应定期消毒、并有消毒记录□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专人院内转运,48h内对外转运或处理□转运人员配备有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专用容器和包装袋、利器盒□科室有交接登记本,项目齐全,双方签字□医疗废物最终处置方式是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最终处置方式是自行焚烧,填埋□8.消毒灭菌和环境卫生学监测8.1消毒设施及监测有空气消毒设施(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按时监测消毒液浓度,有记录□8.2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开展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空气、物面、医务人员手)监测□第七章 护理岗位职责病区/病房护士长职责一、 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病室行政管理和护理工作,是本部门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护理部、科主任负责。
二、 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工作计划,制定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认真做好护理质量检查,记录和统计工作,并定期总结三、 负责本病房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密切医护配合四、 合理安排和检查本病房的护理工作,落实质量控制方案,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患者的护理及抢救工作五、 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对本病区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及时查明原因后报告护理部,并组织整改六、 定期参加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及大手术或新手术前、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七、 组织护理查房,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工作和护理经验总结八、 组织领导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及技术训练,实施三基三严培训工作九、 定期督促检查科内物品、护理用具、仪器设备、被服、药品的请领及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