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绀常见症状与体征【考纲要求】 发绀的概念、发生机制、分类与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考点纵览】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 增多所致,发绀三型:中心性、周围性和混合型发绀的特点 及常见病因异常血红蛋白所致发绀特点及病因注意发绀 伴随症状对鉴别诊断的价值一、概念,发生机制1. 概念狭义,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致皮肤、粘膜呈 青紫颜色;广义,还包括少数因异常血红蛋白所致青紫观 察部位: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血流丰富处,如唇、舌、颊 部、鼻尖与甲床2. 发生机制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体交换障碍,致血红蛋白氧合作用 减低或心内及大血管之间存在右—左分流,使动脉血中还原 血红蛋白含量增多,> 50g/L (50g/100ml );或末梢血流缓慢、淤滞,使氧合血红蛋白被组织过多摄氧,还原血红蛋白 增多,均可出现青紫因此,重度及极重度贫血 (Hbv 60g/L =者),即使重度缺氧,亦难见发绀轻度贫血中度贫血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Hb (g/L )> 9090〜59 〜30v 3060RBC4.0 〜3.0〜2.0〜v 1.0(X 1015/L3.02.01.0)记忆技巧:Hb/30 = RBC习题:血中 Hb含量低于多少时,即使重度缺氧,也难 发现发绀A. v 50g/LB. v 60g/LC. v 70g/LD. v 80g/LE. v 90g/L答案:B【答疑编号:30010301针对该题提问】习题:血中还原血红蛋白至少达多少时皮肤粘膜出现发 绀A. > 70g/LB. >65g/LC. >60g/LD. >55g/LE. >50g/L答案:E【答疑编号:30010302针对该题提问】二、分类与临床表现1. 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复习正常的组织氧合:心脏、肺内交换、输送动脉、静 脉。
1) 中心性发绀:特点是发绀分布于周身皮肤粘膜, 皮肤温暖又可分为两种:① 心性混血性发绀:见于有右—左分流的先心病如法洛 四联症,其发绀产生是静脉血未经肺氧合即经异常通道分流 混入体循环动脉血中② 肺性发绀:见于各种严重呼吸系疾病, 如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阻塞、肺实质与间质疾病(肺炎、阻塞性肺 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肺瘀血、肺 水肿)、胸膜疾病(大量胸腔积液、气胸、严重胸膜肥厚) 及肺血管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其发生机制是肺活量降低,肺泡通气减少、肺通气 /血流比例失调与弥散功能障碍,使肺氧合作用不足;(2) 周围性发绀:特点是发绀见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鼻尖)、皮温低,经按摩、加温可消失 又可分两种:① 淤血性发绀:(体循环淤血)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 心包炎、局部静脉病变(上腔静脉综合症、血栓性静脉炎、 下肢静脉曲张)等,发生机制是体循环(静脉)淤血、周围 血流缓慢,氧被过多摄取;② 缺血性发绀:动脉供血不足:见于严重休克,或血栓 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病、肢端发绀症、严重受寒等原因,前者为心输出量减少,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周围血管收缩、 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缺氧;后者是肢体动脉阻塞或小动脉强 烈痉挛收缩所致。
3)混合性发绀:上述两类发绀并存,见于全心衰竭习题191 -194题)A. 肺性发绀B. 心性混血发绀C. 淤血性发绀D. 缺血性发绀E. 混合性发绀习题191.Eisenmenger综合征习题192.缩窄性心包炎习题193.休克习题194.全心衰竭191. 答案:B192. 答案:C193. 答案:D194. 答案:E【答疑编号:30010303针对该题提问】2. 异常血红蛋白(1)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二价铁被三价取代即失去氧合能力,当血中高铁蛋白量 达30g/L(3.0g/100ml )时,即可发绀,其特点是急骤出现, 暂时性,病性严重,氧疗无效,静脉血深棕色,接触空气不 能转为鲜红,而静注亚甲蓝或大量维生素 C可使发绀消退发生原因:① 多为药物或化学物质(如伯氨喹啉、次硝酸铋、磺胺 类、苯丙砜、硝基苯、苯胺等)中毒,“肠源性发绀症”即 是因大量进食品工业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所致② 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自幼即有发绀,而无 心、肺疾病及引起异常血红蛋白的其他原因2)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很少见,硫化血红蛋白不存 在于正常红细胞中在便秘(因屁中含有硫化物)或服用硫 化物条件下,凡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或化学物 质,均能引致本症。
特点是发绀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或更长, 血液呈蓝褐色,分光镜检查可以确定三、伴随症状及临床意义1. 发绀们呼吸困难:见于重症心肺疾病、急性呼吸道梗 阻和大量气胸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硫化血红蛋白血症虽 有明显发绀,但无呼吸困难;2. 发纟甘伴杵状指(趾):主要见于发纟甘型先心病和重症 肺化脓症;3. 急速发生的发绀伴意识障碍:见于药物或化学物质中 毒休克和急性重症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