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圆柱螺旋弹簧技术条件GB1973.1—89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989—03—02批准1990-01-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木标准规定丁小型圆柱螺旋弹簧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圆截面圆柱螺旋压缩、拉伸和扭转弹簧(以下简称弹簧)弹簧材料的截面直径小于0.5mm本标准不适用于特殊性能的弹簧2引用标准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239.5圆柱螺旋弹簧抽样检查GB1805弹簧术语GB282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3123硅青铜线GB3124锡青铜线GB3134被青铜线GB4357碳素弹簧钢丝GB4358琴钢丝GB4459.4机械制图弹簧画法GB4879防锈包装GB6543瓦楞纸箱YB(T)11弹簧用不锈钢丝3技术要求3.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3.2极限偏差的等级弹簧特性与尺寸的极限偏差分为1、2、3三个等级各项目的等级应根据使用需要分别独立选定,并在图样上注明,未注明的则由制造厂从标准中选定3.3压缩和拉伸弹簧的弹簧特性及其极限偏差3.3.1弹簧特性压缩(或拉伸)弹簧的弹簧特性为指定高度(或长度)的负荷或刚度。
3.3.1.1在指定高度(或长度)的负荷下,弹簧的变形量应在试验负荷时变形量的20%〜80%之间试验负荷Ps:测定弹簧特性时在弹簧上允许承载的最大负荷试验应力s:测定弹簧特性时在弹簧上允许承载的最大应力3.3.1.2弹簧刚度在特殊需要时采用,其变形量应在试验负荷下变形量的30%〜70%之间3.3.1.3指定高度(或长度)时的负荷和刚度不得同时考核3.3.2弹簧特性的极限偏差3.3.2.1指定高度(或长度)时负荷的极限偏差见表11N有效圈数1级精度2级侬遍耦度n极限偏差±0.08P±0.12P±0.15P>10±0.07P±OJOF±0.12F注:特殊工作条件下的弹簧允许进行负荷分组,但需在图样中注明.3.3.2.2刚度的极限偏差见表2表2N/inift有效圈效1级精度2级精度3级精度n极限偏差3-<10±0.QSP'±0J2Pr±0J5Pr去1±0,07?'±0.10P"±0.12P'3.4尺寸及其极限偏差3.4.1弹簧外径(或内径)弹簧的外径和内径不得同时考核,其极限偏差均按表3规定(弹簧的外径为D2,中径为D,内径为D1)表*min旋魏比1级精度2级精度3级精度C(D/可极限隔差4—<8±0,10士0.15士6358〜幻5±0.15±0,25±0.4515〜(22±0.30±0.50士6F0注:对于捶伸弹簧只考核内径.3.4.2压缩(或拉伸)弹簧自由高度(或长度)、扭转弹簧扭臂长度的极限偏差按表4规定。
当图样规定测量压缩(或拉伸)弹簧指定高度(或长度)下两点或两点以上负荷时,则压缩(或拉伸)弹簧自由高度(或长度)不予考核表4irun压缩(或拉伸)弹簧自由高度r1级精度2级精度m级精度〔或长度)扭转弹簧扭臂长度极—偏差±0.4±0.6±0.8>57口±0.8±1.0>10-20±0.6±1.2±1.6>20ztl.C±1.5士2,3.4.3扭转弹簧的自由角度有特性要求的扭转弹簧,其自由角度不予考核无特性要求时,自由角度的极限偏差按表5规定表3有效圈效1级精度2班侬3级精度n恻艮偏差C)<3±3I1±10(±153^10士10±15±203.4.4拉伸弹簧钩环开口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6规定表&imn钩环开口尺寸1级精度(2级精度3级精度极限偏差±0.20±0.30±0.50-=3-6士625±0.40±0.60土30±0.且6±0.753.4.5压缩弹簧总圈数和拉伸弹簧有效圈数3.4.5.1压缩弹簧的总圈数与有效圈数之差应大于或等于2当指定弹簧特性时,总圈数为参考值不指定弹簧特性时,总圈数白极限偏差按表7规定表*总圈数口1极限偏差<10>10-20士0.75>20±1.003.4.5.2拉伸弹簧在保证两钩环开口位置情况下,有效圈数为参考值。
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3.4.6压缩弹簧的垂直度对高径比不大于5的两端面经过磨削的压缩弹簧,在自由状态下,两端面对外廓素线的垂直度的公差值按表8规定表®uara细长比1级精度2级侬)3吸精度b极限偏差<3瓦03Ho,最小口300.口如b嶷小5Q0.6也,最小0.60>330.05H,,最小0.300.061,最小0.500.OSHqp最小0.60注:叫为弹簧自由高度口3.4.7压缩弹簧的节距等节距压缩弹簧当压缩到全变形量的80%时,其正常节距圈不得接触;不等节距压缩弹簧的工作圈,在压缩变形时应逐次增加接触圈数3. 4.8压并高度压缩弹簧的压并高度原则上不指定但是对两端面经磨削约0.75圈的弹簧,当需要压并高度时用下式求得的值指定为最大值:Hbnidmax式中:Hb压并高度,mm;ni——总圈数;dmax材料最大直径=材料直径+材料直径的上偏差3.4.9永久变形3.4.9.1压缩(或拉伸)弹簧被压缩〈或拉伸)至试验负荷位置时,其永久变形量不得大于0.05mm3.4.9.2扭转弹簧被扭至许用弯曲应力所对应的角度时,其永久变形量不得大于13.4.10端面磨削当材料直径大于0.3mm时,两端面如需磨削,磨削平面部分不得小于0.75圈,表面粗糙度最大值为Ra25m。
3.4.11根据使用单位需要,允许对弹簧特性、外径(或内径)、压缩弹簧的自由高度、拉伸弹簧的自由长度和扭转弹簧的扭臂长度等的极限偏差不对称使用,其公差值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3.5表面质量弹簧表面应光滑,不允许有裂纹、锈蚀等缺陷,不允许有深度超出材料直径公差之半的个别压痕、凹坑和刮伤3.6材料3. 6.1弹簧材料一般应按GB4357、GB4358、GB3134、YB(T)11、GB3123和GB3124选取,也可选用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的其他材料4. 6.2弹簧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材料标准及合同中附加的有关规定5. 6.3弹簧材料必须有材料制造厂的质量证明书,并经弹簧制造厂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 7热处理弹簧在成形后必须进行去应力退火的处理,其硬度不予考核用淬火冷硬被青铜线卷制的弹簧应进行时效处理7. 8表面处理应根据需要在产品图样中注明对弹簧表面处理的要求凡镀层为锌、铜、铭、锡时,电镀后应进行去氢处理8. 9其他要求根据需要,使用单位可对弹簧规定下列要求:a. 立定强压处理;b. 疲劳试验、模拟试验3. 10如有其他特殊技术要求,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4试验方法4. 1永久变形在弹簧试验机或专门试验装置上进行。
4. 1.1将压缩(或拉伸)弹簧压缩(或拉伸)至试验负荷位置连续三次,测量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压缩(或拉伸)后的自由高度(或长度)的变化值以此变化值作为压缩(或拉伸)弹簧的永久变形量4. 1.2将扭转弹簧扭转至许用弯曲应力所对应的扭转角度连续五次,测量其中第四次和第五次扭转后自由角度的变化值以此变化值作为扭转弹簧的永久变形量9. 2弹簧特性4.2.1在精度不低于1%的弹簧试验机上测试压缩(或拉伸)弹簧特性的测试是将弹簧一次性压缩(或拉伸)到试验负荷后进行4.2.2指定高度(或长度)时的负荷测试高度(或长度)按产品图样规定经负荷分组的弹簧根据所分的组别进行测试4.2.3刚度刚度的数值按试验负荷时变形量的30%〜70%之间的两点的负荷差与变形量差之比来确定4.3外径(或内径)用读数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图样标注外径或中径尺寸的测量外径,标注内径尺寸的测量内径4.4压缩弹簧自由高度和拉伸弹簧自由长度用读数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弹簧的最高点(或最长点)当弹簧自重影响自由高度(或长度)时,可将弹簧横置进行测量4.5扭转弹簧的自由角度用样板或通用量具测量4.6拉伸弹簧钩环开口尺寸用读数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弹簧钩环开口尺寸。
4.7压缩弹簧总圈数采用目测4.8垂直度用二级精度平板、三级精度宽座角尺和100dm塞尺测量在无负荷状态下,将被测弹簧竖直放在平板上,贴靠宽座角尺,自转一周,同时用塞尺测量取大值;再按此法测量弹簧的另一端面,将两端面垂直度误差中的较大值作为弹簧的垂直度误差,如下图4.9压缩弹簧的节距在相应的弹簧试验机上将弓t簧压至全变形量的80%,弹簧在正常节距圈(n—1)范围内不应接触,必要时可用透光法检查4.10端面粗糙度采用目测4.11表面质量采用目测或用5倍放大镜检查4. 12疲劳试验、模拟试验在弹簧疲劳试验机上或模拟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参数应符合图样中的有关规定4. 13如对试验方法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在合同中规定5检验规则5. 1压缩、拉伸和扭转弹簧的检验项目见表95. 2各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按第4章的有关规定进行5. 3弹簧抽样检验的其余方法和程序均按GB1239.5的规定进行5. 4供需双方也可按GB2828的规定确定合格质量水平和抽样方案表?弹薨类别关磁K目主要喷目-殷顼目压缩弹簧永久变形“璃簧特性内[或刖禽、袭面茴量外径、垂直度、建窗数*自由高度、节距均句度拉伸算簧业久变形、弹簧恃性、表面质量外役、自由长度、胸环开口扭转强黄永久变粕、自由角度、表面质量外&(加径)注.有琳琳要求时,解供朝双方商定才对建劳寿命进行迹.②供南双方可根据需登,商定关管项目和一般项目.6标志与包装、运输与贮存6. 1弹簧在包装前应清洗干净,并进行防锈处理,然后按GB4879的规定进行防锈包装。
7. 2防锈包装后的弹簧应装入外包装箱内,并用塑料捆扎带或包装用钢带将包装箱捆紧外包装箱可采用符合GB6543或有关普通木箱标准规定的双瓦楞纸箱或普通木箱6. 3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包括下列内容:a. 制造厂名称;b. 产品名称、机型及零件号;c. 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d. 技术检查部门签章6. 4在外包装箱表面适当位置上,根据GB191的要求喷刷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同时还应标明以下内容;a. 制造厂名称、商标及厂址;b. 产品名称、机型及零件号;c. 件数;d. 毛重;e. 收货单位及地址;f. 出厂日期6.5产品应贮存在通风和干燥的仓库内在正常保管情况下,自出厂之日起12个月内不应锈蚀6.6对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有特殊要求的,应由使用单位和制造厂商定附录A试验负荷、试验应力(补充件)A1试验负荷试验负荷的计算公式:d3Ps记s(1)压缩弹簧经计算得试验负荷大于压并负荷时,则以压并负荷作为试验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