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大专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四、学制三年五、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适应市场经济、科技、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领域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方面能力,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安装、系统调试和系统运行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六、服务面向与人才培养规格(一)服务面向序号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1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维修电工高级证书PLC相关企业认证2自动化系统安装、调试3自动化系统的检测与检修4自动化设备制造5自动化设备的销售与售后服务(二)人才培养规格1、社会能力(1)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团结协作的精神;(4)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科学创新的意识。
2、专业能力(1)具备电路分析的基础知识;(2)具备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3)具备使用VB语言编程的能力;(4)具备设计、检测与调试数字电路的能力;(5)具备设计、检测与调试模拟电路的能力;(6)具备机械制图知识并能够读懂和绘制控制系统工程图;(7)能够掌握自动检测仪表的原理与使用方法;(8)具备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的能力;(9)具备自动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和设计的能力;(10)能够掌握电动机和电力拖动的知识,具备设计和调试电力传动系统的能力;(11)具备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软件编程与调试的能力;(12)具备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控制核心的控制系统设计、编程和调试的技能;(13)具备使用整流电路和变频器的能力;(14)具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与维护的能力;(15)具备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维护与故障排除的能力七、典型工作任务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序号典型工作任务1模拟电路的设计、调试与检修2VB语言程序设计3数字电路设计与调试4C语言程序设计5PLC控制系统设计、编程与调试6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编程与调试7交直流传动系统设计与调试8变流与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与调试9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与维护八、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序号课程基准学时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1公共课程公共课程480120202专业课程电路分析723复变与积分变换454线性代数455VB程序设计606数字电路607模拟电路608机械制图609★控制仪表与自动检测技术6010C语言程序设计6011★自动控制原理6012★电机与拖动基础6013★单片机控制技术6014★可编程控制器6015★变流技术与变频调速6016★计算机控制技术5017★过程控制与装置5018拓展课程拓展课程16527011019生产性实训21021018020顶岗实习45021毕业设计(论文)150总计113711401010注:标注★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九、专业核心课程简介核心课程1:控制仪表与自动检测技术 第一学年 参考学时:60学习目标:1.掌握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2.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分类4.掌握温度、压力、流量、物位和成分等过程控制五大参数检测常用的传感器的分类、检测原理和特性5.掌握传感器信号处理的方法6.掌握可靠性的概念和提高可靠性的措施7.掌握检测仪表的组成和分类学习内容:1.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误差的分类3.温度、压力、流量、物位和成分等过程控制五大参数检测常用的传感器的分类、检测原理和特性4.传感器信号处理的方法5.可靠性的概念和提高可靠性的措施6.检测仪表的组成和分类核心课程2: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学年 参考学时:60学习目标:1.掌握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各自特点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4.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5.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的方法6.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7.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及其校正设计学习内容:1.自动控制的概念、基本控制方式及各自特点。
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3.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4.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5.自动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的方法6.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7.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器及其校正设计核心课程3:电机与拖动基础 第二学年 参考学时:60学习目标:1.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2.掌握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3.掌握交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4.掌握变压器的原理和运行特性5.掌握直流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和同步电机的启动、制动和调速方法6.掌握电动机的选择方法学习内容:1.直流电动机的用途、基本结构与型号、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2.直流电动机的启动、制动和调速方法3.变压器的参数测定、运行特性、连接组别、空载运行和负载运行 4.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绕组、工作原理和机械特性5.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制动和调速方法6.交流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7.电动机的选择方法核心课程4:单片机控制技术 第二学年 参考学时:60学习目标:1.了解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2.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
3.掌握80C51单片机的硬件系统4.掌握80C51的指令系统5.掌握80C51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6.掌握80C51的中断系统及定时/计数器的使用方法7.掌握80C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方法8.掌握 80C51单片机的模拟量接口的使用方法学习内容:1.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单片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2.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过程3.80C51单片机的硬件系统4.80C51的指令系统5.80C51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6.80C51的中断系统及定时/计数器的使用7.80C51单片机的系统扩展8.80C51单片机的模拟量接口的使用核心课程5:可编程控制器 第二学年 参考学时:40学习目标:1.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功能、主要特点和分类2.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3.掌握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知识4.掌握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的安装与基本操作5.掌握S7-200系列PLC基本指令6.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7.掌握可编程控制器联网通信学习内容:1.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定义、功能、主要特点和分类2.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3.S7-200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组成、内部元器件和输入输出扩展4.STEP7-Micro/WIN32编程软件的安装、基本操作与通信5.S7-200系列PLC指令的分类及功能6.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硬件线路的设计和软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7.可编程控制器的联网通信核心课程6:变流技术与变频调速 第二学年 参考学时:60学习目标:1.了解晶闸管的结构和晶闸管极性的判断2.掌握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3.掌握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4.理解变频器调速单方向运行、双方向运行、多档运行和多段运行5.掌握PLC控制变频器运行的方法学习内容:1.晶闸管的结构和晶闸管极性的判断2.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可控整流电路和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3.变频调速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4.变频调速单方向运行、双方向运行、多档运行和多段运行5.PLC控制变频调速的单方向运行、双方向运行、多档运行及变频与工频切换6.PLC控制变频器闭环的电动机运行核心课程7: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三学年 参考学时:60学习目标:1.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典型结构、特点、组成和分类2.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接口及过程通道。
3.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硬件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常用的软件5.掌握串口通讯控制系统及其实现6.掌握基于板卡的控制系统及实现7.掌握中小型集散控制系统及其实现8.掌握CAN总线控制系统及其实现9.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学习内容: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特点、组成、分类,系统的任务和要求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线及其标准、串行通讯与RS-232接口标准、I/O接口和过程通道3.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卡、工业控制计算机、智能仪器、可编程控制器和执行机构4.计算机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的语言VB、监控组态软件Kingview和虚拟仪器软件LabVIEW5.PC的串行端口、串口通讯调试、PC双串口互通程序设计、PC与智能仪器串口通讯和PC与PLC串口通讯6.基于板卡控制系统组成、多功能板卡的安装、模拟量输入输出程序设计7.计算机集散系统概述、中小型DCS结构与通讯标准、PC与智能仪表构成的小型DCS程序设计8.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概论、CAN总线控制系统和基于CAN总线开关量输出程序设计9.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概述、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核心课程8:过程控制与装置 第三学年 参考学时:50学习目标:1.掌握过程控制的概念。
2.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分类、过渡过程和品质指标3.掌握温度、压力、物位、流量和成分等过程参数检测与变送装置的原理与使用方法4.掌握常用的过程控制仪表分类、特点及工作原理5.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系统分析方法6.掌握简单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7.掌握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控制方法8.掌握典型过程的控制方案学习内容:1.过程控制的概念、过程控制技术及仪表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分类;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和品质指标2.温度、压力、物位、流量和成分等过程参数检测与变送原理及常用仪表的选择、使用方法及安装注意事项3.DDZ-Ⅲ型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