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事例分析法 (陕西省宝鸡中学,陕西宝鸡721013)Summary:哲学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深入浅出,就得让抽象的哲学内容生活化、具体化,实例分析就是有效途径作者认为,哲学教学中的事例分析法可参照以下过程:提供事例,设置疑点、学生阅读教材并充分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归纳评价、回归知识、设境运用,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Keys:生活与哲学;高效课堂;事例分析法新编人教版的哲学教材由原来的《哲学常识》更名为《生活与哲学》,可以看出教材编写理念的转变:突出哲学知识的生活化,降低理论难度,让学生由生活出发,感悟其中的哲学道理这一转变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就必然要求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与时俱进:淡化抽象的理论思辨,注重哲学知识的生活化与具体运用教学过程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笔者认为,“事例分析法”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在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中提升哲学理论,使哲学真正成为学生乐学、易学的生活智慧一、“事例分析法”的含义及其特征事例分析法就是从某种社会现象(经济的、政治的或文化的)为基础和线索,以教材理论为依据,以充分分析为手段来完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
在事例分析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事例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兴趣,设置疑点;教师点拨的精髓是启发智慧,领悟事例的内在实质;教师评价要正面、积极,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并回归哲学知识本身;学生讨论和分析过程要围绕主题、开放自由、活泼有序二、“事例分析法”的教学过程1.提供事例,设置疑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关注变化着的社会实际,设置典型的、具有时代性的事例,立足基本知识设疑,让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生活与哲学》第12课第一框的《价值与价值观》的教学时,教师可介绍这样的事例: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手,中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团队赶赴海底,并用空客运送约3000万人民币的救援物资,包括帐篷、药品以及方便食品等让学生想一想:(1)中国政府的这些救援物资有何价值?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2)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是不是一回事?如何评价人的价值的大小?一个典型而富有时代性的事例与两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自觉进入读书讨论的求知阶段2.学生阅读教材并充分讨论,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积极阅读教材并思考,然后充分讨论,视具体情况可以分组,也可以同邻桌讨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回答上述的问题,由教师适当点拨。
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合作与探究能力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活中所说的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关系是什么学生四人一组对以上问题深入讨论、交流,得出基本结论:哲学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及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它涵盖了各个领域不同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但学生对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点拨:从哲学上讲,人也是物,因此,物的价值包括人的价值至此,学生对这一问题达到深入全面的理解这一过程是事例分析法的中心环节,因此,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在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其他事例对本框题而言,可以列举如下事例:小岗村村支书沈浩、河南希望小学女校长李玲、深圳歌手丛飞、抗震小英雄……从中感受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评价人的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的贡献3.归纳评价,回归知识这一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归纳知识,教师补充具体操作可以由学生整理阅读收获与讨论所得,用笔记的形式归纳教师抽查笔记,及时作出评价学生根据评价,及时修正自己的笔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与集中思维的能力,同时达到回归知识总结提高的目的上述事例中,通过学生带着问题地阅读教材与集中讨论,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弄清楚两个问题:(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含义;(2)人的价值的含义与评价。
4.设境运用,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这一过程由教师根据事例所得出的知识结论,设置新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表现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同时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如上述事例分析中,可以让学生思考:既然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如何创造价值?如何贡献于社会和他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联想到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多做对社会、对学校、对班级有益的事情,这也是一种贡献三、“事例分析法”教学尚待研究的具体问题笔者认为,“事例分析法”既是一个旧事物,也是一个新事物,特别是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如何做到真正体现“三维目标”与新课改的理念,有以下领域尚需进一步思考:如何选取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时代性的典型事例;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如何更加科学的处理学生阅读讨论与教师点拨讲解的关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