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生死主题和对称结构摘要:小说《忧国》风格独特,作者自我评价很高, 因而在三岛由纪夫所有小说中具有特殊地位关于《忧国》 之主题的现有批评存在数量和观点上的不足《忧国》的生 死互相辉映的主题,以及与这种主题对应的对称结构,具有 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一主题也贯穿于三岛由纪夫整个创作过 程当中关键词:忧国生死主题对称结构三岛由纪夫 绪论: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忧国》写于1960年,属于他全部创作中的后期作品之后,他亲自将小说搬上银 幕,并且自编、自导、自演他本人也曾自我评价说:“这 篇小说对我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作品,虽然不足50页,其中 集中了我的各种因素如果有人只读我的一篇小说,那么与 其读广为人知的《潮骚》,不如读这篇《忧国》,因为它包括 我这个作家的优劣,希望读者能理解这一点我深深爱着的, 唯有这篇作品 [1]这并不是作家的自夸小说《忧国》具有一种奇特的对 称结构,此种对称结构又与它对称的主题相辅相成同时, 细节描写非常精致,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我目前的索检中, 国内刊物论文中,专门研究小说《忧国》的仅有两篇,此外 仍有数篇论文提到了这篇小说但是,这些论文或是对小说主题进行了不到位的分析,或是分析不够深入,并且,没有 一处看到《忧国》的主题与结构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正 文中我将谈到这些不足。
在建国初期关于三岛由纪夫的研究中,多以其为军国主 义思想的代表,改革开放后,学界开始纠正这种观点,并认 识到了他艺术上的成就,有以唐月梅等人为代表的多本专著 出版,这一点在论文《三岛由纪夫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2] 中有详细的记叙,本文不再多言分析小说主题,和主题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就这两点 略谈《忧国》的主题在三岛由纪夫所有小说创作中的发展成 型,以上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任务一.《忧国》的主题对于《忧国》的主题,现有研究中有一个误区,即认为 小说中主人公的自戕反映了三岛由纪夫(以下简称三岛)对 军国主义“大义”,和对“神格化的天皇的美”的推崇,这 种因大义而死的美是小说的主题王艳凤《三岛由纪夫的美 意识及其》[3]—文即持这种观点尽管三岛曾在其他的小 说和政论性文章中宣扬这样的理想,但这并不是《忧国》的 主题小说题为“忧国”,宣示了其“二•二六兵变”的事件 背景因为兵变,男主角近卫军步兵中尉武山信二必须面临 两难的选择:或向昔日同僚举刀,或背叛天皇敕令,为了不违背自己的准则,他选择了在敕令下迗的前一天夜里切腹自 狀,而他的妻子,女主角丽子亦自杀随他而去本文以为,“忧国而死”是男主角自杀的时间背景和诱 因,但是并非小说主题。
全篇小说共有五节,只有充当楔子 功能的第一节,第二节描写夫妻生活习惯的部分[4]:每天清晨,中尉在出勤之前,都要和妻子一道在神龛下深深地低头祈拜这世上的一切,都被严肃的神威所庇护,而且,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也都洋溢着震颤般的愉悦和第四节男主角遗书中所写的“皇军万岁”三处与此有关,其余部分几无表现在最重要的部分,描写夫妻两人 自杀前和自杀时的心理和行动的华丽的段落中,两人皆不曾 泛起死于国事的念头在这最重要的描写中,反复纠缠在两 人心中的只有生和死的意念,生和死互相对照,互相烘托, 从中生出了美和幸福中尉在反思自己面对死亡感到的喜悦时,想到他俩决定去死时的那种喜悦,没有一点而不纯的东 西……他们这种不为他人所理解的正当的快乐,受到了大 义、神威,还有完美无缺的道德的庇护大义、神威”和“完美无缺的道德”所起的作用是提 供“庇护”,并不是产生快乐的源泉那么源泉是什么呢, 丽子在想到死亡的时候,感觉是可是,这一切不久就要消失,这种感觉极其新鲜地浮现 出来每一个瞬间都使丽子增添了生机勃勃的力量,身体的 每一个角落都重新醒过来而中尉在最后一次为自己剃须时想到的是 剃刮过的脸上,又重新辉耀着勃勃的生机,甚至都映亮 了阴郁的镜面。
这张明朗、健康的面孔与死亡的结合,说起 来,竟含着某种潇洒以上很明显地说明了, “美和幸福”正来自于生与死的 对立,为了 “大义”而死只是两人的生死外部披挂着的“其 他人无法染指的美与正义的铠甲”在《生的渴望与死的向往 论文化交融下三岛由纪夫创作中生与死的冲突美》一文中,提到了这一点[5]:这对新人在自杀前,三岛充分描写了他们享受新婚的快 乐,分享性爱的甘美,让读者与他们一起迗到人生愉悦的最 高境界接下来的自杀场面同样被三岛描写得详尽而细腻, 但这些不会激起读者的感伤和恐怖与此相反,读者会感受 到爱情的愉悦与死亡的痛苦的完美结合它的真正含义是 “爱=死”,是一种当爱与死凝为一体时引导人们通向最高 境界的爱的升华这段评论说明了,正是两种对立的融合带来了艺术的感 染力不过,在小说中与死亡结合的其实是生,因为夫妻之 爱是他们之所以生的一种表现并且,此文对于二者如何 “凝为一体”并没有做深入分析,因此在谈到“这些不会激起读者的感伤和恐怖”时,就略显武断生和死是一对极端的对立但是,在男女主角决定自杀之后,直到他们死亡的时刻,这之间的一段时间,本来绝不 相容的两者产生了奇妙的关系:生命之美加强了死之壮烈, 生愈是美,即将到来的死就愈是壮烈;死之壮烈又反过来凸 显了生之美,死愈是壮烈,被死所逼视、所压迫的生就愈是 美好。
《忧国》中有一段出色的描写明白无误地表现了这种 观点:当中尉躺在床上等待妻子,又一次听到了以前曾多次 听到的熟悉的脚步声时当意识到以后再也不能听到它时,中尉把听觉都集中在 那里,试图让这宝贵时间里的每一瞬,都洋溢那个柔软的脚 跟发出的嘎吱声响这时的时间辉耀着光芒,宛如宝石一般综上所述,《忧国》所表迗的主题就是,生死对立造就 无比辉煌的生与无比壮烈的死并隐隐透露出,将这种辉煌 和壮烈当做一种终极的美,当做人生之极致幸福的意愿历 史上,三岛选择在政治运动的背景下剖腹自杀,或许就是对 这种哲学的实践通过这篇小说亦可以猜想,他为自己自戕 所选择的政治目标其实就是那副“其他人无法染指的美与 正义的铠甲”,是他为自己选定的舞台布景甚至,他在鼓 动自卫队兵变之前有可能已经知道注定失败,看似是一次政治行动,其实是故意为之的求死之旅 的对称结构二.《忧国》生和死互相对立,互相烘托,互相生发,在其张力的极 致产生美与幸福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三岛精心构造了《忧国》的结构,此结构的最大特征就是二元对称第一,人物形象全篇小说当中只有两个人物,男性的武山信二中尉,女 性的丽子,两人为夫妻关系,这样的人物设置,表现出一种 男女相互对立又相互结合,形成自足“世界”的意图。
在由 三岛亲自操刀的电影《忧国》中,画面极为简单干净,只有 斗室中一男一女的形象,也间接地证实了这一点这一对男 女人物的形象,男性是典型阳刚美的代表,女性是典型阴柔 美的代表小说中对两人的外貌进行了多次描写,第一次的 描写如下:武山信二中尉……身着戎装,左手拄着军刀,右手托着脱下的军帽, 英武地站立者护卫新婚的妻子确是一副威风凛凛的相貌, 浓密的眉毛和大睁的眼睛,无不显示出青年的纯洁和勇敢丽子柔和的眉下那圆圆的眼睛,纤巧的鼻子,丰润的口 唇……,[去怯地从新婚礼服袖中现出的手指,握着折扇,纤细 地并放着,宛如葫芦花的苞蕾而后在对两人的身体进行描写时,也充分贯彻了这一 点,男性的身体是阳刚的,作者多次写道“健壮的肌肉” “健壮的臂膀” “粗壮的脖颈” “健壮的肩头”“壮 实的胸脯”等;女性的身体是阴柔的,同样有“淡淡的 眉” “纤巧的鼻子” “柔软的面颊” “小巧伶俐的下颌” 等第二,视角和叙述方式《忧国》使用受限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主要有三种视 角:交代背景的上帝视角,中尉的视角,丽子的视角在张 力最强的死前的时间里,作者很规律地让视角在中尉和丽子 之间调换如,在中尉告诉妻子自己决定切腹时,叙述如下:中尉觉得……丽子被丈夫的这种巨大信任所震撼……中尉认为 丽子觉得 而后,在二人越来越接近死亡时,作者对二人的心理描 写也是对称地交替进行的。
生加强了死,死加强了生”这 一主题,在二人分开的心理中反复出现,心理是分隔开的, 但想法却出现了不约而同对称的心理描写就这样加强了主 题第三,“互看”的仪式在小说第三节,出现了一段令人吃惊的仪式化描写:中 尉要求在死前最后一次观看妻子的身体,而后丽子要求最后 一次观看丈夫的身体我将这一段命名为“互看”这一“互看”的过程描写如此整齐、对称,几乎影响到了小说给 人的真实感,在常见的小说中是没有的,只能理解为三岛故 意为之他们“互看”的顺序如下:中尉看丽子:(动作)抚摸着她的面颊额际眉紧闭着的眼睛鼻子口唇面颊(镜头拉远,回到面颊)下颌喉头乳房及乳头手指腹部鲜花被烤焦了肚脐阴部(暗影愈加浓密的处所……散发似的郁香)丽子看中尉:(动作)搂抱着中尉那留着短发的脑袋 面庞眉毛闭上的眼睛鼻梁嘴唇面颊(同样,镜头拉远,回到面颊)脖颈肩头胸脯及乳头腋窝(浓浓阴影……散发……郁暗的气味)腹肌將窝两人观看对方身体的顺序惊人一致,女性身体上源于 “阴部”的“鲜花被烤焦了似的郁香”与男性身体上源于 “腋窝”的“郁暗的气味”互相对照美丽的肉体是“生” 的象征,在“互看”的仪式中,两人反复地由美丽的肉体领 悟到死亡的质感,密密的腋毛散发出郁暗的气味,在这种气味的甘甜之 中,溢满了青年的死的真实感。
并反过来加剧了生的欢悦尚未感到的死的痛苦,这个遥远的死的痛苦,锻打着他 们的快感以上三点,就是作者使用的对称布局,在这种结构中, 作者叙述与对立二元(生死)无关的情节非常简洁,比如, 人物简单化,只有两个;场景简单化,局限于两人的家中, 犹如舞台剧;事件背景简单化,只有充当楔子的开头中提到 对称的双方越是单纯,对比就越是鲜明,生死之间的美感就 越是震撼这就是《忧国》的艺术手法三.《忧国》的生死主题在三岛由纪夫创作中的演进生的欲望,死亡,美,这些都是贯穿了三岛整个创作历 程的主题,这一点在本文所引证的参考文献中无一例外都有 提及,此处不再转述在他早期代表作,第二本长篇小说《假 面的告白》中,主人公就叙述了自己关于生命力的痴迷,尤 其以健壮的男性身体为代表,开始了用肉体美表现生命美的 主题书中,当幼年的主角看到一个青年清厕夫从家门前走 过时[6]某种力量的最初的启示、某种阴暗的不可思议的呼声向 我发出了呼唤……我一边抬头仰望着肮脏的小伙子的身 影,一边被一种“我想成为他”的欲望、“但愿我就是他” 的欲望,紧紧地纠缠着同样,在主人公的幼年时期,他也对死萌发了兴趣我只爱王子,特别是被杀的王子们,以及濒临死亡命运 的王子们。
我爱所有被杀的年轻人……被恶魔用大刀子刺死并割下首级的美少年,在我的 心上投下了深深的影子?……那海滨上被打捞上来的紧紧抱着人鱼的年轻渔夫的尸体,使我颠倒?并且,生与死互相交织的主题也已经出现看到这,特别是看到他筋肉紧绷的胳膊上刺着的牡丹时,我欲火中烧热烈的注视紧紧定在这粗俗野蛮然而无 与伦比的美的肉体之上看到青年美丽的生命,为之痴迷,就忍不住会想象他死 亡的情景,可以说,青年的“生”带给主角的震撼,有一部 分属于想象中他的“死”,同样,之所以为“死”感到兴奋, 是因为那意味着对“生”的摧毁,越是美丽的生命,面临死 亡就会产生越是强大的美感这正是《忧国》主题可追溯的源头之后,三岛在《爱的饥渴》、《潮骚》等作品中皆阐述了生的主题,但很少见到将生死两大主题并置的情 景,直到《忧国》的写作在《忧国》中,三岛淋漓尽致地 表迗了他关于生死对立而融合的观点,并且采用了极端简洁 和对称布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