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血粉的加工与应用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7.95KB
约3页
文档ID:12713852
血粉的加工与应用_第1页
1/3

血粉的加工与应用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在农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饲料资源却愈显不足,尤其是蛋白质饲料,据世界粮农组织估测,全世界每年缺乏蛋白质饲料 2500 万 t,我国缺乏 200 万 t据统计,我国年产畜禽鲜血 250 万 t,可生产血粉 50 万 t,是有待开发的最大的动物性蛋白资源之一畜禽血液中含有多种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各种酶类、维生素、激素、矿物质、糖类和脂类畜禽血液中营养物质不仅种类齐全,而且有些营养物质的含量很丰富,甚至超过进口鱼粉,如粗蛋白含量为 84.7%,超过所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其中,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含量很高,分别是进口鱼粉中同类氨基酸含量的 1.79、2.65、2.79 倍,含铁量为进口鱼粉的13 倍由此可见,血粉潜在的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1 血粉的加工由于血粉的高营养价值和丰富的资源,血粉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开始开发利用血粉已有几十年的历史,80 年代初进行发酵血粉的开发利用研究,90 年代初,桂志成报道了血粉的膨化加工方法,目前,国内外有关血粉的加工方法报道很多,现综述如下:1.1 物理方法1.1.1 吸附法 将鲜血和孔性材料,如麸皮 1:2 混合,搅匀,摊开,晒干粉碎即成产品。

此法简便,适合家庭饲养利用,但血粉消化率低,所以应用范围不广目前,国外有利用秸秆、干草等作为吸附剂的趋势1.1.2 蒸煮法 此法是传统的加工方法,即将鲜血先放在锅中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再进行汽蒸,之后将湿血块晾晒烘干,再粉碎过筛即为成品此法生产血粉成本较低,方法简单,适用于小型屠宰厂、乡镇企业、个体户这种方法生产的血粉存在三大营养缺陷,其一,血本身的血腥味所导致的适口性差其二,由于蒸煮干燥过程高温对氨基酸产生破坏作用和血球本身结构造成的可消化性差其三,血本身亮氨酸和异亮氨酸比例失调所致氨基酸组成平衡性差1.1.3 喷雾干燥法 血液先进行脱纤维,然后通过高压泵进入高压喷粉塔,同时送入热空气进行干燥制成血粉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血粉质量高喷雾干燥血粉富含赖氨酸,氨基酸的真消化率可达 90%,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利用率1.1.4 流动干燥法 将血液在干燥器内快速循环,几秒钟内完成干燥或者让血液在炽热的流动空气中干燥,干燥后的血粉氨基酸含量可达 86%这种方法为国外采用,如荷兰、德国1.15 血浆蛋白粉和血球粉生产法 将鲜血先在密闭体系中冷却,然后分离出血浆,进行喷雾干燥制成血浆蛋白粉,血球另外干燥制成血粉。

此法投资极大,耗能较高,但是,生产的血浆蛋白粉蛋白质含量高,特别是富含免疫球蛋白,含量达 22%,比牛初乳中的含量高 7 个百分点1.1.6 水洗法 新疆大学苏建新等(1998)报道,各种加工方法制得的血粉消化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血粉具有缓冲作用血粉进入消化道后,使得消化道中的 pH 偏离各种消化酶的最适 pH 范围,使酶的活力降低,同时使得食物中的蛋白质不能变性或变性不完全,从而导致蛋白质消化受阻,为此提出能降低血粉缓冲作用的水洗加工法其原理是,变性血粉不溶于水,而其中的缓冲对 NaHCO3/H2CO3 和 Na2HPO4/Nah2PO4 易溶于水,所以用水洗法可以降低血粉的缓冲作用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在 100℃水浴锅里将血液进行热变性处理,然后向变性血中加 2~3 倍体积的水,搅拌后放置 15~30 min,倾去上清液,再用 2~3倍体积的水洗沉淀,以上操作重复 4~5 次,至上清液无缓冲作用为止,最后用挤压法或其它可行的方法除去沉淀中的水分,烘干后磨碎成粉用这种方法制得的血粉,缓冲力可降低 1/3 左右肉鸡饲养试验证明:这种方法生产的血粉可提高仔鸡的生长速度,完全可以代替进口鱼粉。

1.1.7 膨化法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血粒所含水分不断吸收能量而汽化,并向血分子内部强行渗透、切割,在达到均化段之前,血粉从固态逐渐变成粘流态粘流态的血蛋白分子在均化段中继续其蛋白质变性过程,并不断被连续挤出,当遇到骤然降温时,挤入蛋白质分子内部的水分子急速膨胀、汽化,并“炸”开包围它的物质,完成最后变性过程,同时使产品形成具有无数微孔的疏松物质—膨化血条,膨化血条再经自然冷却和粉碎后即成为膨化血粉膨化血粉为深红褐色、带晶状闪光的多微孔粉末,具有烤香味,体外消化率为 97.6%,其品质优于其它任何方法加工的血粉[/color]1.2 化学处理法1.2.1 酸处理 北爱尔兰加工血粉时,在血粉中补加 HCOOH,比例为 3:100,处理后的血粉其红血球素的消化率大大提高,血粉的 pH 值由 7.2 降到 3.61.2.2 脱色法 向鲜血中加入占血重 0.1%、浓度为 30%的草酸钠,充分搅匀后加入6NHCL 酸化,使 pH 为 3.2,在 80℃时加入 CaO 使 pH 达 11,以破坏血细胞,然后加 6NHCL调 pH 至 6.5,在剧烈搅拌下缓慢加入占血重 2.8%、浓度为 30%的过氧化氢溶液以破坏亚铁血红素,静止半小时倾去清液,将沉淀离心脱水之后摊开、晒干、粉碎。

这种方法投资少,耗能少,工艺流程简单易行,成本低,产品质量与喷雾血粉相近,适于中小型屠宰厂生产1.2.3 碱金属盐处理 波兰生产血粉时,在新鲜的动物血液中加 0.5%~2.5%的 NaCL或 Kcl,静置 90 min,弃水分,凝固血块用巴氏法灭菌 40min,其湿的或干制品可用来喂仔猪1.2.4 酶解法 将家畜血液加热煮成凝团并拌碎成微粒,55℃时加入胰蛋白水解酶或木瓜蛋白水解酶,使蛋白质降解为肽、胨或游离氨基酸,5~7h 后干燥处理即得产品酶解法生产的血粉粗蛋白含量为 82%~85%,游离氨基酸约占 36%~44%,而且无血腥味,改善了适口性1.3 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发酵法是将血液拌入孔性载体如麸皮、米糠等,接种蛋白分解菌(如霉菌、酵母菌),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将畜禽血蛋白降解为肽、短肽和氨基酸;也可利用某种特定的细菌发酵,这种细菌分泌的酶能破坏血细胞壁,使得有效养分释放出来或者被细菌利用重组新的菌体蛋白其工艺流程为,鲜血→拌入孔性载体→接入菌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干燥→成品动物血经微生物发酵后,游离氨基酸总量比未经发酵的血粉增加 14.9 倍,而且还增加了蛋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另外,发酵血粉不再具有血腥味,而具有浓厚的曲香味,适口性较好,经对试猪采食速度和采食量观测,采食速度提高 1 倍,采食量提高 4.7%,此外,血液经过高温发酵,也清除了潜在病原菌的危害,并且产品具有丰富的维生素及促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由于制作发酵血粉具有投资少,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等优点,因此,制作发酵血粉被公认为我国饲用血粉的开发方向,不过目前发酵血粉仍存在消化率低、氨基酸平衡性差等问题,所以,在菌种选择和辅料配方上尚需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2 血粉的应用由于血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加工技术和方法也日臻完善,因此,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用血粉替代豆饼、鱼粉或添加在饲料中用来喂畜禽鱼虾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2.1 猪日粮中添加血粉的效果美国依阿衣州立大学营养学家报道,在 28 日龄平均体重约为 5.5 kg 断奶仔猪的玉米—豆饼基础日粮中添加膨化血粉,与添加牛奶蛋白、大豆蛋白、肉粉、干脱脂奶粉的处理相比,仔猪多采食 20%~57%的饲料,多增重 5%~7%国外有人试验,在肉猪日粮中添加10%的膨化血粉,粗蛋白消化率达 93.86%~97.20%,能量利用率达 77%~81%戴国柱等(1992)报道,在生长猪日粮中添加 4.2%的膨化血粉与添加 3%鱼粉相比,日增重多 49g,每头猪多获利润 61.94 元有人报道在日粮中添加 5%的血粉饲喂瘦肉型猪,经两个月饲养试验,平均日增重 673g,与喂秘鲁鱼粉的对照组(日增重 668g)效果相似。

江苏农科院(1990)试验表明:在猪日粮中加入 6%的膨化血粉比加 6%鱼粉平均日增重提高 6.3%管武太、李德发等(1996)报道,用 2.5%膨化血粉替代仔猪日粮中的豆粕后,仔猪日增重和采食量分别提高 14.4%和 12.5%,饲料转化率略有改善2.2 血粉饲喂鸡的效果据郭守令等(1995)报道,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 4%的猪血发酵血粉比添加 7%鱼粉的对照组总蛋重增加 20.6%国内有人在蛋鸡日粮中添加 3%的发酵血粉,结果产蛋率增加8.75%,蛋重平均提高 6.3%,耗料减少 5.82%,只鸡增加收入 0.31 元在肉鸡日粮中添加3%~5%发酵血粉,鸡增重提高 9%~2%,且群体发育均匀,抗病力强株州市养鸡场(1994)报道,在肉鸡饲料中添加 3%发酵血粉,肉鸡平均增重提高 7%~9%,耗料减少 7%~25%,只鸡增加收入 0.39 元兰信海等(1995)用 4%的发酵血粉代替 4%的秘鲁鱼粉(粗蛋白含量为61%)饲喂蛋鸡的试验结果表明:鸡群产蛋率提高 4.01%,料蛋比下降 8.61%,死淘率下降3.97%2.3 血粉饲喂其它动物的效果据报道,用血粉饲料饲喂奶牛,日产奶量可增加 1.04 kg。

朱伯清等(1995)用 5%发酵猪血粉代替 5.38%的鱼粉喂养对虾,结果表明:增长率提高 26.1%,成活率为 84%,与鱼粉组的 88%的成活率相近,而成本降低 50%日本畜产试验场研究报告第 49 号(1992)报道,用血粉作为人造蛋白饲料养蚕,产出的茧子重量大,蛹体不过肥,并且成本比用其它蛋白质原料低得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