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复习资料(根据新大纲整理)第一章 绪论掌握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药剂学定义: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药剂学的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2、药剂学的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和调剂学)剂型:将药物制成方便临床应用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的给药形式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制剂:根据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的某一种剂型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品 制剂学:研究制剂生产工艺技术及相关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剂型设计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的同时最低限度地降低毒副作用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3、药物剂型的重要性a、改变药物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注射 b、调节药物作用速度 c、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 d、靶向作用 e、影响药效4、药剂剂型的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按制法分类;按形态分类)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² 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口服给药:片剂、胶囊剂、糖浆剂² 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注射给药: 注射剂(静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等) 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剂 皮肤给药: 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 粘膜给药: 滴眼剂、舌下片、口腔粘贴片 腔道给药: 栓剂按分散系统分类v 真溶液类剂型: <1nm 溶液剂v 胶体溶液类剂型: 1~100nm 胶浆剂 v 乳浊液类剂型: 0.1~50mm 乳剂v 混悬液类剂型: 0.1~100 mm 混悬剂v 气体分散类剂型: 气雾剂v 固体分散类剂型: 散剂、片剂v 微粒分散型 微球5、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沿革及其他药品标准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药典收载常用药品及制剂: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其它药品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简称部颁标准)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标准(局颁标准)6、GMP、GLP与GCP的概念n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n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n 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n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n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n 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规范(GUP)熟悉:1、药剂学的任务基本任务: 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 具体任务: 略2、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和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 :制剂配制理论与工业化生产物理药剂学 :物理化学原理应用于药剂学研究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剂学中常用高分子的理化特征及功能与应用3、熟悉生物药剂学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研究制剂中的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 ,阐明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疗效的关系临床药剂学 :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4、药物的传递系统(DDS)的概念5、DDS的研究进展6、处方的概念及分类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处方类型: 法定处方 --- 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医师处方 --- 医师对患者开出药剂学的发展n 第一代制剂 常规制剂n 第二代制剂 缓释制剂(长效制剂、缓慢释药)n 第三代制剂 控释制剂(恒速释药、零级释药)n 第四代制剂 靶向制剂(定位、定量释药)n 第五代制剂 自动化给药系统(脉冲式释药系统、自调式释药系统) 第二章 药物溶液的形成理论掌握:1、药物的溶解度(特性溶解度和表观溶解度)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特性溶解度2.平衡溶解度 表观平衡溶解度 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1.分子结构----相似相溶2.溶剂化与水合作用 水中溶解度:有机溶剂化物>无水物>水合物3.多晶型 无定型>亚稳定型>稳定型4.粒子大小----难溶性药物 0.1~100nm范围内 , r↓, S↑5.温度 6.pH值弱酸盐 弱碱盐 7. 同离子效应:相同离子存在使药物溶解度降低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a. 制成盐类 选用盐类需注意:溶液pH 、稳定性、刺激性、毒性等因素b. 应用混合溶剂 潜溶、潜溶剂 常用潜溶剂:乙醇-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水,聚乙二醇-水 c. 加入助溶剂概念和助溶机理• 形成可溶性络盐 KI + I2 ® KI3 (1:2950) (1:20)• 形成分子复合物 茶碱 + 乙二胺 ® 氨茶碱 (1:120) (1:5)• 复分解反应生成盐 乙酰水杨酸 + 枸橼酸钠 ®乙酰水杨酸钠 + 枸橼酸 (1:2950) (1:20)助溶剂分类² 无机化合物:碘化钾² 有机酸极其钠盐:水杨酸钠、苯甲酸钠、对氨基苯甲酸钠² 酰胺化合物: 烟酰胺、乙酰胺、尿素、乌拉坦d. 使用增溶剂 --- 表面活性剂• 概念 • 影响增溶效果的因素3、药物溶出度、影响药物溶出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一) 溶出速度的表示方法 Noyes-Whitney方程 dc/dt= KS (Cs – C) K=D/Vh当Cs >> C时, dc/dt = K S Cs(二) 影响因素及增加方法因素: S 、T、 V(C)、 D、 h增加药物溶出速度方法:减小粒径;升高温度 ; 加快搅拌熟悉:1、药用溶剂的种类及性质 水、非水溶剂、醇与多元醇、醚类2.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衡量溶剂极性的参数1. 介电常数(ε)--- 表示将相反电荷在溶液中分开的能力ε↑,溶剂极性2. 溶解度参数(d)--- 表示同种分子的内聚力d ↑,溶剂极性↑“极性相似相溶 ”原则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掌握: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及吸附性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urface ative agent )含义:使液体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
结构特点:长链有机化合物;具有亲水、 亲油基团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基本性质及应用一、 离子型 (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两性离子型)(一)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肥皂类 (高级脂肪酸的盐 ,(RCOO-)n Mn+ )(C12 ~ C18) 可溶性皂(碱金属皂 --- Na,K ): 硬脂酸钾 不溶性皂(金属皂 --- Ca, Mg,Al):硬脂酸钙 有机胺皂:硬脂酸三乙醇胺皂用途:乳化剂 (外用制剂)2、硫酸化物(R•O • SO3- M+ C12 ~ C18)• 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 用途:去污剂、润湿剂• 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月桂醇硫酸钠 (十二烷基硫酸钠,SLS) 用途:乳化剂(外用制剂)3、磺酸化物 (R • SO3-M+)• 脂肪酸 磺酸化物: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阿洛索-OT)• 烷基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途:洗涤剂 (日用化工用)(二)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季铵化合物、苯扎氯铵(洁尔灭)、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用途:杀菌和防腐临床用于皮肤、粘膜、手术器械的消毒(三)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天然: 卵磷脂 ----- 乳化剂(注射用乳剂)• 合成:阳离子--胺盐(氨基酸型) “Tego” 季胺盐(甜菜碱型) 阴离子 -- 羧酸盐、硫酸酯、磷酸酯 用途:兼具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与作用 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 脂肪酸甘油酯 单硬脂酸甘油酯,HLB 3~4, W/O 型辅助乳化剂2. 多元醇型(1)蔗糖脂肪酸酯 HLB 5~13 O/W型乳化剂、分散剂(2) 脂肪酸山梨坦(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司盘,Spans) 司盘 80(Span 80): 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性质:油溶性应用:W/O 型乳剂的乳化剂(3)聚山梨酯(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 吐温, Tweens) 吐温-80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Tween 80 ); 聚山梨酯 80(药典名称)性质:水溶性 应用:增溶剂、O/W 型乳化剂、 润湿剂3. 聚氧乙烯型(1)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聚乙二醇 + 长链脂肪酸) R• COO • CH2(CH2OCH2)n -CH2OH 卖泽类(Myrij) Myrij52 聚氧乙烯40 硬脂酸酯性质:水溶性 应用:增溶剂、O/W 型乳化剂(2)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聚乙二醇 + 长链脂肪醇 )R • O(CH2OCH2)n H 苄泽类(Brij) 苄泽-30 、苄泽-35 :聚乙二醇 + 十六醇、西土马哥、平平加O性质:亲水性较强 应用:增溶剂、O/W 型乳化剂4.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泊洛沙姆 (Poloxamer) ; 普朗尼克(Pluronic) HO (C2H4O) a •(C3H6O) b • (C2H4O)c H Mw ↑ , 液体 → 固体 Pluronic F-68 ( Mw≈ 7500) : 片状固体性质:毒性小、刺激性小 应用: 静脉注射用的乳化剂 (O/W 型)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溶作用等)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 值)• 概念• 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计算: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一) 胶束增溶(二)温度对增溶的影响影响胶束的形成、影响增溶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 Krafft 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 § 起昙与昙点 (clouding point)-----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产生起昙的原因熟悉:1、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 阳离子型> 阴离子型> 非离子型 溶血作用:离子型> 非离子型 刺激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1. 增溶剂 (HLB :15 ~ 18) 润湿剂(HLB :7 ~ 11)乳化剂§ 作用:使乳剂易于形成并使之稳定§ 类型: W/O 型乳化剂(HLB 3~8 ) O/W 型乳化剂 ( HLB 8~18 )§ 应用:乳剂、软膏剂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掌握:1、微粒分散体系的分类及药剂学意义分散体系:是一种或几种物质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