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比较唐宋两代女性服饰的不同特点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9.50KB
约4页
文档ID:490877196
比较唐宋两代女性服饰的不同特点_第1页
1/4

比较唐宋两代女性服饰的不同特点【摘要】唐代与宋代不同的文化色调致使女性服饰无论是在风格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着极大的区别,形成了两朝极端的审美倾向论其原因是社会的本质和根源服饰的发展除了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外,民族交流、统治阶级意志、社会思想、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也赋予了服饰更多的意义关键词】 唐宋时期;女子服饰; 特色; 异同;文化思想;社会背景 一、背景衣冠服式是人类文明与礼仪的体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千古文明,使传统服饰历代相承,并随着社会思想、礼仪制度、生活需要与审美情趣,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创造了独具风格的中华民族衣冠服式文化我国因而被称为“衣冠王国”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服饰的印象,往往停留在一成不变的脸谱式概念,简单地认为唐代以肥为美、宋代清雅纤细但其实古时流行变化的速度并不输今日唐宋两代服饰的变迁,离不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这一点,在唐宋两代女子服饰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创造了无比繁荣富丽、博大自由的服饰文化在盛唐时期,其工艺美术和服饰文化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域文化的影响而推陈出新,将中华服饰的发展推到了顶峰唐代的女装,是中国服饰史中最为精彩的篇章,是历代的佼佼者。

其造型雍容华贵,妆饰富丽堂皇唐装能超越前代,与丰裕的经济基础、勇于接受外来文化实现服饰革新的观念密切关连 两宋处于五代之后,相对于唐的稳定繁荣,宋代经历战乱较多,再加上思想界的“理学”盛行,社会上普遍提倡简洁朴素,“两宋时的统治思想是‘程朱理学’,强调‘存、保守形成淡雅恬静之色彩,提倡简练、质朴、天理而灭人欲’出现宋代理性美服饰趋于拘谨、洁净、自然,一反唐朝过分艳丽豪华之风《中西历代服饰图典》21页二、唐宋命妇服饰由于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古代妇女的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大体上可分为命妇(泛称有封号的妇女)与普通妇女服饰命妇服饰一般有礼服和常服两类 在命妇的服装制度上,唐代对命妇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有比较完善的制度具体的制度则可以从以下资料中看到命妇之服六祎衣者,皇后受册、朝谒、宴宾、祭祀之服也翟衣者,内命妇(皇帝的妃、嫔、世妇、女御等)受册、从蚕、朝会,外命妇(卿、大夫之妻)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之服也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公服者,常供奉之服也花钗礼衣者,亲王纳妃所给之服也大袖连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 《旧唐书》卷45而宋代命妇服装制度基本沿袭唐代,内容没有太大的变化。

据《宋史·舆服志》载:“后妃之服一曰祎衣,二曰翟衣,三曰礼衣,四曰朱衣粗略看,唐宋命妇服装在形制上无太大差异,有继承也有变化例如唐代皇后的祎衣为袒胸式,其色以红、黄为主,裙拖摆较长,肩搭帔帛,面料轻薄,层数繁多,但富有层次感,给人以庄重肃穆的感觉而宋代皇后的祎衣是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连体式服装祎衣为V领式,多为深青色,裙拖摆很短,裙上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厚重的面料显得较为低沉朴素命妇的常服为日常穿着唐制对命妇常服的规定没有礼服那么严格,但也做了相关的等级规定《旧唐书·舆服志》载:“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以青,带以输石,妇人从夫色尽管如此,在开放多元的唐代社会,尤其是贵族妇女,在日常服饰的审美选择和实际穿着上依然艳丽华美,大体可分为以大袖襦裙、帔帛为主的传统型,胡服、胡靴组合的胡服型,幞头、男式圆领袍衫的女扮男装型等三种造型传统型服饰在盛唐时期演变出了半露胸款式贵族妇女穿的宽袖袒胸服装,袖子会更大,并有很宽的绣花缘边唐代方干《赠美人诗》中的“粉胸半掩凝晴雪”,周昉《簪花仕女图》及周濆诗“惯束罗裙半露胸”等即描绘此种装束,是中国古代女子着装最为大胆的一种,足以见唐时思想开放的时代背景。

胡帽、胡服、胡靴组合的胡服型在贞观至开元年间比较盛行,民间妇女也以胡服、胡帽为美《说文解字段注》记载:“帷帽,如今席帽,周围垂网也而唐代女子并未满足这种隔纱观望的帷帽式,后索性去掉纱罗,不用帽裙或不戴帽子而露髻驰骋 “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妆露面无复障蔽,士人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丈夫衣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唐书·舆服志》当时影响中原的外来服饰,绝大多数都是马上民族的服饰这种异族服饰风情对唐女着装意识产生了一种渗透式的影响,特别盛行于宫中在唐代画家周昉的名画《挥扇仕女图》中,便能看到脸上化着红妆、全身却效仿男子装束的仕女,柔美之中透出男性潇洒的风度 相比之下,宋代命妇的常服在款式、色彩上就要简单朴素得多,宋朱熹撰的《朱子家礼》记载:“大袖,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众妾则以褙子代大袖这种大袖衫是由唐代大袖襦发展而来宋代的大袖衫、长裙、帔帛是晚唐五代遗留下来的服式,在北宋年间依然流行,多为贵族妇女所穿用,是一种礼服,虽然宋代连宫中服装也以窄袖为主,但宽衣大袖仍被视为华贵的标志《宋史·舆服志》载:“其常服,后妃大袖在思想相对内敛的宋朝,除了贴身的“抹胸”,还有一件围在腰上的锦巾,称为“腹围”,其颜色以黄为贵,称为“腰上黄”,寓意富贵吉祥。

民间和贵族妇女都喜欢在里边穿抹胸,外边穿褙子,衣襟常敞开,隐约露出内衣的美三、唐宋普通妇女服饰唐代普通妇女的服装以襦裙加帔帛为主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中唐时期的襦裙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特别是襦衫的衣袖明显宽大,其它无太大变化,基本上都是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唐代妇女还喜欢在襦衫外面套一件半臂唐代妇女的襦裙色彩浓艳,主要以红、绿、黄色为多,还有紫、青等色常用的面料有丝、帛、锦、纱,尤其以纱料制成的襦裙最为常见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衣服,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束着裙子、裤,这是最为普通的装束当时的衣料,为罗、纱、锦、绫、绢等,毛织物不多见,棉布还不普遍 宋代妇女的裙子,大多以罗纱为主,且有刺绣或用罨画,或用销金,或用晕裙,贵族妇人甚至在裙上缀以珍珠为装饰《中国古代服饰史》290页 四、总结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手工业有了快速发展,而身为盛世的唐代,发展则尤为快速,加上开明的政策,民族融合异邦人带来的绫罗布匹以及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唐朝人的生活唐朝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

这是唐王朝开放以来,受异族服饰文化影响,所特有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但是实力远不如前代,这是我国封建专制走向衰落的开始朝代更替,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变化与唐代服饰相比,不仅款式少有创新,而且色彩较为单调,趋向于质朴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宋王朝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国内争斗接连不断,辽,金又相继南下,战争连绵,尤其是到南宋时期二是宋代程朱理学影响很大,主张“天理是至善的人,人欲是万恶的,存天理必须灭人欲”,使当时人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箝制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服饰属于一种文化现象,但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总是被蒙上一层政治色彩,可以说,服饰文化与政治,经济特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唐宋女子服饰之间,又有着传承发展的关系参考文献:1、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沈从文 商务印书馆20022、 中西历代服饰图典【M】缪爱莉,邝璐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 宋史·舆服志【O】4、 旧唐书·舆服志【O】5、 中国古代服饰史【M】周锡保 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欧阳欣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