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河东戏曲word版本

汽***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54.50KB
约15页
文档ID:588782300
河东戏曲word版本_第1页
1/15

河东戏曲 一一 山西地方戏简介山西地方戏简介§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山西地方剧种中的“大戏大戏”,是人称,是人称“山山西四大梆子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雁剧和上党的蒲剧、晋剧、雁剧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一脉相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枝,一脉相承,皆为梆子声腔的正宗 蒲蒲 剧剧§ 蒲剧,又名蒲剧,又名“蒲州梆子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 晋晋 剧剧§晋剧,又名晋剧,又名“中路梆子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

雁雁 剧剧§雁剧,也称雁剧,也称“北路梆北路梆子子”,由,由“蒲州梆子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成有很大影响 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的“蒲州梆子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罗罗腔等 二二 蒲蒲 剧剧§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蒲剧是山西四大梆子中最古老的一种,约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原名原名““蒲州梆子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因起源于蒲州( (治今山西永济治今山西永济) )而得名§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蒲剧在清代乾隆时期( (十八世纪十八世纪) )外省称外省称““乱弹乱弹””、、““晋腔晋腔””、、““山陕梆子腔山陕梆子腔””等;等;§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嘉庆、道光以后,又称““山西梆子山西梆子””;;§陕西称东路戏;陕西称东路戏;§山西省北、中部称山西省北、中部称““南路戏南路戏””;;§晋南当地则习惯称晋南当地则习惯称““大戏大戏””或或““乱弹乱弹””。

“戏曲之乡戏曲之乡”——蒲州蒲州§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蒲州地处黄河中游,其大庆关渡口毗连山西、陕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西,最古代南方丝瓷通往西北的交通要道,商业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兴隆,经济文化繁荣,为戏曲的发展、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了有利条件金元时期,这里金院本、元杂剧的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演出极为盛行;明清以来,又是梆子、乱弹活动的重要基地,故素有的重要基地,故素有“戏曲之乡戏曲之乡”之称 蒲剧的渊源与形成蒲剧的渊源与形成§蒲州梆子的渊源与形成,说法有二:蒲州梆子的渊源与形成,说法有二:§一说胚胎于晋南和陕西东部民间的锣鼓杂戏一说胚胎于晋南和陕西东部民间的锣鼓杂戏( (陕陕西称西称““跳戏跳戏”)”);;§一说为北曲遗响,同山、陕民歌小曲、典艺结合一说为北曲遗响,同山、陕民歌小曲、典艺结合的的““弦索调弦索调””,至明中叶受青阳腔,至明中叶受青阳腔( (清戏清戏) )影响后影响后演变而成演变而成 “ “ 乱乱 弹弹””§明末清初,蒲剧沿称明末清初,蒲剧沿称““乱弹乱弹””。

§康熙康熙(1662-1722)(1662-1722)至乾隆时至乾隆时(1736-1795)(1736-1795),,北京观众也称蒲剧为北京观众也称蒲剧为““西调西调””、、““西秦腔西秦腔””、、““勾腔勾腔””§咸丰、同治咸丰、同治(1851-1874)(1851-1874)后,又多以后,又多以““山梆山梆子子””称之 “山陕梆子山陕梆子”§所谓所谓““山陕梆子山陕梆子””,当时泛指山西的蒲州梆子和陕西的同,当时泛指山西的蒲州梆子和陕西的同州梆子§两地仅一河之隔,语言相近,风俗习惯相同,艺人相互搭两地仅一河之隔,语言相近,风俗习惯相同,艺人相互搭班演出,历来无艺界班演出,历来无艺界§嘉庆年间嘉庆年间(1796-1820)(1796-1820)北京有北京有““山陕班山陕班””演出,直到光绪、演出,直到光绪、宣统年间宣统年间(1875-1911)(1875-1911),蒲州和同州艺人仍有在北京搭梆,蒲州和同州艺人仍有在北京搭梆子班演唱的子班演唱的§其后两个剧种始逐渐分道发展其后两个剧种始逐渐分道发展 蒲剧艺术特点蒲剧艺术特点§蒲剧的表演:程式丰富,基础雄厚蒲剧的表演:程式丰富,基础雄厚。

§风格上:生、净宽大有力,粗犷豪放;旦风格上:生、净宽大有力,粗犷豪放;旦行明快利落,朴实大方行明快利落,朴实大方§各种行当都善用特技各种行当都善用特技 蒲剧特技蒲剧特技§椅子功椅子功§水袖功水袖功§胡子胡子( (髯口髯口) )§翅子翅子( (帽翅帽翅) )§鞭子鞭子( (马鞭马鞭) )§梢子梢子( (甩发甩发) ) 蒲剧欣赏蒲剧欣赏《《土炕上的女人土炕上的女人》》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