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學概論》知識總結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环境 :是以人类为主体 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物质条件 的整体,包括 自然 环境 和 社会环境 2、聚落环境 :是人类有 计划 、有目的 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3、城市环境 :是人类 利用 和改造环境 而创造出来的 高度人工化 的生存环境4 、环境问题 :是指由于 人类活动 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 环境质量变化 ,以及这种变 化反过来产生 对人类的 生产、生活和健康 的影响问题包括 原生环境问题 和 次生环境问题 5、环境保护 :指人类为解决 现实的和潜在 的环境问题, 维持自身的生存 和发展而进行的具体 实践活动 的总称6、环境科学: 是一门研究 人类社会发展活动 与 环境演化规律 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 人类 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 、持续发展途径 与方法 的科学7 、环境自净能力: 当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因 大气、水、土壤 等环境要素的 扩散、稀释、氧 化还原、 生物降解等物化和生化作用 ,使污染物的 浓度和毒性 逐渐自然降低 的现象称为环境 自净能力第二章 大气污染一、名词解释1 、大气污染 :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 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 ,以至破 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 存和发展 ,对人体、生态和材料生成危害的现象。
2、一次污染物 :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 的污染物质,如 SO2、 CO、NOx 、颗粒等3 、二次污染物: 是指由 一次污染物 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 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 形成的与一 次污染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 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 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硫酸、 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 Ox ,以及许多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物(又称自由基) 4 、气溶胶 :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他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5、 总悬浮颗粒(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 (流量在1.1 ―― 1.7m3/min )在滤膜上 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 总质量 ,通常称总悬浮颗粒6、 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是小于 10 ^m的微粒7、 降尘:降尘是指用 降尘罐法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其直径一般大于 30 ^m8、 可吸入粒子(IP):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建议将粒径(W 10呵)的粒子定为可吸入粒 子9、 光化学烟雾:含有NOX和HC的大气,在阳光中 紫外线照射下反应所发生的 光化学反应 生成 二次污染物 ,参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 一次污染物 和二次污染物 的混合物 所形成的 烟雾污 染现象 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10、 干绝热递减率: 干气块 或未饱和湿空气块 在绝热条件 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用单位 高度为 100m )所造成的 温度下降 数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 ( P36 )11 、辐射逆温 :在 睛空无云 (或少云)的夜间,当 风速较小 (<3m/s )时, 地面 因强烈的 有效辐射 而很快冷却, 近地面气层冷却最为强烈, 较高的气层冷却较慢 ,因而形成了自地面 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称为辐射逆温12 、下沉逆温 :又称 压缩逆温 ,当 高压区 内某一层空气发生强度较大的 气团下沉运动 时, 常可使原来 稳定层结 的空气层 压缩 成逆温层结 若气层下沉距离很大, 就可能使顶部增温后的 气温高于底部增温后的气温,从而形成逆温层14 、平流逆温 :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表面 上而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 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 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 上层受影响 较少,降温较慢,从而形成的逆温 )15 、湍流逆温 : 低层空气湍流混合 形成的逆温称为湍流逆温16 、锋面逆温 :在对流层中的冷空气团与暖空气团 相遇时,暖空气团因其密度小就会爬到 冷空气上面去,形成一个 倾斜的过渡区 ,称为 锋面 。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 也可以出现逆温,称为锋面逆温17 、气压梯度力 :单位质量的空气在 气压场 中受到的作用力,称为气压梯度力可分解为垂直 和水平 方向两个分量18 、地转偏向力 :大气在转动的地球上运动时, 由于地球转动 而产生的使 运动偏离气压梯 度方向的力 ,称为地转偏向力 (它只改变大气运动方向不改变速度)19 、风速廓线 :平均风速 随高度 变化的 曲线 称为风速廓线,其数学表达式称为风速廓线模式20 、城市热岛环流(城市风) :由于 城乡温度 差引起的形成一种从周围 农村吹向城市市区 的 特殊的“ 局地风 ”,称为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21 、有界大气扩散 :实际的污染物 排放源 多位于 地面 或接近地面的大气边界层内 ,污染物 在大气中的 扩散 必然会受到 地面的影响 ,这种大气扩散称为有界大气扩散22 、有效源高 :是指从 烟囱排放的烟云 距 地面 的实际高度 ,它等于 烟囱(或排放筒)本身 的高度 与 烟气抬升高度 之 和 23 、干式机械除尘装置 :不用水或其他液体作润湿剂,仅利用 重力、惯性力 及离心力等沉 降作用 去除气体中的 粉尘粒子 的装置称为干式机械除尘装置。
主要有 重力沉降室 、惯性力除 尘器 、离心力除尘器 24 、湿式除尘装置 :是使 含尘气体 与液体 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尘粒的 惯性碰撞 及其他作 用捕集尘粒 或使 粒径增大 的装置应用的三种: 喷雾式洗涤器 、离心洗涤器 、文丘里式洗涤 器(画出示意图,部件名称 )25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是以 保障人体健康 和 正常生活条件 为主要目的,规定出大气环境 中某 些主要污染物 的最高允许尝试 它是进行 大气污染评价 ,制订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和大气 污染物排放标准 的依据,是进行 大气环境管理 的依据26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是实现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为目标,对 污染源 排入大气的 污染物 容许含量 作出限制, 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 排放量 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 的依据, 同时也是环境 管理部门的 执法依据 分为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和 行业 标准27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 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种辅助规定它是根据大气污染 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 生产工艺特点 、燃料 、原料使用标准 、净化装置选用标准 、烟囱高 度标准 及卫生防护带 等,为保证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从 某一方面 作出的具体 技术 规定, 目 的是使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易掌握和执行。
28 、警报标准: 这是大气环境污染 不致于恶化 或根据大气污染 发展趋势 , 预防发生 污染事 故而规定的污染物含量的 极限值 29 、大气染污综合防治: 从区域环境 整体 出发,综合运用各种 防治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的 对策,充分考虑区域的 环境特征 ,对影响大气质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 提出最优 化对策和控制技术方案,以期达到 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控制 目标30. 大气湍流: 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称为大气湍流风速的涨落和风向的摆动就是湍流作用的 结果)31. 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是指在 垂直方向 上大气稳定的程度32. 温度层结: 气温沿垂直高度 的分布,这种曲线称为 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 或温度层结曲线 , 简称温度层结二、简答2、大气主要污染源的类型有哪些?答:A根据污染物质的 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㈠天然污染源主要有:①火山喷发( 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② 森林火灾(CO、CO2、SO2、NO 2、HC)③ 自然尘(风沙、土壤等)④ 森林植物释放(萜烯类碳氢化合物)⑤ 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和亚硫酸盐)㈡人为污染源:①燃料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②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石油化工、金属冶炼);③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汽车、飞机、轮船);④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
B 若按照污染源 性状特点 可分为 固定污染源 和移动污染源 两类C 若按排放物的 空间分布 可分为 点污染源 、 面污染源D按污染物排放的 时间,可划分为连续源、间断源和瞬时源E按污染物产生的类型,可划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3、大气污染物按污染物发生性质的分类答: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颗粒、 SO2、 CO、 NO x 等)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 化学反应 或光化学反应 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 物理、化学性质 完全 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硫酸、硫酸盐气溶 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 Ox,以及许多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物(又称自由基)2 主要大气污染物:(1)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 TSP、 飘尘、降尘、可吸入粒子等(2) 硫氧化合物:主要指二氧化硫( SO2)和三氧化硫(SO3)参与硫酸烟雾和酸雨的形成)(3)氮的氧化物:NOx,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是指 NO和NO2人为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 4)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5)碳氢化合物:是指C1---C8可挥发的所有碳氢化合物, 即烃类。
甲烷和非甲烷烃两类)5. 飘尘的危害 :飘尘粒径小 ,能被人 直接吸入呼吸道 内造成危害;又由于它能在大气中 长期飘浮, 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 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 反应 提供反应床 6. 二氧化硫的危害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易被 氧化形成三氧化硫 ,再与水分子结合生成 硫酸分子 ,经过 均相或 非均相成核 作用, 形成 硫酸气溶胶 ,并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硫酸盐 硫酸和硫酸盐可 以形成 硫酸烟雾 和酸性降水 ,造成较大危害7. 氮氧化物的天然源主要为生物源,包括哪些? 答:①由生物机体腐烂形成的硝酸盐,经细菌作用产生的 NO及随后缓慢氧化形成的 NO 2 ;②生物源产生的 氧化亚氮氧化形成NO x;③有机体中 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经 0H 自由基氧化形成 NOx 8. 大气中 CO 的来源?答: CO 的人为源,燃料 不完全燃烧 时产生天然源包括:甲烷的转化(甲烷经 OH 自由基氧化形成 CO )、海水中 CO 的挥发、植 物排放物的转化(萜烯经 0H自由基氧化产生 CO)、植物叶绿素的光解、森林火灾、 火山喷发、农业废弃物焚烧9. 简述大气中CO2的来源?答:1天然源:海洋脱气,大气圈与水圈具有强烈的交换 CO2的作用。
2 甲烷转化,甲烷在 平流层 与 OH 自由基反应最终被氧化成 CO23 动植物呼吸 4 生物有机体腐败氧化5 森林及农业废弃物作为燃料燃烧或腐败而自然氧化人为源: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6. 大气污染类型的分类答:I根据污染物的性质 划分:(1)还原型(煤炭型):主要是S02、CO、颗粒物等,逆温下形成还原型烟雾⑵氧化型(汽车尾气型):主要是 CO、NOx、HC等一次污染物经阳光照射、光化学反 应形成03、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 )等二次污染物II根据燃料性质或大气污染物的组成 划分:⑴煤炭型: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烟气、 粉尘、S02等,一次污染物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硫酸、 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⑵石油型:汽车排气、石油冶炼等排放 NOx、03⑶混合型:煤、石油等及工厂排放各种化学物质⑷特殊型:特殊工业企业排放的特殊气体7•比较氧化型与还原型大气污染在污染源、 污染物、发生时间和地区等方面的差异(比较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型与伦敦烟雾型大气污染在污染源、 污染物、发生时间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