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船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一、 学院简介商船学院现设有航海系、轮机工程系、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海科学研究所、中法联合伽利略系统与海上安全智能交通研究所、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海事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事大学—挪威船级社国际合作中心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 3 个博士点;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轮机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 4 个硕士点;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2 个工程硕士点;航海技术、轮机工程、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 4 个本科专业其中,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同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轮机工程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商船学院具有较完备的教学、实验和科研设施,设有 10 个教研室、2 个教学实验中心,拥有综合船桥系统(IBS)实验室、船舶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天象馆、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柴油机特性测试、制冷空调、水泵性能测试、冷藏集装箱综合实验室、冷库等等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拥有“天琴”、“天鹰”两艘无限航区的现代化远洋训练帆艇和各类专业证书训练设备。
商船学院拥有一支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 150 余人,其中教授 20 人、副教授 45 人、高级工程师或高级实验师 8人具有博士学位 19 余人、硕士学位 70 余人持有海船船长证书 13 人、大副证书 9 人、轮机长证书 7 人、大管轮证书 5 人专业实验人员 29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 9 人二、 专业介绍学院的学科专业:博士专业轮机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硕士专业轮机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制冷与低温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图一:商船学院研究生专业架构图轮 机 工 程 : 轮 机 工 程 学 科 创 建 于 1909 年 , 办 学 历 史 悠 久 , 是 上 海 市 教 委 重点 学 科 , 1984 年 首 批 获 得 硕 士 学 位 授 予 权 , 2006 年 1 月 获 得 博 士 学 位 授 予权 , 拥 有 交 通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航 运 仿 真 中 心 , 相 关 学 科 群 和 相 关 实 验 室 群 结构 完 备 共 有 教 职 工 48 人 , 教 授 8 名 , 研 究 员 1 名 , 副 教 授 13 名 , 高 级工 程 师 3 名 , 其 中 博 士 后 3 名 、 博 士 6 名 , 近 58%教 师 拥 有 轮 机 员 证 书 ,100%中 青 年 教 师 有 硕 士 以 上 学 位 或 在 读 。
本 学 科 在 轮 机 系 统 仿 真 及 控 制 、 现 代 轮 机 管 理 和 船 舶 冷 藏 运 输 三 个 研 究方 面 具 有 一 定 的 学 科 优 势 , 学 科 研 究 方 向 目 标 明 确 , 相 关 性 好 , 航 运 特 色 明显 , 学 科 梯 队 稳 定 , 学 术 成 果 和 人 才 培 养 水 平 在 国 内 航 运 界 居 领 先 水 平 该学 科 近 年 来 科 研 经 费 充 足 , 近 年 在 国 内 外 公 开 发 表 了 论 文 近 500 篇 , 其 中EI 和 ISTP 收 录 28 篇 在 现 代 轮 机 工 程 教 育 和 科 研 方 面 已 经 形 成 了 独 具 特 色 的 优 势 , 目 前 设有 七 个 实 验 室 及 一 个 创 新 基 地 , 即 主 机 实 验 室 、 辅 机 实 验 室 、 自 动 化 机 舱 实验 室 、 轮 机 模 拟 器 实 验 室 、 船 舶 电 站 实 验 室 、 热 能 与 动 力 工 程 实 验 室 、 轮 机自 动 化 实 验 室 及 热 能 与 动 力 工 程 创 新 基 地 自 动 化 机 舱 实 验 室 和 轮 机 模 拟 器实 验 室 同 时 又 是 交 通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上 海 海 事 大 学 航 运 仿 真 中 心 的 重 要 组成 部 分 。
热 能 与 动 力 工 程 创 新 基 地 已 成 为 我 校 学 生 创 新 的 重 要 基 地 在 新 建 实 验 楼 中 , 投 资 720 万 元 自 行 研 制 的 多 船 型 船 舶 机 舱 模 拟 器 已于 2008 年 10 月 基 本 建 成 , 投 资 622.5 万 元 用 于 教 学 研 究 型 的 船 舶 辅 机 实验 室 已 基 本 建 设 完 成 , 投 资 3000 多 万 元 的 船 舶 综 合 机 舱 实 验 室 正 在 建 设 之中 目 前 中 心 已 经 成 为 一 个 具 有 现 代 化 特 征 、 凸 现 航 海 教 育 特 色 、 面 向 本 科生 和 研 究 生 的 轮 机 工 程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1)对 船舶动力3装置的研究如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新能源和新型船舶混合推进动力;柴油机减振、降噪、节能和排放控制;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2)对现代轮机管理的研究如单船、船队及公司的轮机管理;各种新型特种船舶的技术管理;船舶检验、修造与试验;船舶保险、保修与索赔;(3)对船舶辅机工程的研究。
如船舶泵类、管系、液压系统、制冷系统、冷藏舱、冷藏集装箱的设计与管理;船舶和海洋防污染法规;船舶废气净化、污水处理和海洋防污染技术 (4)对船机修造技术的研究如船舶主辅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船机设备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寿命预测和维修周期预;(5)对轮机自动化的研究如船舶 PLC、CAN 总线应用技术;船舶机舱自动控制技术;船舶自动检测与信息技术;(6)对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的研究:包括船舶新能源的转换和储备、船舶新能源动力装置、太阳能、船用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电机控制装置等;(7)对船舶与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包括真空绝热技术、船舶制冷与空调系统设计、冷藏运输与节能、船舶防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技术;(8)对轮机仿真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包括动力装置测试与分析、机舱数据融合、特种船舶仿真、远程故障诊断、维修管理、综合节能、机舱资源管理、船岸一体化、网络技术、虚拟现实等;(9)对船舶与海洋新型材料及维修技术的研究:包括新型防锈涂料、燃油和滑油添加剂、轮机维修工艺、新型复合船用管材等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学科主要涉及船舶运用工程和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船舶运用工程主要研究船舶的运行品质、安全可靠度、与交通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船舶的检测维修等理论和技术,以适应重载、高速和高效船舶以及安全水上运输发展的需要。
水上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要研究水路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并研究建设智能化、综合化的港口和水道交通信息控制系统,以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益和效率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是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二级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于 1981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996 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重点学科学科现有教授 11 人(其中博导 7人) ,副教授 24 人,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高素质教4学和科研队伍拥有航海操纵模拟器、电子海图、船舶通讯导航、危险品、船艺等国内先进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拥有 1 艘现代化实习船舶学科依托于我校“交通部航运仿真重点实验室”作为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基地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 对 载运工具运用及其环境的仿真技术的研究如船舶结构、设备与性能研究及其仿真技术;航海模拟器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 VTS、AIS、VDR 等技术的研究等 (2)对载运工具特性研究与运行环境保障的研究如船舶航海性能及航海环境的研究;船舶航行环境的安全性模拟;港口、航道设计中船舶适航性论证与安全评价;船舶最佳航线设计理论与技术等。
(3)对载运工具关键技术研究如船舶操纵自动化研究、国际海事法规与公约研究、船舶避碰与海事分析等 (4)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系统的研究如航海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仿真系统应用研究,港航建设安全与效益论证研究等 (5)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如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研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研究,航海自适应信号处理与算法研究,航海设备信息采集与处埋研究等 (6)智能运输系统(ITS)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如船舶驾驶自动化研究,综合船桥系统(IBS)设计开发研究等 (7)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与防护技术研究船舶货运管理自动化研究,船舶系统控制和故障诊断研究等 (8)交通信息系统研究如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研究,交通信息传输与处埋研究等近五年完成科研项目近20 项,总经费约 1l00 万元,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 1 项,交通部科技进步奖 3 项,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特等奖 1 项(该奖项近五年一共仅颁发两项) ,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发表论文 87 篇,包括 3 篇进入国际四大检索系统主要研究项目有∶港口交管系统、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船舶操纵模拟器、雷达导航模拟器、舰船仿真训练系统,船位跟踪与监控系统等。
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仿真中心直接支撑本学科点,拥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雷达模拟器,轮机模拟器,自动化机舱,GMDSS 模拟器等大型实验设备,价值 1200 万元为本学科建设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基地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从 1984 年起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8 年获硕士学位授5予权本硕士点主要依托轮机工程和工业设备管理两个专业,其中轮机工程是我院重点专业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是制冷低温设备与系统、冷量储存及输送技术、制冷及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研究等研究方向具有一定的特色与知名度本学科点拥有在国内,尤其在交通行业制冷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教授,并已形成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本硕士点现有教授 4 名,副教授 8 名,讲师 6 名,其中博士和博士生 3 名近 5 年来公开出版著作 10 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120 多篇,其中 5 篇被 EI 国际核心期刊收录,承担部级以题 6 项,横向课题 8 项,共计研究经费 400 多万元获部级二等奖二项和其它奖多项本学科点拥有制冷实验室,空调实验室,单机多库船舶模拟冷库,冷藏集装箱和自动化机舱及轮机模拟器中央空调系统等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并有三艘万吨级现代化教学实习船。
在多年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1) 对 热力循环和制冷工质的研究如制冷与空调中的强化传热、制冷热力循环、制冷工质、蓄冷技术、船舶制冷的 CFC 替代等 (2)船舶制冷技术及应用的研究制冷与低温设备的节能、空调设备的节能、船舶冷藏技术、冷藏集装箱节能技术、船舶制冷与空调节能技术等 (3)对制冷与低温系统的自动控制及计算机模拟的研究制冷装置中的自动控制、空调系统中的自动控制、蓄冷中的自动控制、制冷循环的计算机模拟、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的计算机模拟、船舶制冷空调传热的计算机模拟等 (4)对船舶低温储运技术的研究如低温技术、液化气贮运技术、液化气的热物理性质、船舶特殊运输技术等三、导师介绍蔡存强: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上海市高级法院海事海商咨询专家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生导师金永兴: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教授,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博士生导师主持并参加了省部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 20 多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项,主要从6事船舶运行安全与管理、水上通航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船舶结构特性与运行品质等方面的研究孔凡邨: 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中国航海学会驾驶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航海学会理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