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日本企业的统治与经营 问题意识 什么是企业统治 企业统治与企业经营的区别 日本式企业统治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 企业的统治 是指企业属于谁的问题 包括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 企业的决策方式与利益分配 经营者的任免和对企业经营的监督等 企业的经营 是指企业是如何运作的问题 包括企业与从业员的关系 企业经营者为达到企业的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战略 计划和方法 第一节日本企业的概况 什么是企业 盈利社团法人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 企业的最大目的是寻求现期和未来的利润最大化 企业根据这个目的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企业是由附属的人围绕一个共同的 经过法律手续成立的 集体从事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和团体 企业是法人 是依据法律成立的 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 自然人的集合 古典的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中 从事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经营的组织 不断进行革新的生产值和经营者 从企业的组织要素来看日本的企业与古典的企业是不同的它是 在一定的事业领域中积蓄了经营能力的 由经营者 技术人员 熟练工 营业人员等组成的组织 是上述各种能力的 人力资本 的集合体不单纯是资本雇佣的劳动力等要素的集合 不单纯是资本家雇佣劳动力以追求资本利润最大化的古典企业 日本企业类型 根据日本的 商法 和 有限公司法 日本有四类企业合名公司全部由无限责任社员组成的公司 社员不但对公司负有出资的义务 而且在公司的债务上对债权者直接负有无限的责任 两合公司有无限责任的社员和有限责任社员组成的公司 相当于有限责任社员向无限责任社员经营的事业提供资金 接受由于开展此项事业而产生的利润 有限公司是由有限责任社员组成的公司 社员只负有出资的责任 而对公司的债权者不负直接责任 日本的中小企业多是有限公司 机构简单 社员人数一般在50人以下 股份公司股份公司同有限公司相同是由有限责任社员组成的公司 社员只负有出资的责任 而对公司的债权者不负直接责任 股份公司往往规模较大 机构十分复杂 日本的上市公司仅占日本企业总数的0 1 但其销售额却产日本企业总销售额的30 经常利润占日本企业总利润的35 这说明上市公司在日本企业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二节从国际比较看日本企业统治的特点 企业统治的主要功能是调整各方面的利害关系 选择能够胜任的经营者 对经营者进行指导和监督 经营者的选择与任免是企业统治的核心问题 1 美英企业 以股东为中心的企业统治 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而在实际上进行决策的是由股东大会选出的董事会 董事会拥有非常大的权利 重大决策均有董事会作出 决策的执行则是由企业的经营机构负责 经营者开展经营首要考虑如何追求股东的利益或提升股价其工作的好坏由董事会从股票持有者的立场来作出评价并决定其报酬 股东为中心的企业统治方式的优点 企业的经营能够按照所有者的意志进行 经营者的行为较少受企业内部从业员的牵制 因而决策比较果断 缺点 由于经营者偏重照顾股东的利益而轻视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利益 因而不利于调动企业内部的积极性 经营者与工会的关系也往往比较紧张 处于证券市场重视短期利润的压力下 经营者往往偏重追求短期利益 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经营决策的制度保证 投资家从外部监督企业的经营总是比较困难 因为外部投资家很难掌握和真正了解企业内部的信息 2 德国企业的统治方式 在德国股东经常将股票寄存于银行 银行代替股东行使股东的权利 企业的统治机构是监事会 根据企业民主主义的 劳资同权 思想 工人参加统治的权利得到法律的承认 工人一方与资本一方派相同人数的监事进入监事会 来决定经营者的任免并对经营者进行牵制 德国式企业统治的优点 在企业统治上能够反映工人的意志 而且这种权利得到了法律的保护 通过富有专业知识的银行代替股东行使表决权 有利于防止群愚式的统治方式 缺点 企业统治机构和经营执行机构的分离 可能导致统治机构因为得不到关于企业经营的充分信息而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 为了贯彻劳资同权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决断时不断要求劳资双方的妥协 从而可能会影响决策速度 但劳资双方对立时 掌握最终决定权的是资方选出的监事议长 这导致劳方的主张往往受到压制 3 日本式企业统治方式 日本的企业统治方式不同于美英 而与德国的统治方式接近 是 从业员主权 的统治 也没有把股东的利益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相反从业员的利益放到了最优先的位置 可以说从业员是第一利益集团 股东是第二利益集团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资源重于资本的现代理念 在日本社会上很少有人认为企业仅仅属于股东的 多数人认为企业既是股东的也是从业员的 或者说是社会的 1 可以放开手脚的经营者 在日本的企业 董事会成员基本上是由企业的经营干部组成 而且大都兼任各职能部门的领导 这意味着企业统治的执行机构 董事会 和企业经营执行机构几乎是重叠的 日本企业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时称 我们的公司如何如何 欧美企业则称 你们的企业如何如何 所以日本企业的经营者比起欧美的企业经营者有更大的权利 能够放开手脚 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观点来运营企业 内部选拔上来的董事和经营者都经历的长期的考核和晋升过程 熟知企业内部情况了 2 经营者的制约 那么经营的监督是怎样实现的呢 银行 特别是住银行的融资制约一般来讲日本的企业总是与特定的银行保持长期 密切的关系 这样的关系被称为 主银行制 对于企业来说主银行不仅是重要的融资者 而且还对企业发挥着监督 控制的作用 当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时银行可以通过企业统治机构进行干预或直接接管企业经营 人寿保险公司的相互持股的制约企业工会的劳动争议权制约交易企业的供货制约政府的行政监督和制约大众媒体 社会舆论的压力 3 日本企业统治对日本企业目标的影响 企业所有者兼经营者的场合他们或许把利益最大化作为其行动的目的 但是 随着股份制度的发达 股东人数越来越多 股权也越来越分散 经营者的目的不在只是利润最大化 在日本这种情况更普及 经营者对股东的利益和意志的关心更加薄弱 按照有关经营理论 经营目的可以分为 利润最大化股东利润最大化目标所决定销售收入最大化企业成长率最大化经营者的报酬和其社会地位更多是由销售额或企业增长率来决定的 日本的企业多把本企业的产品 特别是有发展前途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 欧美企业重视市场占有率的同时 更注重投资的收益率 这就出现了70 80年代日本的钢铁 彩电 汽车和半导体存储器等产品领域的对欧美出口的急剧扩大 证明在同一竞争舞台上市场占有率主义可能会比资本收益率主义发挥更大作用 无论是 市场占有率扩大主义 还是 资本收益重点主义 在追求更多利润这个 资本的逻辑 上是共通的 4 日本是企业统治所面临的困境 日本企业的统治模式特征是 以企业经营者为中心 同时受到企业内外多元因素的制约 这种模式的实质效果是削弱了市场原理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 截断 了股票市场对对企业经营的直接影响 从而导致了稳定经营的同时削弱了企业的经营效率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改革的推进 大企业通过发行债券 股票 直接到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比重日趋增大 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则日趋减小 这使得主银行制度逐渐减弱 不同企业统治方式的趋同化企业统治的差异带来了企业经营风格 企业内部状况的不同 即英美企业多具有中央集权 自上而下的经营风格 而日本企业多具有中央协调 自下而上的经营风格 英美企业内部工资差异比较大 日本企业内部工资差异比较小 英美企业经营者与工人的待遇差比较大 日本企业的经营者与工人的差异比较小 随着企业竞争的国际化 全球化发展 不同类型企业间的差距逐渐缩小 英美企业 日本企业企业经营日本企业 英美企业的统治方式日本企业统治方式压抑市场竞争活力 使企业经营趋于僵化未来的发展模式是日本企业制度保留其一部分有价值的特色同时 逐渐向美英企业的更富有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靠拢 所以通常认为不同模式互相取长补短 走向融合是日本式统治的出路 第四节日本式经营的作用 日本式经营的特点 终身雇用年功序列企业内组织工会 日本式经营 的意义 在企业层次上 日本式经营的根本意义在于 它促使企业成为一种富有凝聚力的经济组织 成为一种 人力资本 的集合 这种集合具有规模效果 是有机结合起来的经营资源的整体 在终身雇用和 从业员主权 统治下 从业人员的利益与企业利益比较一致 因而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积极性 企业尽力从事职工的福利制度和设施 使企业成为一种超越经济动机的社会组合 他诱导从业员将其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企业来 感受到工作的喜悦 从属于组织集体的集团意识 与企业同甘苦的一体感等 由于终身雇用得到保证 从业人员对于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或引进新技术表现得比较热情 企业方面也重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鼓励他们边干边学 不断革新 职工在年轻时得到的工资低于其为公司做出的贡献 为了回收这部分 隐性投资 唯有在这个公司长期干下去 一直到老 普通从业人员只要坚持为企业效力 也有望提升为经营者 企业内部的职务晋升阶梯从业务指挥系统一直延伸到企业的统治机构 董事会 只意味着只要努力 普通的从业人员也可以晋升到企业的顶尖阶层 从社会层次上说 日本式经营集中地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集团主义意识 集团主义 集体主义 正是日本式经营的本质与精髓 如果没有集团主义广泛深入的普通人的意识之中 如果战后日本没有实行 以企业为中心 的社会环境 那么即使在形式上实施终身雇用制 也不能产生日本40年代 80年代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效果 从历史层次看 日本式经营是到上个世纪60年代首先在大企业形成 然后再70年代进一步向中小企业扩散 并逐渐被公认为时日本企业的经营特征 这种经营方式的实质可以理解为时战后特定的经济 社会及技术革新的环境下所形成的 能够较好地适应这种环境 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经济合理性的企业组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