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一、词语解释 1、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2、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3、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加工整理,供教学、研究用的动物、植物、矿物等的样品4、旷野:空旷的原野5、乐章:成套乐曲中具有一定主题的独立组成部分,一部交响曲一般分为四个乐章本文比喻一段美好的童年生活6、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7、新奇:新鲜特别8、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9、记忆:保持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10、汇拢:聚集,聚合11、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12、风帆:船帆13、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本文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14、浩浩荡荡:本文形容水势大15、漂亮:好看,美观16、稀罕:稀奇17、体面:光荣,光彩18、荣耀:光荣19、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20、普通:平常的,一般的21、光泽:物体表面反射出来的亮光22、腻:腻烦,厌烦23、可怜:值得怜悯24、憧憬:向往25、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26、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27、绽开:裂开28、惊觉:受到惊动而有所察觉。
29、率真:直爽而诚恳 二、近义词 着迷~入迷 感激~感谢 汇拢~聚拢 广阔~宽阔 新奇~新鲜发现~发觉 陈列~陈设 故乡~家乡 特别~特殊 直立~竖立 常常~经常 寻找~寻觅 体面~光彩 永远~永久 曾经~已经 显示~表现 生命~性命 结束~终止 光洁~光亮 普通~一般稀罕~稀有 紧张~慌张 憧憬~向往 严肃~严厉 欢腾~欢跃真切~确实 灿烂~辉煌 三、反义词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着迷~反感 感激~仇恨 汇拢~分散 广阔~狭窄 新奇~陈旧发现~隐藏 陈列~收藏 故乡~他乡 特别~一般 直立~弯曲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常常~偶尔 寻找~丢弃 体面~寒酸 永远~暂时 曾经~不曾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显示~隐藏 结束~开始 光洁~粗糙 普通~特殊 稀罕~平常紧张~轻松 憧憬~失望 严肃~活泼 欢腾~低落 真切~模糊灿烂~昏暗第 - 2 -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