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2、垄断协议: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主 要表现在:(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2)限制商品生产数量或 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4)限制购买 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联合抵制交易(6) 国务院发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3、市场支配地位: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 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 能力的市场地位4、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经营者采用欺骗、胁迫、利 诱等违背诚实信用和公平竞争商业惯例的手段牟取利益,损害其他经 营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5、欺骗性市场交易行为:包括仿冒行为和虚假的商品标识行为1)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2)擅自将他人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 装潢作相同或者近似使用,造成与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 误以为是他人的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 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真标志、名优标 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6、仿冒行为:又称为混淆行为是擅自使用他人的商业标志或商业 信誉,或者使用与他人的商业标志相近似的标志,从而造成市场误认 或混淆的行为7、虚假标识: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 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8、虚假宣传: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 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 传9、商业贿赂: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为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收买对方单位或个人,以争取交易机会或交易优惠条 件的不正当竞争行为10、回扣: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在账外暗中以现金、实物或者其他方式退给对方单位或个人的一定比例的商品价款11、折扣: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以明示并如实入账的方式给予对方的价格优惠,包括支付价款对价款总额按照一定比例即时予以扣除 和支付价款总额后再按照一定比例予以退还两种形式12、佣金: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给予为其提供服务的具有合法经营 资格的中间人的劳务报酬13、商业秘密: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14、商业秘密权利人:依法对商业秘密享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包括合法拥有和控制商业秘密的人15、有奖销售:经营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附带性地向购买者提供金钱、物品或者其他利益以奖励购买者的行为16、欺骗性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采用各种欺骗方式进行的有奖销 售表现在(1)谎称有讲销售或者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 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 的表示(2)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3)故意将设有 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不与商品奖券同事投放市场;故 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者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 场(4)其他17、商业诋毁行为: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规定,捏造、 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的行为18、限制竞争行为:妨碍、甚至完全阻止、排除市场主体进行竞争 的协议和行为19、行政性强制经营行为:以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行政权力为根据,对市场经营活动进行非法干涉的前提下发生的经营活动20、地区封锁行为: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行政权力为后盾,无法律依据的限制商品在本地和外地之间正常流通,以牟取地方利益的 行为21、行业垄断行为:对基于资源图蛇形形成的自然垄断行业,施行 全面垄断和限制,对其中可以进入市场采购的环节和领域,依然进行 干预性管理,限制或禁止本行业企业以外的其他经营者进入,人为制 造行业垄断。
22、搭售:销售者利用其经济技术优势,在销售商品时搭售其他的 商品23、串通招投标: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或者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采 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招 标者利益的行为24、传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 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 求被发展人言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25、直销企业: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经批准采取直销方式 销售产品的企业26、直销员:在固定营业场所之外将产品直接推销给最终消费者的 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