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区成矿构造初步研究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011KB
约4页
文档ID:10385877
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区成矿构造初步研究_第1页
1/4

广 东 地 质2004 年 9 月 GUANGDONG GEOLOGY 第 19 卷第 3 期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区成矿构造初步研究王瑞峰 蔡会生 李观新(广东省地质勘查局 756 地质大队, 惠东 516300)摘 要 连平大尖山铅锌矿区 F2控矿断裂横贯全区,全长大于 3 000 m,断层的力学性质变化特征是:西段走向 NE,以压性为主的压扭性结构面,中西段走向 NW,为张性结构面,中段走向 EW,为扭性结构面,中—东段走向 NEE,为扭性结构面,东段走向 NE,为以压性为主的压扭性结构面,按断裂的应力配套分析,可归并为新华系构造体系V 1矿体受 F2断层中近 EW 向张性、扭性断裂控制,矿体规模大,构成大尖山大型铅锌矿床关健词 铅锌矿 断裂 控矿构造 力学性质分析 连平大尖山连平大尖山铅锌矿区位于广东省连平县城 NW333°11 km 处,地理座标为东经 114°25′~114°27′,北纬 24°27′~24°28′,在区域地质构造上位于粤北山字型构造的东翼 [1],桂东 —大东山 EW 向构造带上,是广东省仅次于仁化县凡口铅锌矿居全省第二大规模的大型铅锌矿床,为达到大型规模的脉状矿床,而全国众多脉状铅锌矿床均为中小型。

1 地质概况1.1 地层、侵入岩、构造矿区出露的地层有(图 1):中泥盆世桂头组(D 2g)和老虎坳组(D 2 l) ,晚泥盆世天子岭组(D 3t) 早石炭世大塘阶中信组中段(C 1dnb),晚石炭世黄龙群下亚群(C 2hna) 矿区出露的侵入岩(图 1) ,主要有印支期英安斑岩(ξπ)和燕山第三期二云母花岗岩(γ 52(3) ),其次为燕山晚期的流纹斑岩(λπ)和中基性脉岩(ψ) 矿区的褶皱和断裂构造都比较发育(图 1) ,主要的褶皱构造有轴向 NE 的大尖山向斜和白石脑背斜,最主要断裂构造为 F2断层,横贯全区,全长大于 3 000 m1.2 矿体特征矿区中最主要的矿体—V 1(占全区储量的 95.7%)受 F2断层控制(图 1) ,矿体的顶板为印支期英安斑岩,底板主要为早石炭世大塘阶中信组砂、页岩,其次为晚泥盆世天子岭组本文 2004 年 5 月收到,7 月改回2                  广 东 地 质                 第 19 卷不纯灰岩组成矿体总体上倾向 S,平均倾角 80°21′(图 2) ,其西段(4~2 线) ,走向NW290图 1 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矿区铅锌矿地质简图1.晚石炭世黄龙群下亚群;2.早石炭世大塘阶中信组上段;3.晚泥盆世天子岭组;4.中泥盆世老虎坳组;5.中泥盆世桂头组;6.燕山晚期中基性脉岩;7.燕山晚期流纹斑岩;8.燕山晚期黑(白) 云母花岗岩;9.印支期次英安斑岩;10.矿体及其编号 11.挤压破碎带;12.断层角砾岩带;13.断层糜棱岩带;14.断层糜棱岩+滑动镜面带;15.断层编号;16.实测及推断小断层;17.实测及推断地质界线;18.地层产状;19.背斜轴;20.向斜轴;21.勘探线及其编号;22.钻孔及其编号°,中西段(2~1 线)走向近 EW;中—东段(1~23 线)走向 NE70~80°。

矿体长 1 800 m,向下延伸 180~800 m矿体总体上向西侧伏,总体侧伏角为 23°(图3) 2 控矿构造—F 2断层2.1 F2断层特征V1矿体严格受 F2断层中近 EW 向的断层接触带控制,兹将 F2断层的主要特征从西向东分段叙述如下(图 4) 断层的西段(12 线以西) ,断层走向NE30~40°,断裂带的标志为挤压破碎带,图 2 大尖山矿区铅锌矿 0 线地质剖面图第 2 期          陈冬梅,等:粤北大尖山铅锌矿床成因及围岩含矿性         3铅锌矿化微弱断层的中西段(12~2 线) ,断层总体走向 290°,断裂带的标志为断层角砾岩,铅锌矿化比较强,常见的矿石图 3 矿体等厚线图图 4 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矿区铅锌矿 F2断层带结构面性质变化分布图类型有角砾状和细脉浸染状矿石断层的中段(1~2 线) ,断层总体走向 EW,断层带的标志为断层糜棱岩和角砾岩,是本区铅锌矿化的中心地段,常见的矿石类型有致密块状、条带状和角砾状矿石;断层的中—东段(1~23 线) ,断层总体走向 NE70~80°,断裂带的主要标志有断层糜棱岩和剪切滑动镜面,铅锌矿化强烈,常见的矿石类型有致密块状和浸染状。

断层的东段(23 线以东) ,断层走向 NE25~45°,断裂带的标志为挤压破碎带,铅锌矿化微弱4                  广 东 地 质                 第 19 卷2.2 F2断层应力分析根据上述 F2断层特征描述,初步认为 F2断层在铅锌成矿前或成矿期间的地应力特征:主应力方向为 NW290°,与典型的 NWW 向张性结构面一致;其中 NEE 向(70~80°)的滑动镜面推断是在 NWW 向主应力作用下发育的一组剪切滑动镜面(或称扭裂面) 因此 F2断层从西向东结构面性质转换特征为:西段(12 线以西)为以压性为主的压扭性结构面;中西段(12~2 线)为张性结构面;中段(1~2 线)为张扭性结构面,中—东段(1~23 线)为扭性结构面东段(23 线以东)为以压性为主的压扭性结构面(图 4) 根据上述的构造标志带特征推断的地应力主应力方向及其断裂特征,按断裂的应力配套分析,初步认为本区成矿构造可归并为新华系构造体系(其中 NEE 向滑动镜面可能属泰山式扭裂面) [2,3]2.3 F2控矿作用与找矿标志上述初步分析结果说明大尖山矿区 V1铅锌矿明显受 F2断层中近EW 向断层接触带控制(图 5);还表明同一条断层在同一方向主应力作用下由于断层的产状差异造成断层带的标志、断层性质及其对成矿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其中张性、张扭性和扭性断裂形成了一定空间,提供成矿溶液流通运移的通道和矿物沉淀的空间,对成矿作用相对有利,而压扭性及压性断层难以形成矿液通道和矿物沉淀的空间,因而对成矿作用相对不利。

因此断层糜棱岩和角砾岩成为矿区的找矿标志3 结 语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区经过近 15 年的开采,已面临枯竭,急需在外围找到相应资源,因此根据控矿断层 F2特征,进行成矿分析,寻找与 F2交汇的碳酸盐岩地层与砂页岩地层界面成矿的可能性,对扩大矿区远景规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在资料收集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 756 地质大队教授级高工戴茂瑞同志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4 参考文献图 5 大尖山矿区铅锌矿 300 m 中段地质图1.早石炭世大塘阶中信组中段;2.印支期英安斑岩;3.燕山三期二云母花岗岩;4.矿体及其编号;5.实测及推断地质界线;6.挤压破碎带及其编号;7.勘探线及其编号;8.钻孔及其编号第 2 期          陈冬梅,等:粤北大尖山铅锌矿床成因及围岩含矿性         51 吴磊伯·粤北山字型构造研究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02 李四光·旋扭构造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3 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