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诗歌鉴赏16502.doc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5.50KB
约3页
文档ID:543760334
诗歌鉴赏16502.doc_第1页
1/3

诗歌鉴赏(一)诗歌主题思想总汇:1、 山水风光诗思想内容: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 田园生活诗思想内容:对田园安逸恬淡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对纷繁尘世和黑暗官场的厌恶新晴野望 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3、 边塞征戍诗思想内容:①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和保家卫国的爱国激情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久戍边关的浓浓乡愁和归家无望的深深哀痛凉州词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批判统治阶级穷兵黩武,同情老百姓的哀痛和灾难陇西行 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4、 离别送行诗思想内容:①离别时的无限伤感和哀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离别时的祝愿、劝勉和安慰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借离别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志。

别刘胥 王昌龄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 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倚仗不可料,悲欢岂易寻相逢成远别,后会何如今 身在江海上,云连京国深 行当务功业,策马何骎骎5、 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①客居异乡的孤独寂寞,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②羁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宿建德江 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6、 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①借古伤今,感慨历史兴衰,朝廷更替,时代变迁,物是人非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②借古讽今、借古喻今,批判统治者荒淫腐朽,昏庸误国;劝谕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吴宫怀古 陆龟蒙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③借古抒怀,感慨个人遭遇,抒发个人情怀蜀相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7、 咏物言志诗思想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托物言志,抒发个人精神和品格。

牛 王安石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至有千箱实梅 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看不是雪,为有暗香来8、 爱国民生诗思想内容:①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昏庸误国新沙 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②描述民间疾苦,同情百姓凄惨遭遇江上渔者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山中寡妇 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裳鬓发焦桑枳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③关心国家民族命运,抒发爱国激情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9、品艺诗思想内容:赞扬艺人技艺的高超,表达对艺术的热爱和赞美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风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10、闺情宫怨诗 思想内容:对丈夫或君王无情的怨恨,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深切思念,对爱情的渴望闺怨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课堂练习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①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②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②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诗人因作此诗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又各自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湖州歌 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