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周易千古疑惑谜团“用九”“用六”问题分析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42KB
约10页
文档ID:23872332
周易千古疑惑谜团“用九”“用六”问题分析_第1页
1/10

周易千古疑惑谜团:“用九”“用六”问题分析在《周易》的第一卦《乾》卦六爻之后,还有“用九”一爻同样,在第二卦《坤》卦六爻之后,还有 “用六”一爻坤:元亨,利化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其中“用九”这一爻有一特点:它没有与之相应的卦象因为《乾》卦只有六个阳爻,已经与爻位相对应古代易学家们认为这一爻是有象无位之爻即只有象辞而没有与之相应的卦象或爻位 “用六”亦然在《周易》经文中,只有并且唯一只有第一卦《乾》卦和第二卦《坤》卦各有一个有象无位之爻当代著名易学家刘大均教授在《周易概论》中做了精辟而全面的阐述具体如下:春秋时代,人们尚未以“九” “六”代表一卦的阴阳爻,故伯廖用“《丰》之《离》 ”的方式,说明他引用的是《丰》卦上六爻辞这种方式是春秋人谈爻的惯例,在下面的事例中,我们会看得很清楚《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 对日:“……《周易》 有之,在《乾》之《姤》日:“潜龙勿用 ”其《同人》日:“见龙在田其《大有》日:“飞龙在天 ”其《夬》日:“亢龙有悔 ”其《坤》日:“见群龙,无首吉 ”《坤》之《剥》日:“龙战于野 ”若不朝夕见,谁能物之……” 。

”   由这一段记载,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在春秋时代,人们以《周易》占盆或论事,尚无“九” “六”之称,故蔡墨称《乾》卦初九爻谓“《乾》之《姤》 ”; 称九二爻谓“其《同人》日‘见龙在田” ;称上九爻谓“其《夬》日‘亢龙有悔,";称用九“其《坤》日‘见群龙,无首吉, ”;称《坤》卦上六爻谓“《坤》之《剥》日‘龙战于野” 在这里,蔡墨旨在引《易》论龙,故只举《乾》 《坤》卦中称龙之爻,如“《乾》之《姤》 ”(《乾》卦初艾) ;“其《同人》 ”(九二爻) ;“其《大有》 ”(九五爻) ;“其《夬》 ”(上九爻) ;“其《坤》 ”(用九) ;“《坤》之《剥》 ”(《 坤》卦上六爻)等,证明古代真的有龙前人杜预在注《左传》 时,以为蔡墨将《乾》 卦“用九”称作“《乾》之《坤》 ”,是指《乾》卦六艾由阳变阴故注谓“《乾》六艾皆变” 尚秉和先生认为:蔡墨举“《乾》之《姤》 ’其《 同人》 ”“其《大有》 ”“其《夬》 ”等,都是指的一爻变举“《坤》之《剥》 ’,也是指一爻变这是当时周人称爻的惯例故于“用九”称“其《坤》 ”,绝不会指六爻全变,而是泛指该卦之乾爻变为坤爻尚先生说:“《易》于《乾》 《坤》 二卦之后,独赘日:‘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日:‘用六:利永贞 ’,何也?日:此圣人教人知盆例也,非占辞也且专就笠时所遇之一爻言,非论六爻之重卦也 ”“其日‘见群龙,无首吉夕‘利永贞夕者,则所以申明‘九, ‘六,必变之义 ”“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辞占之,则非也 ”" ‘用九夕‘用六,专指三变成一爻言耳 ”(上引皆见尚氏《 周易古笠考用九用六解(一) 》 )   若以笠法考之,尚氏此说确实很有道理欧阳修在《易童子问》 中也说:“《乾》 曰‘用九夕, 《坤》 日‘用六夕,何谓也?日,释所以不用‘七夕‘八,也乾爻七,九则变坤爻八,六则变, 《易》用变以为占,故以名其爻也 ”尚氏之说与欧阳修此论正同他们认为,在《周易》筮法中“九” “六”变, “七” “八”不变 《周易》以变为占,故以“九” “六”作为一卦阳爻与阴爻的代表符号,并于六十四卦之首的《乾》 《坤》两卦,设“用九” “用六” ,告诉人们,凡占签得老阳之数“九” ,此爻须由阳变阴如遇老阴之数“六” ,此爻须由阴变阳其余遇“七” “八”则不变以此启“九” “六”之用 .案之《参同契》:“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 ”所谓“二用” ,即指“用九” “用六”而言意思是说, 《乾》 《坤》两卦的腐用九” “用六”虽然没有丈位,但占笠时, “用九”“用六”的变化原则,却时时周流运行于《乾》 《坤》 卦的六爻之间。

若按杜预注, “用九”指《乾》卦六爻全变而成《坤》卦,则是“二用”有爻位而不“周流”了杜顶正是这么理解的,故接着在“见群龙,无首吉”句下注日:“用九爻辞如按杜解, “用九”是“爻辞”, 则《 乾》 卦共有七爻了,尚秉和先生问道:“古今岂闻有七爻之卦哉?" (《周易古盆考· 用九用六解(一) 》 )杜预此注显然是不妥的   杜注虽有不妥,然而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若“用九”称“《乾》之《 坤》 ”,只是泛指乾爻变坤爻,而不是指六爻全变,那么,设若蔡墨当初不是举例论龙,也就是说,不是只讲一爻变之卦,而是例称“《乾》之《姤》 ”(一爻变); “其《遯》 ’(二爻变) ;“其《否》 ”(三爻变) ;“其《观》 ”(四爻变) ;“其《剥》 ”(五爻变) ;而至六爻全变时,又该如何称谓呢?对此,尚先生亦未作出正面回答只是说:“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辞占之(按:指“用九”之辞)则非也 ”(同上)然而问题在于,使不“即此辞占之” ,而是只论六爻全变,若不称“《乾》之《坤》 ”,又该如何称呼呢?宋人朱熹可能也考虑到这点不好办,故在《 易学启蒙》 卷四中说:“六爻变,则《 乾》 《 坤》 占‘二用’, 余卦占之卦象辞。

”―这是折中之辞杜预是古人,又是名家,所以他的这段“用九”注,引起后人不少争论,今据《左传》文意而考之,问题仍未得到圆满解决,故稍费笔墨,对此问题作如上辨析当代著名易学家刘大均教授关于“用九” “用六”问题中旁征博引、治易严谨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自古易学家们围绕着“用九” “用六”这个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探源,各抒己见至今仍然是一个悬案对于这个千古难题,年代久远,其用法确实难以考证   由于占筮是一个随机过程,属于科学实验范畴需要通过进行科学实验得出一个科学论断为了再现当时易学家们占筮这一过程中的智慧,来探源古人在这句爻辞的本义我们不得不将逻辑分析工具和抽象分析引入《周易》中,来对此进行追溯求源的分析关于“用九” “用六” ,严密的逻辑分析工具结合严格的抽象分析工具证明过程:对于《周易》中的卦集中任意一个元素亦即卦,皆有 6 个爻组成而爻无非就是由6、7、8、9 四个数字来表达由于占筮过程是一个随机过程,因此我们首先给出这爻数集合中的任意一个元素的概率值具体地说给出 P(6) 、P(7 ) 、P(8) 、P (9)的概率值 伏羲占筮论概率第一定理(爻的概率)---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P (爻)=3^[0.5(爻-6) (11-爻)]/64【 证明】 :爻的概率值取决于每次演算后的蓍草余数, …………………………………………………………………………全空间上的排列总数为 4*4*4=64【 伏羲占筮老阳定理 ----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爻为老阳必要并且充分条件为:三次余数皆不为零。

亦即:爻=9 当且仅当 a1a2a3≠0 伏羲占筮老阴定理 ----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爻为老阴必要并且充分条件为:三次余数皆为零亦即:爻=6 当且仅当 a1=a2=a3=0 伏羲占筮少阳定理 ------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爻为少阳必要并且充分条件为:存在并且唯一存在:一次余不为零即:爻=7←→?!?i≠0(i∈(1,2.3))【 伏羲占筮少阴定理 --------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 爻为少阴必要并且充分条件为:存在并且唯一存在:一次余不为零即:爻=8←→?!ai=0(i∈(1,2.3))① 爻=6 时,根据【伏羲占筮老阴定理----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爻为老阴必要并且充分条件为:三次余数皆为零亦即:爻=6 当且仅当 a1=a2=a3=0………………………………………………………………..P(6)=1/64=3^0/64② 爻=7 时,根据【伏羲占筮少阳定理------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爻为少阳必要并且充分条件为:   存在并且唯一存在:一次余不为零即:爻=7←→?!?i≠0(i∈(1,2.3))………………………………………………………………..P(7)=9/64=3^2/64③ 爻=8 时,根据【伏羲占筮少阴定理--------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爻为少阴必要并且充分条件为:存在并且唯一存在:一次余不为零。

即:爻=8←→?!ai=0(i∈(1,2.3))…………………………………………………………………….P(8)=27/64=3^3/64④ 爻=9 时,根据【伏羲占筮老阳定理----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爻为老阳必要并且充分条件为:三次余数皆不为零亦即:爻=9 当且仅当 a1a2a3≠0………………………………………………………………………..P(9)=27/64=3^3/64   为此,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分析,构造所谓的“··函数” …………………………………………………………………………..从而:P (爻)=3^[(爻-6) (11-爻)/2]/64,其中 爻∈{6,7,8 ,9}.【 伏羲占筮论概率第二定理(卦的概率)---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卦的概率等于爻的概率之积亦即,保持拟代数结构同态性 (如此优美!如此漂亮!的定理)P(爻 1,爻 2,爻 3,·爻 4,爻 5,爻 6)= P(爻 1)·P(爻 2)·P(爻 3)·P(爻4)·P(爻 5)·P(爻 6)【 证明从略 】6【 推论】:P(爻 1,爻 2,爻 3,·爻 4,爻 5,爻 6)=3^[0.5∑ (爻 i-6) (11-爻 i)]/2^36   i=1【 证明从略 】根据【伏羲占筮论概率第二定理(卦的概率)---李国超构造并且证明】:我们直接计算P(999·999)=3^18/2^36=5.63771E-3P(666·666) =3^0/2^36 =1.4551915E-11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立即发现《坤》卦 的六爻皆变的概率值为整个空间上的最小值,并且不超过一万亿分之十五。

而杜预在注《左传》中认为“用九”指《乾》卦 六爻皆变,严密的逻辑分析可知“用六”应等价于《坤》卦 的六爻皆变严格的抽象分析工具证明了:对于“用六”为六爻皆变的占筮方法而言,这是丝毫也没有使用价值而我们的《周易》的创造者们的大量的占筮演算和过人的智慧早已发现了事实,只是因年代久远,其法亡佚之故所以“用六”仅指《坤》卦 的六爻皆变的占筮方法是不会也决不可能的否则,这句爻辞的设置在《周易》中完全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因此,而我们的《周易》的创造者们在制定“用六”这句爻辞时,精辟地告诉我们“用六”指的是由阴爻变成阳爻的占筮方法从而,由与之相对应“用九”指的是由阳爻变成阴爻的占筮方法   同时,我们通过逻辑分析“用六”蕴含着《坤》卦 的六爻皆变;“用九”蕴含着《乾》卦 六爻皆变查阅《四书五经》没有关于《坤》的六爻皆变的实例,可见《四书五经》对历史的记载是真实态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