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工程 居住小区是以住宅楼房为主体并配有商业网点、 文化教育、娱乐、绿化、公用和公共设施等而形成的 居民生活区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 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7000~15000人相 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 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我国城镇居住用地按住户和人口数量分为 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居住小区以下可分居住组 团和街坊等次级居住地,划分界线如下: 第一节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居住区 居住户数10000-15000户,居住人 口30000—50000人 (2)居住小区 居住户数2000-3500户,居住人 口7000—13000人 (3)居住组团 居住户数300-800户,居住人口 1000-3000人 居住小区给水工程是指城镇中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街坊和庭院范围内的建筑外部给 水工程,不包括城镇工业区或中小工矿的厂区 给水工程 居住小区给水工程具有如下特点: ①居住小区给水工程介于建筑内部给水和城 镇给水工程之间 ②居住小区给水工程中的给水流量计算和给 水方式等方面和建筑内部给水工程有较多的共同 点。
一、居住小区给水水源 通常情况直接从市政管道取水 二、居住小区给水系统分类 常见的居住小区给水系统有以下几种: (1)低压统一给水系统 对于多层建筑群体,生活给水和消防给水 都不会需要过高的压力,因此采用低压统一给 水系统 (2)分压给水系统 在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混合居住 小区内,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显然所需 压力差别较大,为了节能,混合区内宜 采用分压给水系统 (3)分质给水系统 在严重缺水地区或无合格原水地区,为了 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降低成本,将冲洗、 绿化、浇洒道路等用水水质要求低的水量从生 活用水量中区分出来,确立分质给水系统 (4)调蓄增压给水系统 在高层和多层建筑混合区内,其中为低 层建筑所设的给水系统,也可对高层建筑的较 低楼层供水,但是高层建筑较高的部分,无论 是生活给水还是消防给水都必须调蓄增压,即 设有水池和水泵进行增压给水调蓄增压给水 系统又分为分散、分片和集中调蓄增压系统 根据高层的数量、分布、高度、性质、管理和 安全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采用何种 方式 三、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小区给水管网 (1)接户管 布置在建筑物周边,直接与建筑物引 入管相接的给水管道。
(2)给水支管 布置在居住组团内道路下与接户管 相接的给水管道 (3)给水干管 布置在小区道路或城市道路下与小 区支管相接的管道 2.贮水、调节、增压设备 指贮水池、水箱、水泵、气压罐、水塔等 给水干管网布置图:给水支管和接户管布置 : 3.室外消火栓 布置在小区道路两侧用来灭火的消防设备 4.给水附件 保证给水系统正常工作所设置的各种阀门等 5.自备水漏系统 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或离城镇给水管网较远 的地区,可设有自备水源系统物(以地下式为 多)、水泵、净水构筑物、输水管网等组成 四、居住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 居住小区的供水范围和服务人口数介于 城市给水和建筑给水之间,有其独特的用水特 点和规律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既不同于建 筑内部的设计秒流量,又不同于城市给水最大 时流量,应建立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 算公式但目前尚未有可靠的公式,而是采用 “过渡性”的方法,按居住小区人口数分成两个 档次,借用建筑内部给水和城市给水的计算公 式来分段计算,方法如下 (1)居住组团(人数3000人以内)范围内的生 活给水管道设计流量,按其负担的卫生器具总 数,采用建筑内部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公式计 算。
给水管道担负卫生器具设置标准不同的住 宅时,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中α ,k 值可取卫生器具当量数的加权平均值设有幼 托、中小学校、菜场、浴室、饭店、旅馆、医 院等用水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在计算居住组团 内的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时,也应按建筑内部 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公式计算 (2)居住小区(人数在7000-13000人)范围内的 生活给水干管,设计流量按居民生活用水量、 公共建筑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管 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之和的最大小时用水量确 定,其中,公共建筑用水量以集中流量计入 小区干管管径不得小于支管管径 (3)当服务人口多于13000人时,应按《室外 给水设计规范》(G8J13—86)规定的公式、用 水定额和时变化系数计算管道的设计流量 五、管道敷设 1.小区给水管道布置原则及要求 (1)小区干管应布置成环状或与城镇给水管道连 成环网小区支管和接户管可布置成枝状 (2)小区干管宜沿用水量较大的地段布置,以最 短距离向大用户供水 (3)给水管道宜与道路中心线或主要建筑物呈平 行敷设,并尽量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 (4)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的净距 ,应根据管道的类型、埋深、施工检修的相互 影响、管道上附属构筑物的大小和当地有关规 定等条件确定,一般按下表采用: (5)给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管径为 100-150mm时,不宜小于1.5m 。
管径为50- 75mm时,不宜小于1.0m (6)生活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应 敷设在污水管道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 给水管道敷设在污水管道下面时,给水管的接 口离污水管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0 m (7)给水管道的埋设深度,应根据土层的冰冻深 度、外部荷载、管材强度、与其他管道交叉等 因素确定 n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时的净距,应根据管 道的类型、埋深、施工检修的相互影响、管道上附属构筑 物的大小和当地有关规定等条件确定 n给水管道应敷设在污水管道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 设在下面时,其接口离污水管道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m n在冰冻地区,管径在300mm以下时,管埋深应在冰冻线以 下(d+200mm) n应注意和其他管线综合协调的问题 图 管道在建筑物的单侧布置图: 管道在建筑物的两侧布置图 : 六、小区给水设计流量确定的原则 n① 居住组团内的生活给水管道,设计流 量根据其负担的卫生器具总数计算 n② 居住小区的生活给水干管,设计流量 按最大小时流量计算设有幼儿园、 医院等用水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小区支 管和接户管的流量,按设计秒流量计算 ) 七、小区给水加压站 n1.小区给水加压站 (1)加压站的构造 :一般由泵房、蓄水 池、水塔和附属建筑物等组成 。
(2)加压站的类型: 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给水加压站和给水调 蓄加压站(布置了蓄水池和水塔,除加 压作用外,还有流量调蓄的作用 ) n2.泵房 (1)泵房的类型、组成和布置 类型:一般半地下式、矩形、自灌式泵房 组成:包括水泵机组、动力设备、吸水和压水管路,以及附 属设备等 布置:参照室外给水加压泵房的布置,组团内小型泵房参照 室内加压泵房的布置 (2)水泵的选择 1.多选用卧式离心泵,扬程高的可选用多级离心泵泵 房隔振消声要求高时,亦可选用立式离心泵 2.同时担负有消防给水任务时,水泵流量应考虑生活给水 流量和消防给水流量之和 n3.水池 V=V1+V2+V3 式中:V——水池的有效容积,m3; V1——生活用水调蓄储水量,m3; V2——安全储水量,m3; V3——消防储水量,m3,按现行防火 设计规 范计算 n4.水塔和高位水箱(池) 应根据总体布置,选择在靠近用水中心、 地质 条件较好、地形较高和便于管理之 处 V=Vd+VX 式中:V —水塔容积,m3 Vd—生活用水调节储水量,m3可根 据小区用水曲线和加压站水泵运行规律计 算确定,可按表4.2.2确定 VX—消防储水量,m3。
按现行防火规 范计算 常见的小区给水系统布置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给水方式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能满足小区的 供水要求,应采用直接给水方式从能耗、运 行管理、供水水质及接管施工等各方面来比较 ,都是最理想的供水方式 2.设有高位水箱的给水方式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周期性不足 时,应采用该给水方式,可以在小区集中设水 塔或者分散设高位水箱 该方式具有直接给水的大部分优点,但 是在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应注意避免水的 二次污染,北方地区要有一定的防冻措施 3.小区集中或分散加压的给水方式 城镇给水管网的水量、水压经常性不足 时,应采用小区集中或分散加压的方式,该种 给水方式由水泵结合水池、水塔、水箱、气压 罐等供水,有多种组合方式,也各有其不同的 优缺点,选择时应根据当地水源条件按安全、 卫生、经济原则综合确定 第二节 居住小区排水工程 一、污水的分类 在居住小区及工业企业内部,日常生活 和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水,水在使用过程中 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改变了原有的化学成分 和物理性质,成为污水污水按其来源不同可 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三类 在建筑小区和工业企业中,应当有组织及 时地进行污废水处理和排放,否则就会污染和 破坏环境,形成公害,影响生活和生产。
为了 系统的排除污废水而建设的一整套工程设施称 为排水系统居住小区排水系统的任务就是把 工业企业及建筑小区的各种污水经济合理地输 送到城市排水管道中去 二、排水系统的体制 居住小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是采用 一个管渠系统来排除,还是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 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的这种不同的 排除方式称为排水系统体制建筑小区排水系统 的体制主要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类型 1.分流制 居住小区分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 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各 自独立的管渠内排除,这种系统称为分流制排 水系统,见图,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 称为雨水排水系统 2.合流制 居住小区合流制排水系统是指将生活污 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管渠内排除的 排水系统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 城镇排水体制,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 确定对于新建小区,若城镇排水体制为分流 制,且当小区附近有合适的雨水排放水体或小 区远离城镇为独立的排水体系等情况时,宜采 用分流制 若居住小区的污水需要进行回用时,应设 置分质、分流的排水体制 3 三、排水系统组成 1.污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污水排水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建筑内部排水系统及设备; (2)小区室外排水管道; (3)小区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小区污水处理站。
2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工业废水排水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 (2)厂区管道系统;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废水处理站 3.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 小区内雨水排水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2)房屋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 (2)建筑小区雨水管道及雨水口; (3)城镇雨水管道 四、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小区排水管道布置原则如下: ⑴小区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根据小区总体规划 、道路、建筑的分布、地形以及污水和雨水的 去向等情况,按管线短、埋深小、尽量自流排 出的原则确定 ⑵排水管道一般沿道路、建筑物平行敷设, 尽量避免与其他管线交叉污水管道与给水 管道相交时,应敷设在给水管道下面 ⑶排水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为:当管 道埋深浅于基础时,应不小于1.5m;当管道埋 深深于基础时应不小于2.5m ⑷排水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地上和地下构筑物 ⑸管线应布置在建筑物排出管多并且排水量较 大的一侧 ⑹排水管转弯和交接处,水流弯角不小于90° 四、居住小区排水量 五、小区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特点 n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 流排入水体或城镇雨水管道。
n应平行道路敷设且布置在人行道或花草地带下 n雨水口是收集地面雨水的构筑物在道路交汇 处、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附 近以及建筑物前后空地和绿地的低洼处设置雨 水口 六、小区污水排放和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