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八讲 海德格尔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23.50KB
约48页
文档ID:52336725
第八讲 海德格尔_第1页
1/48

第八讲 海德格尔v海德格尔v(1889-1976)v向一颗星前行——唯此 一星 《来自思的经验》 海德格尔夫妇v胡塞尔与海德格尔“滑稽演员海德 格尔跳过走钢丝的胡塞尔并使他坠 落”,这是施密茨长达近600页的新 作海尔曼·施密茨的新作《胡塞尔 与海德格尔》为我们所描绘的场景 之一 v “深邃与明晰”不仅可以是指海德 格尔与胡塞尔哲学风格的基本差异 ,而且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是对 在两位哲学家的交往上所显示出来 的两种个性的写照:海德格尔近乎 阴深的“深邃”与胡塞尔近乎透明的“ 明晰”v(施密茨1928年生于德国莱比锡,1953年毕业于波 恩大学,1955年在柏林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任 基尔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至今 )v汉娜·阿伦特(1906-1975) 是海德格尔最著名的两位 学生之一(另一位是约那 斯),她同海德格尔的私 人关系至今仍是不少人关 注的兴趣点无庸质疑的 是,她的现象学政治理论 具有很强的原创性和很广 泛的影响力v历史注定了阿伦特不是一个超验的、唯智的沉思者 ,相反,她的一切都来自于自身致命的体验作为 一个女性,无论世事如何凋谢和变易,阿伦特终其 一生,永葆着性格中的许多善良、美好与纯真,但 是,作为一个哲学家,阿伦特没有一天放弃过对个 人理想、生命价值以及社会公义的坚持。

她是如此 独立,如此一以贯之致力于自己的学者使命,用自 己的全部热忱和体验换取思想的勇气她不是退隐 书斋的思想家,而是以书斋为战场的思想家v阿伦特才气横溢,她以自身独特而炽烈的思想方式和 表达方式,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她深邃的思想、丰富的 情感,同时也展示了她冷峻的天才和高贵独立的人格 ,毫无疑问,阿伦特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心灵 之一,她的价值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v “悲伤,仿佛点燃在心头的烛光,把我的黑夜照亮我 有了光明,便不再需要悲伤,我穿过了漫漫长夜,远 征在回家的路上 v ——汉娜·阿伦特 一、 海德格尔其人v海德格尔(1889—1976)是最伟大、最重要 的现代西方哲学家,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 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标志着一个新的哲学 时代的开始可以说,只要还有人在思想, 他的名字就不会被忘记v海德格尔思想伟大,人格却相对渺小v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1889年9月26 日出生在德国南部的一个小镇梅斯基尔希 父亲是当地教堂的司事 v教会的神父发现这个孩子有天赋,于是就出 资把他送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上中学。

然后 他上大学还是靠教会给的奖学金,因为他当 时说立志要做神父v1909年,海德格尔入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 神学,后因心脏病再次发作而被迫休学,退 出神学系,病愈后改学哲学和自然科学v1913年,海德格尔以《心理主义中的判断理 论》获博士学位v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德格尔也应征入 伍,但因身体原因很快退伍v从1915年到1917年,他就在弗莱堡的邮局里干 活,以充抵兵役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教职 论文《邓·司各脱的范畴和意义学说》,通过后 就能够在大学任职了v接着,1915年夏天,海德格尔以一篇《在历史 科学中的时间概念》获得了讲师资格,并于同年 底在弗莱堡大学开设了他的第一门课,即古代哲 学与经院哲学的原则当然,这时候他还在邮局 干活,并不是弗莱堡大学的正式一员,顶多是个 编外讲师v1916年,胡塞尔来弗莱堡大学任教,两人相识 ,而且关系非同寻常这时,海德格尔白天还 在邮局上班,晚上则到弗莱堡大学听课1918 年海德格尔担任胡塞尔的助手v1922年——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 授亚里斯多德、柏拉图、笛卡儿、康德等人的 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 v1927年,海德格尔的《时间与存在》出版, 他一举成名,从无名教师成了哲学大师。

v胡塞尔一开始对海德格尔的确非常赏识,认 为他是最能理解他的思想的人,甚至说过“现 象学就是海德格尔和我”这样的话他对海德 格尔的提携不遗余力,不仅向别人大力推荐 而且在自己退休时也指定海德格尔为他的接 班人 v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的教授位置,任 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v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同年4月海德格尔当 选弗莱堡大学校长,紧接着加入纳粹党v1934年4月海德格尔辞去校长的职务v1944年夏天,他55岁时被征发到莱茵河前线 挖战壕战后因纳粹统治期间的言行受到占 领军当局的整肃,被禁止教课,精神一度崩 溃v1951年,禁令解除,但海德格尔旋即退休 此后还在弗莱堡大学上些课,但1958 年以后 就完全是小型指导课了v1976年5月26日海德格尔逝世于弗莱堡,享 年87岁,按照他的遗愿,遗体运回家乡安葬 这就是海德格尔的一生v海德格尔著作等身,他的《全集》估计会有 100卷之多,现在已经出版的就有几十卷,其 中最主要的有《存在与时间》、《论真理的 本质》、《哲学论文集》、《形而上学导论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 上学问题》、《路标》、《林中路》、《尼 采》(两卷)等。

二、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海德格尔哲学能使你重新认识你自己 v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并不只是一些原理和概 念,而是要探索生命本身的问题,是人现实 生活的经验,是人的日常实践经验对于人 类基本问题的关怀,是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 动力v1、海德格尔与政治(或海德格尔与纳粹)v有位美国学者说:“一个人如果在读海德格尔 时不提出政治性的问题,那他根本不是在读 海德格尔”v这一方面证明海德格尔决不是一个传统的形 而上学家;v另一方面也说明政治问题在海德格尔研究中 的重要性 2、存在主义的中心概念——存在(存在论的 区分)为了理解海德格尔,我们首先要理解一个 词:存在我们知道,海德格尔的代表作是《 存在与时间》,而他代表的学派被称为存在主 义存在”这个词可以说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中 心词v关于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问题 何谓本体论?简言之就是探讨存在本身,即一 切存在的基本特征的学说万物为何存在?存在 的本质为何?等等,这些都属于本体论问题关 于存在问题的探讨,是西方哲学中古已有之的事 不过,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存在却不是这个 传统本体论在的存在,而是另一种存在,是海德 格尔的存在v传统的“存在”所指向的对象是存在物。

v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中的“存在”所指的对象不是 存在物,而是存在的过程 v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是物,后者是人; 前者是名词性的对象,后者是动词性的过程 正因为如此,胡塞尔对海德格尔进行了不 少的批判,称他将哲学搞成了“人类学”3、人,就是“此在”(119页)我们知道,传统的本体论(就是探究存在本身,即一 切存在的基本特征的学说万物为何存在?存在的本 质为何?等等,这些都属于本体论问题所探究的 对象是存在物,海德格尔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我 们研究本体论也好,存在论也好,其出发点必须是存 在物,也只能是存在物当我们思索存在时,当然必 须先看一些具体的存在物,否则就是存在这个概念也 不会注入我们的大脑 v我们为什么会思考关于存在的问题?当然是因 为我们看到了一些存在物,然后我们会这样问 这些东西——存在者——为什么存在呢?它们 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如此等等例子:人为什 么会对太阳好奇?会崇拜太阳,会去研究太阳 ?这时因为他们首先看到了太阳,太阳是个存 在物,然后才会想到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发热 ?为什么会存在?等等中国有句俗语说,巧 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v这个世界上,我们举目所见,存在者比比皆是, 乃至于无限,而我们必须选择某个存在者作为起 点去追问存在。

我们如何寻找这样一个起点?是 不是所有的存在物都可以成为研究存在论的出发 点?不是的 v海德格尔认为,作为这样的起点的存在物所 必须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它的存在必须是其 他存在者存在的基础;二是如果从它那里出 发,我们就能够把握其他所有的存在者v只有人这个存在者具备这样的条件换言之 ,追问存在问题必须从人着手 v海德格尔用“此在”这一名称指称人这样的存在 者此在”就是“存在于此”的意思,更明确地 说,“此在”就是真正的存在者,专称的是人 ,而不是物海德格尔之所以将人称为“此在” ,是想强调人特殊的存在方式来规定人,以 与传统对人的种种定义(理性的动物、理性 的存在者、劳动的动物等等)区别开来v为了限定人的存在,海德格尔以“生存”表示人 的存在只有人生存着,其他存在物都不能 生存,它们的存在是一般意义上的存在人 虽然只是存在物中的一种或一类,但却是体 现了存在原本意义的存在物v4、“此在”的特征(教材120—121)(1)此在的本质在于他的存在Ⅰ:人的一生下来并没有预定的、现成的属性; Ⅱ:人的一生充满各种可能性; Ⅲ:人将实现何种可能性,将之变为现实性,取决于 其如何行事,取决于他自己的选择; Ⅳ: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塑造他自己,他的一切皆可 改变,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其生命之结束。

v26个孩子和一道题v在新泽西州市郊的一座小镇上,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 的班级被安排在教学楼最里面一间不起眼的教室里 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毒,有 人进过少年管教所,有一个女孩甚至在一年内堕过三 次胎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 他们v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接手了这个班新学年开始的第 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先给孩 子们一个下马威,而是给大家出了一道题v有三个候选人,vA: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 且嗜酒如命;v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 ,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 吸食鸦片的记录:vC:曾经是国家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 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一点啤酒,年轻 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v菲拉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 人毋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vC然而菲拉的答案却让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 道你们一定都认为只有最后一个才是最能造福人类的 人,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三个著名的人物:vA:福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vB: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

vC:阿道夫·希特勒,他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一个夺 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孩子们都呆呆地 瞧着老师,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孩子们” ,菲拉接着说,v“你们的人生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只能代表 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和将来的 所作所为从过去的阴影里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 努力做自己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 起的人才……”v正是菲拉的故事,改变了26个孩子的一生,如今这 些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其中的许多人都在自己的岗 位上 做出了骄人的成绩,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 做了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 班里那个个子最矮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 ,如今已成为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2)这个存在者为之存在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 存在概括:此在乃是一种个体的存在)( 121页)人不像其他存在物那样是一个类属,每一个人都 是一个存在者海德格尔说,当谈及“此在”时, 只能用单称人称代词“我是”、“你是”,每一个“此 在”都是单独的自我但海德格尔并不否认人的 日常生活的公众性他区分了“此在”的两种状态 :本真的存在和非本真的状态v本真的状态:自我的真实存在。

v非本真的状态:被平凡的公众的生活所掩盖 的个人存在,也是一种自我显示,只不过是 不完全的、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显示v只有通过非本真的状态,才能达到本真的状 态v5、“此在”的存在方式(121—123页)v我们清楚了“此在”的基本特征后,海德格尔的下一步就 是要分析这个“此在”是如何“在世”的,对于这一主题的 探讨将贯穿整部的《存在与时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