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修辞方式,一、用典,用典又称“用事”、“援引”它是指引用古代的历史故事或古人的言论或俗语、成语等,来印证自己的论点或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文心雕龙,事类“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从引用的方式看,用典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类指明出处或来源的是明引,没有指明出处或来源,而把它跟作者自己的文章融为一体的是暗引用典的作用,一是用来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二是使语言典雅精炼,富于表现力明引:,(1)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2)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史记李将军列传),暗引:,(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化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割裂,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只取用其中的一部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割裂割裂可以看作是用典的一种特殊情况,1、对于古书中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组,截取其中的一部分,但是表达的意思却是另一部分的意思。
例如: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陶渊明饮酒其四)“不惑”指四十岁,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2、对古书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组,截取其中的一部分,表示的是整个句子的意思例如尚书仲虺之诰:“徯予后,后来其苏意思是等待我们的君主,君主来了,我们可会获得重生后人截取“来苏”二字,表示敌国的民众盼望本国君主前去解放他们如晋刘琨劝进表:“四海望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3、对古书中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组,截取其中的一部分,截取的这一部分既不表示另一部分的意思,也不表示整个句子或词组的意思,而是表示另外经过变化的意思例如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后人截取其中的“微管”二字,用来指代管仲或像管仲一样的功业,六朝时文人经常用这个词颂扬功勋卓著的大臣,一时成为套语如宋书谢灵运传:“但谢玄勋参微管,宜宥及后世割裂的基本特征,首先,割裂的方式是随意的,几乎无章法可循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种情况外,有时还在两个句子之间相互截取替代,比如截取下句的一部分来表示上句话中某一部分的意思,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亲近的兄弟,不要疏远而都应该亲密相处戚戚:亲近。
具:同俱尔:通迩,亲近后人截取下句的“具尔”来指代上句的“兄弟”,如晋陆机叹逝赋:“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灵根:灵木之根,比喻祖先,这里指父亲哀痛父亲过早去世,悲愤很多兄弟早亡其次,由于任意割裂,随便拼凑,导致了一大批畸形词语的产生,比如把原本是意义完整的词语强行分割,把意义毫不相干的词生硬组合在一起,结果造出一些奇形怪状的词语来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意思是说只有孝顺父母的人才必定对兄弟友爱后人截取其中“友于”二字来指代兄弟二、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互见”,是指在连贯的话语中,上文省去下文出现的词语,下文也省去上文出现的词语,在理解时必须使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互文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主要是诗歌)表达的需要互文可分为当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类当句互文:,(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对句互文:,(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比较复杂的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三、,合叙,合叙,又名合说、并提或分承是指在形式上是一套语法关系,而在内容上却包含着两套或两套以上语法关系,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合叙的作用主要是使行文紧凑而免于板滞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诸葛亮出师表),(3)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汉书魏豹传),并提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所以后来这种修辞手法较少使用了史记孝景本纪“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孙平为绳侯,故御史大夫周昌子左车为安阳侯汉书景帝纪“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四、连及,说甲事物时又连带说及与甲事物有关的乙事物,但其意只指甲事物,这就叫连及连及可分为同类连及和反类连及两类同类连及是指连及的乙事物与甲事物属于相关或同一类别;反类连及是指连及的乙事物与甲事物属于相对或相反的类别连及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音节的匀称而以词足句同类连及:,(1)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兄弟孔雀东南飞)(2)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宜,耳目,之观李渔芙蕖)反类连及:,(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五、委婉,说话时不直接说出本意,而用曲折含蓄的话暗示出来,叫做委婉1、避粗俗:,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2、避忌讳,(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2)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亦三:,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君卒然,捐馆舍,,是事之不可知者二也;使臣卒然填沟壑,是事之不可知者三也宫车一日晏驾,君虽恨于臣,无可奈何;君卒然捐馆舍,君虽恨于臣,亦无可奈何;使臣卒然填沟壑,君虽恨于臣,亦无可奈何史记集解应劭曰:“天子当晨起早作,如方崩殒,故称晏驾韦昭曰:“凡初崩为晏驾者,臣子之心犹谓宫车当驾而晚出3、避冒犯(谦敬)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司马迁报任安书),古人很讲究谦敬,所以人称代词的礼貌替代形式在古书中十分普遍,比如对人不用第二人称代词,而是使用“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等替代形式;对自己则尽量不用第一人称代词,而是使用“仆”、“愚”、“妾”、“小人”、“下走”、“下臣”、“不榖”、“寡人”等替代形式另外,使用“请”、“幸”、“谨”、“敬”、“惠”、“辱”等表敬副词来表示对对方所作所为的尊敬,使用“窃”、“忝”、“猥”、“伏”等表谦副词表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贬斥,也是古人委婉修辞的常见方式。
4、外交辞令:,例如在鞌之战中,韩厥追上齐侯的战车以后,对齐侯说:“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六、借代(代称),不直接说出所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用同它有密切关系的特征、身份、属性等来代替它,叫借代借代可分为十余类,重要者如下:,(一)以特征或标记代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二)以官名、地名代人白起为秦将,北抗马服史记项羽本纪),(三)以职业、劳动代人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大雅板,(四)以人或事物的属性代人或事物1)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五)以数量代人或事物(1)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扬雄解嘲)(2)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汉书高帝纪),(六)以人名或地名代事物(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2),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杜甫自就赴奉先咏怀五百字)(3)常恐夜寒花索寞,锦茵银烛按,凉州,陆游花时遍游诸家花园),(七)以部分代整体(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八)以材料代事物(1),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九)以具体代抽象(1)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