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理学研究报告之悲伤电影资料

f****u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8MB
约42页
文档ID:112606740
心理学研究报告之悲伤电影资料_第1页
1/42

为什么我们喜欢看悲伤的电影——在审美体验中被感动的快乐,,前言,舞台剧 音乐剧 文学艺术,,催人泪下,悲伤在审美经验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Evans & Schubert,2008;Kallinnen & Ravaja,2006; oliver,1993),,内容,情感,悲伤电影矛盾,人们在观看悲伤电影后,虽然人们会感觉到悲伤的情绪,但是同时也会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快乐)(Krama & Witschel,2010;Oliver,1993;Vogel,2007),悲伤电影矛盾,本研究从“被感动假设”的角度解释“悲伤电影矛盾”和前人研究相比,本研究假设悲伤和审美愉悦之间的关系以被感动为调节 悲伤,放大,被感动的感觉,前人解释,兴奋转移模型 被唤醒的消极情绪是让快乐的结局中的快乐被放大,因此让人感到更多的审美的快乐(de Wied et al.,1995),sad,happy,,元情绪分析模型 悲伤通过元情绪的再评价对审美的愉悦做出贡献(Bartsch ,Appel,&Storch,2010,Hofer&Wirth,2012;Oliver,1993),,恐惧管理理论 因为电影对我们的安危不具备威胁,这种情绪具有焦虑缓冲的心理功能。

Goldenberg,Pyszczynski,johnsonGreenberg,&Solomon,1986),悲剧,关于死亡,给我们间接地体验到我们存在的脆弱提供了安全的方式,,现实感知卷入观点 悲伤的双重作用: 1、使观众更容易把电影知觉成是现实的 2、增加了观众的情感卷入的的程度 从而使观众从悲伤的电影中获得审美愉悦Ahn,Jin,Ritterfeld,2012),,意义知觉视角 悲伤电影 诱导悲伤的情绪 悲伤电影 简单的享乐 观看悲伤电影是一种有意义的体验,它使观众有机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Oliver,Limparos,Tamul,&Woolley,2009),,,前人研究的缺陷,1、生态效度低 2、影片的选取 1 混合了消极 2 和积极的事件,,采用更逼真的电影院环境,,单一的悲伤情境,研究之前的探索,被感动的特征(究竟有哪些特征?) 迄今为止,“被感动”这个概念并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理学架构但是研究者概括了一些对当前研究而言很重要的特征无处不在的悲伤 Tokaji(2003)224个大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当他们感到感动时,这种状态包含了什么样的情绪。

混合的情绪,在被感动的片段中,悲伤和快乐被整合进入复杂的情绪轨道中从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这样黯然神伤和快乐的事件同等的被体验并被标注为深深的感动Hemennover@Schimmack,2007;Larsen & McGraw,2011),,亲社会性的重要性,情绪上的感动与一些亲社会的行为相关联Stel, van Baaren, Tan, 2009),,关照立场 包含悲伤的感动的前提条件:(影片中呈现的事件)并不是个体本身直接体验过的悲伤经历Tokaji,2003),,整体积极性 被感动是一个总体上积极的情绪状态 Takaji(2003)实验,将被试分成两组看电影快乐地被感动,悲伤地被感动,,都被评价为是愉快的体验,在审美体验中,“被感动”的角色,我们如何才能解释在电影情境下,从负性情绪例如悲伤中体验到的审美的愉悦?,研究假设,假设1:我们预期被试的悲伤体验和他们观看影片的审美愉悦中存在正相关 假设2:我们假设被试把体验到的悲伤作为快乐是因为被感动被试越感动,他们就越享受 假设3: “被感动”的意义是积极的①被感动的观众体验到某种程度而言是矛盾的感觉但是总体而言是积极的状态②“被感动”意味着积极的价值判断。

研究方法,被试:76人(50男,26女) 1、被试对寻找电影制作者参加有关电影情感效应的心理学实验的广告进行了回应 2、实验之前获得了被试的知情同意 3、获得35欧元作为回报 4、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72个被试参加了两个阶段的研究,3个被试只参加了第一个阶段的研究,有一个被试只参加了第二个阶段的研究刺激材料 38个长度大约1~2分钟的电影片段,每个片段都被译制成德文版本并且有着相同的主题:一个个体或者一个团体正面对这样的消息:近亲或者朋友去世了选择电影片段的标准 1、片段的长度(1~2分钟) 2、为了达到对悲伤和被感动评价的差异,我们选择了变化范围从较低程度的悲伤到较高程度的感动的电影片段 3、电影的可理解性研究设计和程序,研究包含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90分钟,第二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过去一周后进行 被试被分配到四个组中的一个 A 第一阶段 片段1~19 第二阶段 片段20~38 B 和A组相比 各阶段影片顺序打乱 C 第一阶段 片段20~38 第二阶段 片段1~19 D 和C组相比 各阶段影片顺序被打乱,研究程序,影片剪辑问卷,,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包含有关于直接测量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体验到愉悦程度的问题。

关于死亡的场景,,直接报告有审美的愉悦感,这样不好吧!,,因此本研究准备如下两个问题: 1、你们有多么想再看一次这个电影的完整版? 2、基于你们看过的片段,你们觉得完整的版的电影是否值得被观看? 基本原理: 享受影片 希望再次观看整部电影 被感动的程度 对影片的积极价值评价,数据分析,假设一和假设二验证通过多层回归分析进行验证 假设三通过计算相关系数以及t检验来进行验证结果,描述数据 1、当被试体验到更深程度的悲伤时,对电影的价值评价等级也越高伤心,,对电影的评价,,,假设二:中介分析 悲伤感受对享受电影(审美愉悦)的影响完全受“感动”中介感动,,假设三:被感动的评价 虽然电影片段是悲伤的场面,但是对自身情绪的积极评价和对电影的积极评价是显著相关的讨论,假设1被验证 感觉悲伤与审美愉悦正相关 证明了 快乐的场景对于享受一部悲伤的电影而言不是必须品 反驳了刺激转移理论的观点,,,假设二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旦我们将感动作为中介因素,那么悲伤对审美愉悦的直接影响就会锐减 元情绪模型被驳斥 通过元情绪再评价将悲伤知觉为愉悦的,,,为什么人们选择让自己沉浸在包含了悲伤电影的感动中而不是观看包含了快乐的感动的电影?,,悲伤不仅把被感动转换成混合而且矛盾的情绪状态,同时也让感动变得强烈并且积极。

假设三: 虽然被感动包含了悲伤,但总体朝向正性情绪同时也意味着能诱发出感动情绪的电影的积极评价 意义知觉视角被驳斥 悲伤电影对引起对生活意义的沉思并不必 要的,,局限:,1、研究是相关性质同时研究中也不能排除其他可选择模型中悲伤,被感动以及从悲伤电影中获得愉悦的关系 2、我们使用的是单项测量,因为我们想要测量大量的影片而又不想使被试的负担过重 3、我们并不是在被试观看时而是在被试观看影片后收集数据因此我们不能确定被试在观影时的情绪轨迹4、研究的生态效度被限制因为我们总是打断影片的放映,在下一个影片被放映之前使被试填写问卷 5、我们所有的被试都来自相同的欧洲文化背景和前人研究相比的进步之处,更逼真的观影环境,,被试的群体更加广泛,不再局限在大学生中在招募被试的时候,明确要求被试“爱看电影”,而不是勉强参加研究的被试 从整体上看,和其他研究相比,生态效度相对较高谢谢!O(∩_∩)O~,。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