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潮汕丧葬礼俗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94KB
约6页
文档ID:406589261
潮汕丧葬礼俗_第1页
1/6

潮汕丧葬礼俗1956年,全国提出实行火葬60年代至70年代,及各县(市)开始建殡仪馆和 火葬场、骨灰楼,此后农村普遍成立殡葬改革机构市自2001年3月1日起,对殡葬改革又有新措施市区死亡人员的骨灰,均由 市殡葬管理所统一管理,丧主只能选择3种处理方式:一是寄存于市火葬场和市 殡仪馆的骨灰楼或市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其他骨灰楼堂;二是由市、殡葬管理所 统一组织撒入大海或深埋、植树;三是葬于经民政部门批准兴建的公墓近二十年来,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一方面政府提倡丧事从简,实行火葬; 一方面,一些迷信思想严重和好扬门面的有钱人,丧事恢复旧俗,大做法事、占 地造坟,遭受社会舆论的讥议,甚至遭到有关部门的处理,仍有人执迷不悟,成 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在国家提出丧葬改革已久的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时候,丧葬改革不是靠市 民的自觉性来完成的,而是靠强制性的法律手段来执行的每当此时,特别是执 法人员对不按规定火化的死者进行毁墓掘尸时,死者家属的悲愤和法律的严正形 成了极不协调的对比丧葬改革不仅要行火葬,丧葬改革的另一个要简化丧葬礼节 据了解,潮汕地区丧葬礼俗的繁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是其他地方所 不能比的这么繁杂的礼数,无论在人力,还是在金钱上,都构成了生者的一大 负担。

下面说明丧葬礼俗的全过程,大致如下:(一)筑生居潮汕人信“风水”,死前便多选择风水宝地来“筑生居”所谓“生居”就 是为未死的人修的墓为什么人没有死,就要修筑坟墓呢?人们普遍认为:一块墓 地风水的好坏,会关系到一家子的福灾,此所谓“富贵官品皆由安葬所致;年寿 延促,亦由坟垄所招”故此,人们选择“风水”时总是十分慎重,务必请来“风 水先生”风水宝地选定后,即可开工修筑“生居”生居”修筑完毕,便可 树墓碑,墓碑上已有刻字一般人死后碑文上的字要涂绿色油漆,而生居的碑文 上要涂上红色,以示人尚未死亡二)预购棺木、寿衣 除了预先选择墓地外,有的还提前准备棺木、寿衣棺材通常选用梓木、 樟木、柏木等细密坚固的优质木材棺材的形制多呈长方匣状,由棺盖和棺身两 部分构成,尺寸大小视死者的躯体而定,以适中为度民间丧葬用棺视其家资而 定,富者置棺不惜千金,精雕细作,极尽奢华;穷者薄板白棺,简易粗糙今天, 实行火葬后,大部分人都购买大小适中的棺木,因为太大了,会进不了火葬炉, 最后只能把棺木掀开,这样就显得太可怜了,得不偿失寿衣的制作要择日选时,制成后要单独收藏,不能被其它衣物所压每年六 月初六这一天,应该拿出来晒晒太阳,以除去霉气。

三)送终一般情况下,临终者身边都有许多亲属(尤其是临终者的儿女) 相伴据 说,如果临终者有什么挂念的人或事,比如挂念子女还没到身边,子还没满四个 月等等那他会等,等到那人到了,或时间到了才会去世有经验的老一辈会根 据临终者频繁“拉黑屎”来判断是不是将要走了,接着告诉亲属得轮流陪伴在临 终者身边亲人们为了使死者的亡魂减少在黄泉路上的艰苦磨难,便事先在大门 前放一顶纸轿当死者亡故时,立即把纸轿烧掉这样,死者的亡魂就可以乘坐 着轿子,比较轻松地到地府“报告”了相传,如果是在早上去世的话,则说逝 者顾子,希望子将来有好运;如果是在晚上去世的话,则说他不顾子,只顾自己, 把所有好的都带走四)停尸公厅 当从临终者的神情中窥视出临终者已经去世后,亲人便把其抬到公厅,安放 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这是有讲究的在死者上公厅前,必须把安放在公 厅里的祖宗的香炉或牌位移走,把挂在公厅里和死者家里的“天公炉”用红纸包 裹好在潮汕地区,逝者寿终年岁达到50 岁时,称为“上寿”,可进入公厅, 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冥椅”上如果逝者寿终年岁不足50 岁,被称为“唔上 寿”,只能安放在稻草和草席上,整个过程就只能是冷冷清清地草草了事。

逝者已远,亲人们痛定之后却还有许多事需要忙当死者亡故后,死者的亲族中便会有若干人(一般是3〜5人)组成一个办 理丧事的小组他们都是比较年长、有经验的人他们将全权办理整个丧礼过程 中的一切事务:安排程序、收受礼金、发送回礼、记账等在整个丧礼过程中, 处在悲痛中的死者家属就不用凡事都亲力亲为了五)沐浴更衣 家属应煮好一瓢水,用一个钵盛着,再用一条毛巾包裹着三根香,扎紧后蘸 上水,象征性地在死者身上擦三下,此过程被称为为死者“洗香水”沐浴完毕 就是更衣(俗称“穿寿衣”)潮汕地区,死者所穿的衣服看起来较传统的、华 贵的,有点像古时村中“员外”、“夫人”穿着的衣服,称为“寿衣”寿衣” 的件数由家属“量力而为”,但最低不能少于7 件,最高则可达23 件,且都应 是单数在穿戴上,男女不尽相同男的穿长衣,外加马褂,再戴橄榄帽;女的 穿宽袖衣、裤子和腰裙,再戴圆帽另外,家属还要用一条新毛巾包好一把扇子, 让死者握在左手,将一个袋子置于死者右手,袋中装有“五种”在这个过程中, 如死者为女性,儿媳要为其梳头,还要边梳边做“四句”这是一种孝道的象征, 意思是叫祖母走好,不要记挂家人穿完寿衣,将死者置于公厅中,再用棺被盖 上,红被在上,白被在下,俗谓“死人似虎”,是为防止惊吓到活人,而实际上 也是为不让家属见了伤心。

除此以外,家属还要在死者的脚跟一侧,放置一盏豆油灯,称为“脚尾灯” 灯是为死者阴间照明引路的,不能灭并在其周围备有一捆稻草同时,还要放 一个盆,子女守灵时要不时地烧纸钱,意思是父母到阴间的路费最后,在死者 身旁放置两个纸人,俗称“随身港(埋)”,皆为供死者阴间相伴和使唤的随从另外,还有一个称为“打牒”的环节在父母双方都还健在之时,所有的女 儿要一起到寺庙或庵为母亲打“牒”牒”实际上是一道灵符,上面盖有寺庙 或庵的印,并且是由法师做过法事的,俗称“女子打牒还母恩”,以表女儿的孝 心,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据说,这“牒”是母亲在阴间的通行证在母亲亡故, 并“沐浴更衣”后,便将“牒”贴在母亲额头上,以此证明这是一位好母亲,受 子女爱戴,儿子养其终老,女儿也回来报恩,这样的母亲在阴间也同样受到尊敬, 可以在阴间享福据说,当死者的尸体、衣物、棺木等腐化、消失时,这“牒” 仍能保持得相当完好牒”的重要性让许多海外华侨都回到故乡为母亲“打牒” 报恩六)“买水”孝子(一般为大儿子或长)拿着一个钵来到溪边,投下两枚钱币,“买”水 回家现在一般为一个形式,即钵里的水是自己准备的矿泉水,然后弄个姿势, 再把矿泉水倒进钵,因为不可能让父母喝现在受严重污染的溪水。

这个程序是不能省的,如果是父母早逝,孩子还小的话,也得执行有些人 说孩子还小,先瞒着,等到孩子长大了再说,可是这个程序还需要逝者的大儿子 或长来执行七)守灵 守灵是传统丧俗礼节之一守即守护,所以守灵又是护灵守灵在某些地区 也叫“守夜”亲人相继回家休息,女儿们也必须回家,留下几个人守灵(一般 是儿子或者亲族里比较亲的)这一夜,守夜人的神经是无法放松的守夜人的 责任有两项:第一是象征性保护尸体不受外鬼侵犯第二是不要让猫狗靠近尸体 一般守夜的时间是,从逝者去世的第一天到逝者“出山”为止有的村是规定七 天后“出山”,有的村是要把子女的生辰八字拿去叫人看日子,也就是择个“好 日子”再“出山”八)报丧 次日,办理丧事小组应派人到各亲友处报丧,告知死者已故的消息亲戚朋 友包括已嫁女儿的夫家,只有接到丧报后,才能前来吊丧因为潮汕地区重男轻 女思想严重,亲和外亲也分得特别清楚走仔饲大别人个”,“嫁出去的女, 泼出去的水”,父母不由女儿赡养,其财产也不由女儿继承双亲也被当作家中 男丁的“财产”拥有家中有事,外嫁女儿不能发表意见,更无权作出决定父 母亡故也如此,未得兄弟通知,女儿不得回家哭丧报丧者不得入屋,只能唤受 报人出屋。

受报人应拿一碗清水(里面放了七色线)到门口,给报丧者喝一口, 并给报丧人红包,以表意亲友闻讣讯后,送款若干以助办理丧事,俗谓“送纸 礼”送款多少,各人量力而为,但钱款数目的尾数必须是一,如41 元、111 元 等,取其意为家中仅有一人亡故钱款可让报丧者带回,也可以亲自送上门而 家属则应在为死者做完法事后,备小红绳、糖果、方便面(正月用“大吉”代替) 和毛巾送与帮忙办丧事的人和“送纸礼”的人,俗称“扎彩”九)“吊生”“吊生”或称“凭吊”这个程序要按你丧礼举办的规模而定,而且都是 亲族里的妇女来的,男士不用如果只是一般规模而已,那么就只需两次,一次 是逝者过世的第二天早上,一次是“出山”的那天早上如果是大规模的话,那 么就要从逝者去世的第二天早上,一直到“出山”的早上,每天下午四、五点的 时候举办一次要求逝者的亲属跪在逝者的棺木两边哭丧,逝者接受妇女们的跪 拜主要表达家属对逝者的留恋,说明逝者深受大家喜欢,大家都不舍得他走十) 入棺入棺,潮汕人亦称之为“落寿”,一般是看日子的死者家属应备好适中棺 材(一般以火葬炉的入口的大小为准),打开后以石灰、茶叶等具有防腐作用的 物品垫底,使尸体不致过快腐化。

死者家属还得向祠堂借来长板凳置于厅堂死 者安置入棺完毕,子女再以纸钱填棺,一为稳住尸体,防止运送过程中有所易位; 二为尽孝心,让死者在阴间做个富有的人填满后加盖,再加钉每副棺木,无 论大小,都只用六钉,俗称“六支棺材钉”边下钉边念“四句”,其容如下: 安头钉,万事兴;安二钉,子昌盛;安三钉,三朝元老;安四钉,四季兴隆;安 五钉,五代同堂;安六钉,安到圆,外子富贵万万年六钉加满时,“四句”正 好念完加钉完毕,盖上“盖单”,并撤掉“脚尾灯”出殡必须选择吉日吉时, 因此在未出殡前,棺木用两条长板凳垫着,棺木仍安放于公厅十一)披麻戴孝儿子、女儿、儿媳必须披“大麻”,即穿上粗糙的麻布丧服,戴麻帽,穿草 鞋,同时腰缠一条粗大的麻绳,麻绳上串着五个不同颜色的小麻布袋,称之为“五 色袋”,并在各个袋子里分别装上“五种”女的还要披上麻布头披,把整脸都 遮起来子、媳、侄子、侄媳则披“麻仔”,即穿麻布丧服,戴麻帽就行了女 婿穿白衣和黑裤,戴通帽女婿穿素色衣和黑裤,戴白帽外或为出嫁的女则穿 素色衣和黑裤,头戴白帽或白头巾其他来参与送丧的亲戚,男的要穿白长衣(衣 长及膝) 和黑裤,戴白帽;女的要穿白衣和白裙,也要披上白色头披遮脸。

其 他来参与送丧的世交,则穿着素色的衣裤,手系黑带十二)“出山”在丧葬礼俗的“出山”前,棺木顶上披一条被单,再加一条青色大裙,以备 “回灵”时使用出山”前要拜祭,这个环节被称为“拜上路”,礼节比较繁 杂供桌上放着五份茶、酒、汤圆、饭,五种斋菜,“五牲”,猪头、酵粿、甜 粿、汤圆、甜饭(上面加一个红鸡蛋)、水蟹,用深竹箶装饭、米各一箶(每个 儿子都要备上一套)米箶上放一个竹圈子,还要有一个米筒,米筒中放一把韭 菜,韭菜上放一片白猪肉,还要摆上白蜡烛、灯火拜祭的东西都要放上竹叶或 松叶,称为“放青”祭拜完毕,一般会把为逝者梳洗的器具和家里关于逝者的 不要东西放到溪边棺木捆绑妥当,“棺材虎”抬起棺材,并一脚踢翻垫棺材的 长板凳另外,还要事先准备好“火引”(用纸编成的),每个儿女都要一条, 但只要孝子带一条随棺木“出山”就行了,其余的放在家中当“棺材虎”一脚 踢翻长板凳时,点燃一串鞭炮,送丧队伍便放声痛哭这时,队中的女人应用宽 大的衣袖遮住脸,低头放声哭着,叫着死者的名字队伍紧跟棺材开始向事先择 定的路线走去这个过程是相当讲究的:(1)送丧的队伍队伍长短虽没有具体规定,视死者年岁、社会地位、家 族大小和所办的规模而定。

送丧时,由一位较年长的亲人走在最前面,称之为“引 路人”他用一把锄头挑着一个装满纸钱的竹篮,边走边撒纸钱跟在棺后的按 序是儿子、子、侄子、女婿、儿媳、女儿,族里的亲人则按亲疏排列,女在前, 男在后2)家属缺席等特殊情况如果孝子已过世或因事不能参加送丧,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