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谢灵运《登池上楼》原文及赏析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1.03KB
约10页
文档ID:279752875
谢灵运《登池上楼》原文及赏析_第1页
1/10

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潜虬媚幽姿, 薄霄愧云浮, 进德智所拙, 狗禄反穷海, 衾枕昧节候, 倾耳聆波澜, 初景革绪风, 池塘生春草, 祁祁伤豳歌, 索居易永久, 持操岂独古,飞鸿响远音栖川作渊沈退耕力不任卧病对空林褰开暂窥临举目眺岖铁新阳改故阴园柳变鸣禽萋萋感楚吟离群难处心无闷征在今分类标签:山水诗描写春天 作品赏析 闷”语出《周易•乾卦》,意谓大德之人,避世而无所烦忧这两句 意思是: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周易》所谓“遁世无闷”在 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 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也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 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郁闷,或是比兴,用 虬和鸿的进退得所来说明自己进退失据;或是直抒胸臆,诉说独居异 乡的孤苦;或是以景写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来衬托诗人内心 的抑郁此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 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 归隐的志趣等等,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 过程诗中写景局部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变化 的枢纽。

对景物的描绘,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这正 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少变 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诗歌 的开展来纠正《登池上楼》是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局部抒发 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 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 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从全诗的思想情调来看却有些消沉赏析一:谢灵运作为南朝门第最为华贵的土族家庭的子弟,作为东晋名将 谢玄之孙、爵位继承人,又自幼颖悟过人,长成后骄纵自负,在政治 上自然抱有很大的雄心而宋武帝刘裕去世后,诸子年幼,形势不稳, 又使他深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刘裕的长子刘义符(少帝)即位后, 大臣徐羡之等人把持朝政刘裕次子刘义真(庐陵王)过去甚得父亲的 欢心,颇有觊觎帝位之意他与谢灵运关系密切,常对人说,如果他 做皇帝,便用谢灵运为宰相这情况很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而谢灵 运完全是诗人的性格,高傲、坦露、褊躁,不擅于政治权谋他常对 徐羡之等施以批评攻讦,引起对方的猜忌,终于在永初三年(422)被逐 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

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 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明年(景 平元年)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抒写 郁闷之情全诗大致分为三层,但衔接很紧密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 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 途风波险恶,因此土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 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诗一开头即由此下笔:“潜 虬” 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飞鸿” 一句喻奋进高飞、 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 深感惭傀四句中,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 贯而有变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 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实进德”谓进取 功业,施恩德于世人,与“飞鸿” 一句相应一一但虽有此志,却是 才智不及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退 耕”谓退隐田园,以耕作自资,与“潜虬”一句相应一一但徒怀此 愿,却是力所未能以谢氏的富有,当然谈不上“退耕力不任”的问 题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颇有退隐之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 法实现。

因为当时谢灵运如果拒绝赴任,就是公开表示与当权者对抗, 极可能招致更大麻烦下面进一步写自己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海隅, 入冬后久卧病床,所对唯有萧索枯瑟之空林全诗由虚入实,由远及 近,气氛渐渐降到最低点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衾枕昧 节候”紧承前一句"卧痼对空林”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 去春来,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开暂登临"暂”谓短时间,有 抱病强起之意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池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 立,于放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眼前是一派什么样的景色呢?“初景”即新春的阳光,正在革除“绪风”即残冬的余风,“新阳” 即春代替了 “故阴”即冬的统治初景”、“新阳”写出总体的感受, 是虚笔,下面“池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池塘 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 的赞赏,甚至引出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钟蝶《诗品》引《谢氏家 录》说:“康乐(谢灵运袭爵康乐公)每对惠连(谢惠连,灵运之从弟), 辄得佳语后在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寤寐间忽见惠连,即成'池 塘生春草故尝云:‘此语有神助,非我语也故事的真实性如何 暂且不管,这一联诗的名声,看来确是不小。

但也有人提出:这二句 实在很平常,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分析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 所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 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 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 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 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 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园柳 变鸣禽”,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 不易发觉的变化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 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再有,宋初诗坛,以谢灵运本人为代表,有 一种追求佳句的风气,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复雕琢、精于刻画取胜 在这样的风气中,此种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更显得特出总 之,放在特定的文学环境和具体的诗篇之中来看,“池塘生春草,园 柳变鸣禽”确实不失为佳句,单独抽出来加以评论,就没有多少意义 To从全诗来看,写到这里,情绪渐渐转向开朗欣喜的暖色调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开头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 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

祁祁伤豳歌”的 “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一篇,诗中有“采繁祁祁”等描 写春景之句何以要“伤豳歌”呢?原来,按照《毛诗序》、《诗谱》 等传统的解释,《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东都以避谗害时作 的,谢灵运用此典故,带有暗喻的意思萋萋感楚吟”的“楚吟”, 指《楚辞・招隐土》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谓“感 楚吟”,是说有感于隐土的生活这两句回复到第一层的内容,但并 非单纯的重复,而是表示要从困窘的处境中摆脱出来,决心走隐居的 道路接着“索居”、“离群”两句,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 意思是:离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岁月漫长,枯索无味,难以 安心这两句从诗意上说,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说自己但在潜 在心理上,这种被否认的想法,也隐约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种疑虑谢 灵运出身华胄,为世人所重,且骄纵自负,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对于 他确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归隐的决心已下全诗结束两句说:“持 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无闷”语出《周易•乾卦》,意谓大德之 人,避世而无所烦忧这两句意思是:坚持节操岂止古人能够做到, 《周易》所谓“遁世无闷”在今人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征验!这样,诗 的情绪便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

也 就在这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称疾辞职,归隐到始宁的祖居本诗以登池上楼为中心,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 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 愤,归隐的志趣……,虽然语言颇觉隐晦,却是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 动的过程诗中写景局部与抒情结合得相当密切,并且成为诗中情绪 变化的枢纽对景物的描绘,也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敏感,而 这正是他能够开创山水诗一派的条件只是,语言过于深奥、句式缺 少变化,因求对仗而造成某些重复,也是显著的弱点这些都有待于 诗歌的开展来纠正赏析二: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 己既不能像潜藏的虬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那样声震四 方,建功立业第二层写他在病中临窗远眺第三层写他的思归之情 前八句为第一层,主要写官场失意后的不满与当时矛盾的处境魏晋 南朝时代权力斗争激烈,仕途风波险恶,因此土族文人既有进取之志, 又有企羡隐逸之心,而诗人所面临的,却是两者俱无所得的困境诗 一开头即由此下笔:“潜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飞 鸿”一句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下面两句说无论前者还是后 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惭傀。

四句中,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 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贯而有变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自己 的困境,但为何会这样,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 以落实进德”谓进取功业,施恩德于世人,与“飞鸿”一句相应 ——但虽有此志,却是才智不及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耿直守 正,乃至受人陷害退耕”谓退隐田园,以耕作自资,与“潜虬” 一句相应一一但徒怀此愿,却是力所未能以谢氏的富有,当然谈 不上“退耕力不任”的问题这句实际的意思,是说自己颇有退隐之 心,只是为形势所格,无法实现因为当时谢灵运如果拒绝赴任,就 是公开表示与当权者对抗,极可能招致更大麻烦下面进一步写自己 于无奈中来到这偏僻的海隅,入冬后久卧病床,所对唯有萧索枯瑟之 空林全诗由虚入实,由远及近,气氛渐渐降到最低点自“衾枕”以下八句为第二层,写登楼所见满目春色衾枕昧节候” 紧承前一句"卧病对空林”而来,写卧病中不知不觉,已是冬去春来, 同时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开暂登临"暂”谓短时间,有抱病强起 之意倾耳”、“举目”两句,写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极度喜爱池 塘水波轻拍,在倾耳细听之际,令人虑澄意解;远山参差耸立,于放 眼遥望之中,使人心旷神怡。

眼前是一派景色:“初景”即新春的阳 光,正在革除“绪风”即残冬的余风,“新阳”即春代替了 “故阴” 即冬的统治初景”、“新阳”写出总体的感受,是虚笔,下面“池 塘”、“园柳”两句,转为近景的具体描绘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 禽”,是谢诗中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赞赏,甚至引出 一些带有神秘性的传说但也有人提出:这二句实在很平常,没有什 么可夸耀的究竟应如何看待,颇可稍加分析看起来,这一联诗(特别是前一句)确实很平常,毫无锤炼之功,所 写景色亦并无特别之处.但应该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 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池塘周围(尤其是向阳处)的草,因为得池水滋 润,又有坡地挡住寒风,故复苏得早,生长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别 的鲜嫩,有欣欣向荣的生气但它委实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 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使之感 受到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于是很自然地得到这一清新之句园柳 变鸣禽”,写柳枝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同样是细微而 不易发觉的变化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 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再有,宋初诗坛,以谢灵运其人为代表,有 一种追求佳句的风气,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复雕琢、精于刻画取胜。

在这样的风气中,此种自然生动而富有韵味的诗句,更显得特出总 之,放在特定的文学环境和具体的诗篇之中来看,“池塘生春草,园 柳变鸣禽”确实不失为佳句,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