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条例的法律效力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13KB
约4页
文档ID:401521425
条例的法律效力_第1页
1/4

条例的法律效力【篇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条例的区别及其效力差异?广义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规 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 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1、规定是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律范畴,效力低于法律 2、条例 是法律的名称,不是法律的种类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我国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在法律覆 盖层面上,法律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由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制定 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报上省级 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务会备案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的区别在于规定事项,自治条例涉及民族自治地方全面的事 务,而单行条例仅涉及某一方面的具体事务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省级政府 所在市、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 大会及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 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较大市的地方性法规要报相 应的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并有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 和国务院备案。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的具体名称有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 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 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 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在范围上,条例、规定适用于某一方面的行政 工作,办法仅用于某一项行政工作;在内容上,条例比较全面、系 统,规定则集中于某个部分,办法比条例、规定要具体得多;在名 称使用上,条例仅用于法规,规定和办法在规章中也常用到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最低的位阶,行政规章区分 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 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 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它要服从 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其与地方性法规处于一个级别地方规章是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 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 性文件地方规章除了服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外,还要服从地 方性法规。

篇二:如何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如何制定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为更好地适应公司的良性发展,增强公司的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员工 工作效率,很多公司都为自己量身制定了公司规章制度公司如何 才能制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制度呢?以下就由易法通专业律师 为大家一一指导一、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合法 合法的企业规章制度要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也就是说,公司在制定 规章制度的时候,特别是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例 如: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 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 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 确定,这是认定企业规章制度合法的重要依据二、规章制度的内容合法 也就是规章制度的内容不与法律法规相抵触这一点容易理解,与 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企业规章制度肯定得不到认可例如,我国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加班有加班费,费用标准也都列明了,但 是如果企业在规章制度中约定低于法律规定的加班费标准,这样的 约定是无效的三、规章制度应当向员工公示 这就意味着公司应当将其制定的规章制度向员工告知并公示最可 靠的作法是,一人发一本《员工手册》,在手册中列明企业与员工管理相关的所有规章制度,员工在领取时签字,或者是组织员工参 加《员工手册》培训,并且安排员工签到、进行考试。

员工的签字 和培训的签到和考试的答卷都可以成为向员工公示的证据 易法通专业律师提醒您:在现实工作中的实践问题,也许看起来跟 本文的 问题差不多,但细微的差别就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以遇到 细节问题时最好还是事先咨询一下律师的意见,尽可能避免产生不 必要的麻烦!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 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规章制度 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 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不 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作出修改完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劳动法》 劳动法第八条规定,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 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 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工会法》 工会法第三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 题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 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

《公司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公司研究决定改制以及经营方面的重大问题 制定重要的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公司工会的意见,并通过职工代 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篇三:法律 条例 办法 规定 区别】法律 条例办法规定区别 在制定主体、效力等级以及实施权限范围等上不同 全国人大制定宪法和基本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般法律;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制定部门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 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权制定地方 政府规章 发生冲突时效力如下: 上位法效力大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发生无法判别其效力时,按照《立法法》的规定由各有权部门裁决 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 “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 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 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 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不得称“条例”(见1987 年4 月21 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 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 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 规章制度”(见1996 年5 月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 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 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规定”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对制定和发布机关的地位无严格限 制;所涉及事物和问题不如条例重大,范围相对窄一些;内容详尽 具体,针对性强;一般既可是“自主的”规范性公文,也可以是“补充 的”规范性公文(内容为依法或根据授权补充其他规范性公文的内容 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也可以是“执行的”规范性公文(直接为有 效执行其他规范性公文而制定,自身不创造新的规则,只是对这些 公文在何种情况下适用做出具体规定,对有关概念和问题做出精细 的解释说明)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规定更适合作为“自主的”和补充的”规范性公文 “办法”比“规定”所涉及的事物和问题的规模 要更小一些,性质也相对轻一些;针对性更强,内容也更加详尽、 具体而精细,更重直接的可操作性;除了一部分为 “自主的”公文外 大部为“执行的”规范性公文,如各 种“实施办法”即均具备这种性质 制度中的规定、办法、细则的区 别在为客户进行咨询时,经常会涉及到管理制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 也可能常常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制度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制度,如果 不做深入的差别化的识别,一般就笼统地说是制度但在企业实践 中常见的制度形式有规定、办法和细则等表现形式,不少人不知如 何区分,制度类别的名称用错的也偶尔见之一二。

规定首先是个法律用词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如在合同 条约、契约、遗嘱、法律中),主要用于对专门问题提出带有约束性 的要求和规范规则、守则与规定类似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 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办法也就是办事 或处理问题的方法主要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事务提出照章办 理的具体要求细则:细则也称实施细则,由制定有关规定、办法和规章制度授权的职能部门,为有效地实施上级单位及公司的规定、办法等 作出的权威性解释说明、明细的标准和措施等的具体详细要求三词语的相同之处是都有规范人的行为的书面条文这个层面的意思而不同之处则是: 规定:强调预先(即再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 中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办法:也就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强调上级对下级的指导性或操作方 法例如:出版管理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办法更强调处理问题或办 理事务的程序步骤方法等程序性规范性的要求细则:是对个别或一些制度、措施、方法中的详细地方加以规范, 强调详细的解释,说明及法律性例如:兽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简单来说规定是个限制,对在规定内的内容或事项是不能违背的; 办法则是手段,对一些事情发生了应该按照办法的要求来做;而细 则则属于补充性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